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10日 星期五

英国也被全世界冤枉了?|魏城看英伦

如今一些国家对英国实施的禁飞、断路、封海措施,不仅有惩罚全球第一个预警国兼世界领先基因测序国的嫌疑,而且很有可能根本无法起到阻断传染源的作用

英国也被全世界冤枉了?|魏城看英伦

文|《财经》特约撰稿人 魏城 发自伦敦

编辑|郝洲

保罗住在伦敦郊区,个子不高,一头金发,他曾经跟我学过中文,后来我们成了朋友,一直保持联系。新冠疫情期间,我们曾多次相约一起去公园、乡间散步,一边走,一边聊。因长期封锁隔离造成的孤独感时不时地缠绕着我们,这算是一种排解,当然,我们一起散步时都戴口罩,而且保持一定的距离。

伦敦的封锁管控措施升到第四级之后不久,我给保罗打电话询问近况,他似乎情绪不佳。我问他:"出什么事了?"

他说 :"我父母都感染了新冠病毒。"

我心一沉,问:"他们住院了吗?"

他说:"没有。都在家隔离。可能是染上了新发现的那个变异病株。妈妈情况尚好,爸爸情况比较严重,不断干咳,发烧。"

挂了电话,我很为保罗担心。他没有透露他是否做过检测,我也没有问,不好问。保罗今年不到30岁,在英国一所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同时也在一家金融公司兼职做数据分析,他从小就体弱多病,曾经做过换肺手术,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后果可能很严重。

保罗的父母继承了祖业——他们经营着一所私立小学,天天接触学生、老师,可能是从学校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新变种。据说,英国近期确认的新病株也是"有教无类"——不分年龄、性别、阶级、种族,一律打搅,一概围剿,这也是为什么如今英国政府一改过去坚持中小学继续开学、面对面授课的政策,要求学校停课、学生回家。

几天后,保罗主动给我打电话:"我妹妹也测出了阳性。"

我马上想到了他本人,但仍然没问他自己的情况。他接着说:"我妹妹经常回家,可能是被我父母传染的。我不常回家,但我也做了检测。"他停了下来。

"结果是什么?"我这次没忍住。

他回答:"我做了两个检测:一个是新冠病毒检测,阴性,一个是抗体检测,阳性。"

我脑子一时没有转过来。一涉及到阳性、阴性这类词,我就犯晕。

他似乎猜到了我的困惑,详细解释说:"这意味着,我现在体内没有新冠病毒,但以前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所以体内有抗体。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过任何症状。"

啊,保罗曾经是无症状患者!

之所以用感叹号,并非是出于担心散步时我可能被他传染。恰恰相反,我毫不担心,一来因为我们散步时都戴口罩,二来因为自疫情2020年初传至英国以来,我们从未在室内聚会过,都是在开阔的户外保持一定距离散步。我是想说明两点:一,新冠病毒及其变种在英国无处不在,防不胜防。任何人都有可能染上病毒,也许不知不觉,也许毫无症状,但你仍然可能已经中招;二,新冠病毒及其变种并没有人们臆想得那么可怕。尽管保罗身体不好,曾经做过换肺手术,但仍然可能因为年轻而轻松地挺了过来,未产生任何症状,并成功地在体内产生了抗体,有惊无险。

新病株不一定起源于英国

保罗及其家人的情况,比较符合英国科学家们对这种新病株的判断:新变种比其他变种传播速度快很多,但并不一定更致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对这一新病株的了解也在逐步加深。

第一,新病株首先在英国被发现,并不一定意味着它起源于英国。

第二,英国之所以第一个发现了它,是因为英国拥有世界最好的基因测序能力。据称,英国对新冠病毒的基因测序占了全球的45%。

第三,新病株可能早已出现在其他国家,如今一些国家对英国实施的禁飞、断路、封海措施,不仅有惩罚全球第一个预警国兼世界领先基因测序国的嫌疑,而且很有可能根本无法起到阻断传染源的作用,也就是说,禁飞难以禁病毒,断路难以断感染,封海难以封疫情。

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基因组测序计划"的英国新冠基因组学机构(The Covid-19 Genomics Consortium,简称Cog-UK)一直在追踪监测超过15万个新冠病毒样本的基因史,这大约相当于全球新冠病毒基因测序的一半。

该机构的负责人沙龙·皮考克(Sharon Peacock)教授说,英国高水平的基因组测序意味着,"如果你会在世界任何地方发现什么东西,那你就很有可能首先在英国发现它"。

正是英国的这种先进的基因测序能力,使英国科学家们能够根据2020年春季英国传播的新冠病毒变种得出结论:当时在英国肆虐的新冠病毒主要来自欧洲而非来自中国。

皮考克教授说,目前我们尚不清楚当前这一新变种究竟是起源于英国肯特郡,还是从世界其他国家输入到英国肯特郡的,我们也不清楚它是不是早已经又从英国传到其他国家去了。

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的病毒学家杰里米·鲁班(Jeremy Luban)对《华盛顿邮报》表示,这一新变种也有可能起源于美国,美国的基因测序工作时有时无,太不成系统(所以没有监测出来)。

参与在英国威尔士地区推出新冠病毒基因测序工作的汤姆·康诺尔(Tom Connor)教授也认为,类似的一些变种很有可能出现在世界许多地方,但并没有被监测到。

剑桥大学的拉维·古普塔(Ravi Gupta)教授则指出,凡是发现新冠病毒新变种的国家都有相对较好的新冠基因测序能力,这绝非巧合。例如,做了许多基因测序工作的南非就发现了新冠病毒的一种"有意思的变种",而拥有较强的监测系统的丹麦和荷兰也很快发现了新变种。

平安夜不平安,礼盒日无礼盒

遭遇世界多国"封国"的英国在过去一周里,经历了不少重要的日子——

12月24日,平安夜。虽然英国与欧盟在圣诞节前一天达成了贸易协议,但这一天英国感染、住院和死亡的人数仍然居高不下;

12月25日,圣诞节。这一天本来是英国人全家团聚的日子,但因为封锁,团聚的天数和人数受到了严格限制;

12月26日,礼盒日。往年的这一天是各类商铺大甩卖的日子,是购物者的狂欢节,但今年我所在小区的商业街、今年的伦敦、今年的英国,在这一天却如鬼街、鬼城、鬼国。

英国也被全世界冤枉了?|魏城看英伦

图说:礼盒日上午,通常挤满了购物者的伦敦奥平顿购物中心,如今却空空荡荡


英国也被全世界冤枉了?|魏城看英伦

图说:伦敦奥平顿商业街往年这一天都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常,今年的礼盒日却店铺关门,人少车稀


从礼盒日这一天开始,英国更多地区进入了第四级防控状态,这意味着,除了售卖维持人的基本生存的商品的店铺,其他所有店铺、公共场所都必须关闭。

但这一次,无论是英国封锁伦敦,还是世界封锁英国,都未必能够像第一次封城那样大幅度地"压平"新冠病毒新病株的传染扩散曲线。

英国对伦敦和东南部实施四级封锁迄今已有一周,在此期间,每天新增的感染人数、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并没有明显的下降,因3月16日发布关于新冠死亡人数预测模型而名闻遐迩的"封城教授"、帝国理工大学的尼尔·弗格森(Neil Ferguson)最近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也表示,根据他对新病株的预测模型,即使英国全国实行四级封锁,也无法像第一次封锁时那样把R值降到0.6,很有可能R值一直在1上下。(R值是用于确定新冠病毒传播速度的指标,代表每个感染该病毒的人继续感染他人的平均人数)

且不说新病株并非起源于英国这种可能性,即使假设新病株确实起源于英国、而全球所有国家都联合起来封锁英国,也不可能把新病株完全"锁"在英伦三岛。截至12月28日,至少以下这些国家也发现了与英国新病株相同的病株: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黎巴嫩、新加坡、法国、丹麦、西班牙、瑞典、瑞士、荷兰、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政府的卫生官员们表示,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有一对夫妇感染了这个新病株,但他们没有已知的旅行史,也没有接触过感染了此病株的患者。

另外,非洲的两个国家南非和尼日利亚也发现了不同的两个新病株。

自从伦敦被划为第四级疫情防控封锁地区,我每天在社交媒体上写《伦敦日记》,有朋友说我写得太悲观了,我回复说:"写得悲观不代表我本人悲观。写文章悲观是为了提醒人们小心防范,类似猛击一掌、大喝一声。英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疫情久控不绝,就是因为人们太轻敌了、太乐观了,所以就需要写字的人使劲往悲观里写,需要经常提醒人们想想100多年前可能造成一亿人死亡的西班牙大流感。"

其实,回顾历史,我不仅不悲观,反而谨慎地乐观。欧洲曾经发生黑死病、西班牙流感等致命程度远远高于新冠病毒的大瘟疫,中国明朝末年也发生过导致部分地区人口减少20%到40%、首都人口减少近60%、间接导致明朝灭亡的大瘟疫,那时没有疫苗,没有封城封国,甚至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医院,人类只能无奈地让病毒长驱直入,通过死亡和感染,残酷地自然实现"群体免疫"……

今天我们处于新冠病毒肆虐的当下,也许觉得这一年的时间特别漫长,但未来的历史学家,以千年、甚至万年的人疫搏斗的历史视角审视2020年,可能会认为这一年是人类与病毒作战过程中分水岭一般的一年,因为人类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研发出了以往需要许多年才能研发出来的疫苗。

但我们仍然需要必要的悲观和小心,需要似乎有些多余的提醒、告诫和预警,需要避免贸然的乐观和轻敌,因为英国感染人数的大幅飙升和不知起源于何处的新病株,都发生在英国已经开始大规模为其国民接种新冠疫苗之时。

本文收笔前不久,我给保罗打了一个电话。保罗告诉我,他父亲被送进了医院。"他在医院得到了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啊,现在他在给我发短信!这是一个好的迹象!"

我说:"你也要保重。尽管你有抗体,你也不要大意。"

他说:"谢谢关心。我的一个朋友确实感染了两次。"

挂断电话前,他安慰我:"我妈妈和妹妹病情恢复得都不错。"

我为他们一家人祈祷,我也为这一年多来饱受新冠之灾摧残的世界祈祷:祈祷人类最终能够战胜新冠病毒,祈祷疫苗接种的速度赛过各类新病株繁衍、变异、传播的速度,祈祷即将到来的2021年有一个吉祥的开端。

(作者曾在英国多家知名媒体担任资深记者、编辑)

上一篇新闻

由盈转亏 新加坡美食控股(08496)全年亏损258.7万新加坡元

下一篇新闻

中国这次又“拿下”了什么,引起全球关注?新加坡:亏大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