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09日 星期四

为何美国在核潜艇南海事故上装“哑巴”?|北京观察

美国太平洋舰队当地时间10月7日发布声明称,“10月2日,美国海军海狼级核动力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国际水域作业时撞到不明物。”彼时,中方第一时间表示严重关切。


近日,美国军事网站“TheDrive”首次披露了“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撞击事件之后的卫星照片,显示其目前停靠在关岛码头,或在进行评估和维修。


为何美国在核潜艇南海事故上装“哑巴”?|北京观察

图源:The Drive网站


值得注意的是,美军方此次刻意拖延和隐瞒了事故详情,在碰撞事故发生5天后(10月7日),才发表一份语焉不详的简短声明。对于事故详情以及造成的损失,美方至今仍守口如瓶。


国防部发言人谭克非19日指出,这种不负责任、遮遮掩掩的做法,缺乏透明度,极易引发误解误判。


为何美国在核潜艇南海事故上装“哑巴”?|北京观察


“此次派出核潜艇悄无声息地在南海潜航,究竟是要执行什么任务?这一次究竟撞上了什么?为什么会撞上?是否造成核泄漏,给海洋环境带来核污染?”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今天(26日)的记者会上,再一次就此发问美方。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海军海狼级核动力潜艇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攻击性核潜艇,美国只建造了三艘,本次事故主角“康涅狄格”号便是其中之一。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借助开源数据监测结果显示,事发后一天(3日上午10时左右),在中国西沙群岛东南约48.7海里处,发现一艘疑似“海狼”级潜艇处于上浮航行状态。


为何美国在核潜艇南海事故上装“哑巴”?|北京观察

图源: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主任胡波判断,该潜艇发生事故的位置,美军声明中所谓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国际水域”很可能就在海南岛以南、西沙群岛以北,即海南岛、西沙群岛和巴士海峡的三角区域中间,这也是美军在南海一个非常活跃的区域。


一名长期关注美国军事的学者对深圳卫视直新闻分析指出,美海军对于使用核潜艇,除了一般作战任务外,便是用来收集其潜在对手或者作战区域的相关情报。目前,关岛有一个美军常驻潜艇中队,一般有4艘洛杉矶级潜艇停靠。


值得一提的是,“海狼”级核潜艇是美国冷战末期发展的,最初考量是将其核潜艇派到苏联核潜艇基地近区。一旦战争爆发,美方核潜艇会主动攻击苏联的战略核潜艇。“为了能做到这一点,美方简直就是‘入虎穴还要得虎子’。”该学者指出。


对于“康涅狄格”号来南海究竟是执行什么任务?该学者推测,有两种可能。一是奔着中方在三亚的核潜艇基地而来,监测中方动向,收集相关情报。二则是其在南海附近执行任务。目前看来,可能性最大的是侦察中方核潜艇基地。


对于有分析认为,当发现了“海狼”,常常意味着离航母编队不远了。对此,该学者持不同意见。“航母作战时,确实会安排核潜艇支援作战,主要解决发现水下目标及防御的问题。但一般情况下,核潜艇更倾向于独立使用。”


截至目前,“康涅狄格”号究竟撞到了什么,仍然是谜。美方声明中表示,潜艇的核动力装置没有受到影响,仍在正常运行。另据卫星照片显示,“康涅狄格”号似乎没有受到严重损坏,周围也没有受损后的专用设施。


上述学者根据TheDrive的卫星图片大致推测,“康涅狄格”号艇艏出现破损。但由于照片分辨率较低且目前所披露信息较少,不能百分百确认。


为何美国在核潜艇南海事故上装“哑巴”?|北京观察

美国海军海狼级核动力潜艇“康涅狄格”号


该学者指出,评估核潜艇由于碰撞等事故是否会发生核泄漏,还需要结合事故本身。分为前海和深海两种情况,其中浅海影响较为严重。一是,会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二是,由于事故深度太浅,需要进行打捞才能解除隐患,对于那些已经沉没在深海中、成为辐射源的核潜艇残骸,目前只能依靠海洋的稀释作用降低影响。


实际上,美国舰艇事故并非偶发事件。俄罗斯军事专家科诺瓦洛夫指出,美国部署在亚太地区的船舶和潜艇经常与各类物体或民用船只发生碰撞,也造成过人员伤亡,其专业性屡遭批评。


自美国推行所谓“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美军舰艇碰撞、飞机坠毁等事故频发。据公开报道显示,仅2017年,美国太平洋舰队舰艇就连续发生了5连撞,造成美军17人死亡。


“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撞过,‘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也撞过,这次轮到‘海狼’级核潜艇也撞了。一次事故发生可能是偶然,多次事故发生就是必然了。”军事专家周伟政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


事故频发离不开美国海军高负荷运转。有资料显示,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舰艇,33%的时间用于舰艇维护,另外67%的时间,全部用来执行海外部署任务,几乎没有给基础训练留下一点时间。这也直接导致了其部队战备水平、执行任务的能力急剧下降。


“康涅狄格”号发生事故,对于美方而言,损失不小。有观察指,除高昂维修费用外,事故也打乱了美军核潜艇部队维护、训练、执行任务的原有战略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此次核潜艇事故,美国主流媒体却集体“闭麦”。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孙成昊对深圳卫视直新闻分析称,美国对于国家安全看得很重,在涉及到核潜艇行动轨迹等有关国家安全机密上,如若政府评估后认为披露此类信息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话,便会限制媒体去报道。媒体拿不到具体信息便无从披露。


“假如真的造成了一定的核泄漏影响的话,美方更不可能去公布细节。因为这会对它未来继续开展所谓‘航行自由’,以及联合盟友进入印太地区造成阻碍。同时,这也会引发地区国家忧虑,并不利于美国将来联合更多盟友开展活动。”孙成昊进一步指出。


美方为何对核潜艇事故讳莫如深?


对于美方此次故意拖延和隐瞒事故详情,缺乏透明度,不负责任。中国及南海周边国家不得不质疑事件真相和美方意图。


为何美国在核潜艇南海事故上装“哑巴”?|北京观察


孙成昊认为,目前,美方希望淡化处理此次事故影响力,原因有二。


首先,便是害怕影响与东盟关系。拜登执政以来便对东盟较为重视,但是这种重视并不是什么事都会与东盟国家去沟通的,例如AUKUS的成立以及它在南海的一些行动。


“事实上,刚成立不久的‘AUKUS’以及此次核潜艇事故,均表明美方的双重标准。但是核事故也好,‘AUKUS’(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也罢,美国其实可能一开始并没有预期到地区国家对此有如此大的反应,所以它今后肯定会做一些解释说明工作。”孙成昊指出。


其次,美国始终希望淡化中美“竞争”可能会给地区国家带来的安全风险。


作为非竞争方的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并不希望被裹挟进美国所创造的这种所谓的“大国竞争”中,也并不希望选边站队。


“亚太地区这些年能够发展起来,其实是由一个巨大的和平红利所促成。东盟国家并不愿意看到这种和平红利的消失,不希望美国把军事冲突重新带到这个地区。南海地区紧张局势上升,已经完全不符合东盟国家的利益。”孙成昊进一步指出。


实际上,从此次核事故,也能窥得中美关系一角。孙成昊认为,拜登政府上台后,便延续了特朗普政府的所谓“战略东移”,战略资源向印太地区转移的趋势,南海是其一个重要抓手。目前美国在南海的活动,例如抵近侦察等种种挑衅行为,都是赤裸裸地冲着中国而来。


“中方明确的三条红线中,有一条便是主权领土完整。一旦对方侵犯了中方的根本利益,无论是不是用这个竞争框架去看待中美关系,这个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孙成昊说道。


美国表面上,称要与中国进行“负责任的竞争”,但就目前来看,其行为却是“不负责任的”。拜登政府在印太军事方面,并没有改变其前任的做法。美方表面上说要给形势降温,不要“新冷战”。但实际上,其所作所为与之相矛盾。


孙成昊指出,在布林肯所谓的“三分法”中,南海和台湾问题,很明显可能是会被放进竞争甚至是对抗的篮子里。但一旦如此,中国便很难在其他议题上与美国合作。毕竟,中美关系并不是美方一个人说了算的。


其实,中方也早已点明本次事故背后根源。“长期以来,美方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在南海兴风作浪,是此次事故的根源,对地区和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和重大风险。”赵立坚在10月8日外交部记者会上指出。


“近段时间以来,美国在南海的行动肉眼可见的增多。但其所谓的‘自由航行’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航行行动。因为这一海域的商业航道从来就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并没有像美方所说的,需要依靠它的‘自由航行’来确保航道的自由或者畅通。美方这种行为是在给自己编造理由,借此将军事资源向印太地区转移的一个借口。”孙成昊指出。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近期《环球时报》发起了一项联署活动,要求美军必须公布“康涅狄格”号发生撞击的真相。而这能有效反映出中国民意,同时,这也能让美方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感受到中国国内民众对此事的不满。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如果双方民意基础出现动摇变化,那么对于两国关系而言,百害而无一利。


“中方对此事的强硬反应,十分有必要。虽然此前大家更关注的是美国国内民众对华的好感度下滑。但是通过此次联署活动也能反映出美国做的事情会使得中国民众对美态度发生变化。这样会造成一个比较严重的后果,即中美间的民间对立情绪上涨,一旦成型再希望修复的话就会十分困难。”孙成昊分析称。


中方多次表达严重关切也是敦促其担起责任。正如赵立坚在今天(26日)的记者会上所强调的,美方作为当事方,有责任有义务详细说明事件相关情况,回应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关切疑虑。


作者:何王子彧,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

上一篇新闻

中国这次又“拿下”了什么,引起全球关注?新加坡:亏大了!

下一篇新闻

美国的“印太战略”台湾选边站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