• 11月15日 星期五

日本人的“常识”或是一种精神束缚

大多数国人对日本人的印象,应该就是守规矩,有礼貌。

确实,5年前初到日本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大家规规矩矩排队,等红绿灯;公共场合保持安静;见面鞠躬点头;服务面带微笑。

后来,在日本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便听到另一种声音,也是深有同感。

那就是,日本人很死板,不会变通,而且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很虚假。

有人夸赞这是日本人的民族性,做事严谨、认真、有工匠精神;待人有礼貌,即使不开心也不会表露出来。

但同时也有很多人抱怨和批判说,明明有更好更快的方式方法达成目标,却偏偏要按照流程走,完全不会变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有什么事表面不说,背后插一刀,还不如直接说出来,以便彼此理解。

那到底哪个印象才更加贴切符合日本人呢?日本人到底是怎样的性格呢?

有人说性格都是因人而异,会举例说自己的日本朋友就不会这样。

确实如此,但是大多数日本人还是会给人留下上述的印象。

这是因为,在日本社会系统里存在着一种叫做“常识”的东西。

此常识非彼常识。

我们先来看看百度百科里的定义。是指普通知识,即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作技能、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一切基于敬畏自然。

比如:买东西要用钱;兔子有两只耳朵;西瓜不是长在树上;野外求生可以钻木取火;不能携带危险品上飞机等等。


日本人的“常识”或是一种精神束缚

百度百科里的定义

但是,在日本社会里,常识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定义。我们来看看日本维基百科里的解释。


日本人的“常识”或是一种精神束缚

日本维基百科里的定义

翻译成中文,意思大概是:构成这个社会的社会结构所拥有的理所当然的东西。包括社会价值观、知识、判断力。以及,从客观角度看会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行为及其他事情。

简单的来说,就是日本人认知里的常识比我们的更广泛。它不仅有我们所认知的常识,还包含着社会价值观、从客观角度看会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也就是说在日本人看来,一个社会,一个组织,一个团体所共享、共有的想法和观点也是一种常识。

光从定义上解释可能会些许抽象,那我就举些具体例子来说明。

田中先生就职于日本某大银行的某家支店。下班时间虽然规定是17:00,但大家通常都会加班到19:00到19:30。有一天田中先生19:00左右就下班了,但是看不上去却不怎么高兴。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下班打卡的时候被上司说了。上司的原话是:你怎么能比你的前辈们先下班呢?你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吗?

其实这里的常识,更接近于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行为作风亦或是潜规则。

再比如,上个星期田中先生利用带薪休假,和我一起去了趟旅游。假期结束后上班的第一天,给同事们带了旅游当地的零食。而在此时,上司又发话了:你休假回来怎都不用和我们说句“谢谢你们让我休假”,这句话是一定要说的,这是礼貌,这是常识,连这都不知道吗?

不仅是上司,普通同事之间也不乏这种“常识"。

坐在旁边的一位前辈,对田中先生说:麻烦你马上用邮件把刚刚那份资料转发给我。于是,田中先生马上转发给了他。结果他说:你忘了在邮件开头写"您辛苦了",还有邮件结尾要写“那就拜托了”,这是常识。

其实这些例子里的常识,更接近于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行为作风亦或是潜规则。

在日本社会里,常识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词。上司、长辈教育或者训话的时候通常会使用这个词,从而达到“洗脑”的目的。他们的意思就是:这是常识,大家都是这么做,所以你也理所应当必须这么做,不然你就是个连常识都没有的人。

就是这样,慢慢地,被“洗脑”的人全部会根据所谓的常识去做事,去说话。所有言行都必须遵照常识这一标准。如果不按照常识做事,则为没有规矩;不按照常识说话,则为没有礼貌。

这些常识里,不乏有好的约束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有秩序地排队,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等。但其带来的负面效果却不可否认。甚至弊大于利。尤其是在公司里,其负面影响更为突显。

回看刚刚发邮件的例子。如果是自己主动联系,或是双方有一定的物理距离,又或是客户的情况下,则无可厚非。但例子中的那种情况的话,其实没有必要。这样的话,只会花费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这件事中,最终目的(根本目的)是把资料文件转发给坐旁边的同事。而那位前辈则认为,附上那几句话是常识,是对前辈的一种尊重的表现。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加上,否则即是失礼。比起根本目的,更重视拘于常识来强调自己是前辈的身份。可谓是本末倒置。

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是类似这样的因常识而本末倒置的事情其实非常多。这也是日本公司加班多,效率低下,压力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瑞士的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了2019年世界竞争力排行榜。近年来排行榜位不断下降的日本已经跌至第30名。前3名分别是新加坡,香港,美国,中国则排名第14。

有人指出,这与日本公司及日本人的“内向”有关。这里说的“内向”,我的理解是,在这个被“常识”固定的系统里,公司及个人只能按照固有的流程、做法及标准去思考,去行动,导致在当今不断变化的世界竞争中,无法及时对应并进行革新,最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对于国外留过学,接触过外面世界与文化的田中先生来说,那样被常识禁锢的社会系统里,是非常压抑和痛苦的。他坦言,在公司里自己就像个“异类”,自己的想法无法被理解和认同。田中先生每天要工作11个半小时,中间休息最长30分钟。因为太多因所谓的常识而不得不做,却又毫无意义的事情。

即使这样,大家都是选择忍耐。不,应该说在这个常识掌控下的环境里,大多数人都已经习惯,甚至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异常或不正确,几乎没有人像田中先生一样感到疑惑、不解,提出异议。他们已经完全被常识束缚,丧失了自己我思考及自我判断的能力,常识即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像田中先生一样的几位“异类”前辈,不甘于被常识束缚、掌控,选择了辞职。

但问题是,在常识束缚的大环境下,不仅只有田中先生的这家公司。辞职,很有可能是从一个“坑”跳到了另外一个"坑"。除非选择从事自由职业。当然也还是有相对自由、开放的新兴中小型企业可以选择。

人手不足同时面临人才流失,原地踏步或是退步的日本社会、企业公司,该如何提高世界竞争力,实现自我解放与革新,或许关键在于如何从这个被常识束缚的世界里走出来。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自重大改革,取消中小学部分考试后,父母们如何看待此事?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购买的瑞典潜艇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