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摆脱“二等公民”地位,马来西亚华人怎么办?
说到全球华人最多的国家,马来西亚绝对能排进前五,以前甚至能排进前三。
李国华就是一名在马来西亚生活的华人,他在马来西亚经营着一家肉骨茶店。
只是,他的亲戚大多已经移民到了新加坡或是澳大利亚,按他的话来说,只有像他这样“没有能力的人”才会留下来。
“现在留在马来西亚的华人越来越少,这里已经没有前途了!”他感叹道。
马来西亚岛屿众多、资源丰富、饮食诱人,每年吸引近3000万人次的游客前来度假甚至长期居住,但这样的马来西亚为何留不住当地华人?
马来西亚华人明星,给你勇气的梁静茹 图源:梁靜茹Instagram
为了摆脱“二等公民”
马来西亚的华人大多来自福建、广东或是海南,最早可追溯到唐朝,那时的唐人主要南下马来群岛一带进行商业活动,少有定居。
现在我们看到的华人,从时间上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土生华人。这些人基本是明初时到达这里,既有因战乱,大量败军迁居到此。
也有郑和船队下西洋的过程中,途经马来群岛,因各种原因,留在此地的明朝人。
随着明朝的衰落,加之海禁和交通不便,这些在当地已经通婚的华人后裔开始与大陆关系疏远。
在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后,他们逐渐形成一支新的民族——娘惹峇峇族,也就是现在的土生华人,至今在他们的婚丧嫁娶中依旧保留着很多明朝时的风俗仪式。
另一类被称为“新客”。这些华人多是清末民国初年移民而来,当时满清战败,中英签署条约,清朝承认国民前往海外谋生的权利。
由于当时英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开发马来半岛,大量清朝贫民从内地输入到马来半岛成为矿工、种植工人等。
位于马来西亚马六甲的Bukit Cina(“中国山”),这里是该国最古老的华人墓地之一。 图源:维基百科
蒸汽船使用后,中国南下的劳工数量更是急剧上升。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移民才基本上停止。
无论是土生华人还是新客,在马来西亚都很难以 “主人”自居,原因很简单,就是当地还有一种人叫原住民,这些人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所谓的原住民主要是指马来人。
多数研究者认为,马来人的祖先约在5000年前从亚洲内陆逐渐南下,迁至中南半岛,并经马来半岛(一说经安达曼群岛)进入苏门答腊岛,然后往东扩散到爪哇、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和菲律宾群岛,往西扩散到马达加斯加岛。
“只是来到这里的先后顺序不同,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原住民。”在李国华看来,刻意强调原住民的身份无非是想让马来人获取特权时有个正当理由。
20世纪初,华工来到马来西亚开荒。 图源:Fotoe
确实,在马来西亚,无论你的祖辈何时来到这里,又或者是否出生在这片土地,只要不被认定为原住民,就会被视为“二等公民”。
在马来西亚宪法中,有多项条文规定马来人的特权,阐明马来人以及沙巴和沙捞越土著的特殊地位必须获得保障。
所谓的特权包括∶公共服务、奖学金,以及联邦政府提供的教育或训练,必须为马来人及土著保留合理的配额;
任何准证或商业执照,必须保留一定的份额给马来人及土著;
保留合理的学额给马来人及土著,以进入马来西亚的大学或教育机构深造……
马来西亚总理穆希丁(Muhyiddin Yassin) 图源:Getty Images
迫于歧视和压力,李国华身边的华人除了选择移民,也有少部分华人不得已与当地马来人通婚,以改变自身“二等公民”的身份。
通婚后的华人,不但要改信伊斯兰教,同时还要把原有的姓名改为伊斯兰名字,唯有如此,被同化后的子孙才能拥有马来西亚土著特权。
通过宪法加持以及马来人人口比例的绝对优势,马来人至上在马来西亚已经成为了一种种族主义信条,认为马来人才是马来西亚的主人,而当地的华人则被认为是承蒙马来人的恩惠。
而这种不平等,被很多当地华人归结于建国之初华人社会对于政治参与过少,从而导致一系列后遗症。
一场马来西亚的婚礼。 图源:YouTube
10万持红色身份证的华人
最早的马来半岛是由众多的小国组成,之后经历了西方殖民以及日本侵略,直到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才宣告独立。后又经多次协商,马来半岛的十一州、沙巴州、沙捞越州及新加坡终于在1963年正式组成马来西亚。
最初在这片土地上,华人也曾风光一时。
作为首都的吉隆坡是由客家人叶亚来带领华人矿工建造起来的,华人在采矿的同时还发展交通、种植业、商业及教育,吉隆坡日渐繁荣,叶亚来也被称为“吉隆坡王”。
叶亚来 图源:fotoe
对于马来西亚的早期建设,华人可谓举足轻重。但华人在政治上参与度却远没有马来人积极。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自身心理原因。
英国殖民时期,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作为当时马来半岛主要的三个族群,英国殖民地政府让各个族群的事务分别由各个族群代表所代理,以达到三大族群间没有交集的目的。
与此同时,还特别通过政策将马来族职业限制在政府官员,华族限制在从商,印度人则限制在割胶工作,让三大族群因职业阶级所产生对立矛盾,无法团结一致向英国政府提出更多诉求。
二战时期,日本占领马来半岛后,日本人也赋予了马来人和华人不平等地位。
日本人把之前只有英国人才能担任的部分行政职务授予马来人。
以二战期间日据马来西亚为背景的电影《夕雾花园》
当时坚持抵抗侵略的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成员多是华人。日本殖民政府便发动马来人组成警察力量与华人反抗者对抗,让种族间对立的情绪变得更加激烈。
独立后的马来西亚,种族对立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当时的马来西亚共产党以华人为主,经济上华人独大,马来人则通过人口优势,在政治经济上制造排华舆论,渐渐在政治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让马来人拥有各种特权的同时,还将马来语定为国语。
除此之外,华人自身的态度,也是导致华人在马来西亚政治上逐渐丧失话语权的原因之一。
最初来到马来半岛的中国劳工侨乡意识浓厚,大多不会带家眷来到半岛定居,而是希望赚够钱回到家乡。
马来西亚抗日期间,三名华人女孩在英军食堂工作。 图源:维基百科
这些华人即便最后无法回故乡,只要在经济上有所成就,也总要想尽办法托人回到中国买个官来当。以致很多当年留下来的老照片中,那些华商多半会身穿清朝官服正襟危坐,以彰显自身的中国身份。
在他们的心中,自己原本就是中国人,早晚是要回去的,无意参与当地的政治纷争。
在槟城,生活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华侨,他的父亲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从广东来到南洋的,在他的记忆中,父亲对他教导最多的就是:我是中国人。
他从小在华人学校上学,无论是普通话还是粤语或是闽南话,老人都可以切换自如,每当看到中国来的游客,他总愿意多聊上几句。
据统计,马来西亚仍有将近10万左右持红色身份证的华人。这些人大部分是法律上的无国籍者。
马来西亚红色身份证。 图源:网络
这些华人大多已经七八十岁,他们仍然把中国视为祖国,拒绝放弃中国国籍,因而失去了在马来西亚独立时成为公民的机会。
这些没有加入马籍的华人可以长期居住在马来西亚,政府发给他们被称为“红登记”的永久居留身份证。
现实中,这些不拥有马籍的华人,在买房子时难以得到优惠,到公立医院也不能获得医药费减免,而对于政治就更无参与的可能了。
相较于不愿参与政治的第一、二代华人,在此扎根多代的华人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更高,代表非李光耀莫属。
2003年,李光耀夫人柯玉芝为李光耀庆祝80大寿。 图源:联合早报
马来西亚立国之初,李光耀带领华人组建的人民行动党风头正劲,在政治上与当时第一任首相马来人东姑阿都拉曼产生严重分歧,东姑阿都拉曼担心华人会主宰马来西亚的政治及经济环境。
他认为,解决两个族群冲突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独立出去,以保证马来人的统治。
于是,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在国会紧急通过修改宪法,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
缺少了李光耀的马来西亚,华人的声音变得更加微弱。
连接马来西亚新山市和新加坡兀兰的新柔长堤。 图源:维基百科
此后马来极端民族主义也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宣扬建立一个由巫统一党执政的政府,并强调只有马来人才是真正的马来西亚人。
20世纪70年代马来西亚政府开始推行更有利于马来人的新经济政策,国家文化政策也强调非马来人要融合到马来族群中去。
而华人在政治上的斗争,则往往以失败或是不了了之收场。
此后,在马来西亚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基本都是由马来人把持,只有像槟城这样华人占比较多的州,才会出现首席部长由华人担任的情况,这在马来西亚已经算是奇迹了。
“极度不公平!”
在政治上的失势,却无法阻挡华人在经济上的成功,但也正是经济上的成功,导致马来人更加排华。
在马来西亚60万家左右中小型企业中,由华人控股的占80%以上。而在五十富豪榜中有四分之三是华人。
据马来西亚媒体报道,虽然马来人是马来西亚人口最多的族群,但华人的财富却比马来人多出三倍。
马来西亚一处市场,汉语随处可见。图源:网络
为了限制华人对经济的垄断,马来西亚政府曾出台多项有利于马来人限制华人的经济政策,譬如让土著在各个领域拥有30%的股权。
马来西亚华人首富郭鹤年曾在回忆录中谈及他唯一一次尝试“干政”——试图说服马来西亚第三任总理、他的同学胡先翁改变过度保护马来人的国家政策,但没有成功。
郭鹤年还披露,第二任总理敦拉萨两度要他分配船运公司股权给政府。
由于深刻体会到激进马来民族主义者无法忍受华裔掌管船运业,他最终决定退出船运业,而他本人也移居到了香港。
1969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五一三”事件,马来人与华人发生冲突之后,马来西亚施行了不利于华人的政策,这让华人对马来西亚的生存环境感到担忧,马来西亚华人开始大规模移民到欧美、澳大利亚、新加坡或日本等地。
记录马来西亚华人历史和发展现状的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 图源:视觉中国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加速了马来西亚华人移民海外的速度。据统计,在2006至2016年宣布放弃马来西亚国籍的56576人中,49864人是华人。
而马来西亚华人海外移民最主要的目的地正是从马来西亚独立出去的新加坡。
马来西亚独立时华人与马来人的人口数量不相上下,曾达到40%左右。马来西亚统计局2018年数据显示,在总人口中,马来西亚华人只占20%左右。
客观讲,华人不是在绝对数量上减少,而是相对占比下降,华人人口依旧在上升,只是相比马来人来说太过缓慢。
究其原因,一是华人出生率持续下降,相比于马来人喜欢多生,相对更富裕、知识水平较高的华人并不愿多生;二是华人不断离开。
反应底层华人在马来西亚的电影《爱征服一切》 图源:gov.hk
面对人才与资金的外流,马来西亚政府当然不会坐视不管。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政府逐步废除了对华人的经济限制,希望重新借助华人实现经济起飞,但马来人优先的思想在该国仍有广泛的社会根基,依旧无法阻止越来越多华人向海外移民。
“马来西亚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好的制度!”当地华人张斌说道,他认为无论是石油资源还是农业资源,又或是地理位置,马来西亚都具有极佳的优势,如果发挥得当,远不是现在的国际地位,但正是内耗的原因,让人才都离开了。
张斌在吉隆坡从事高等教育工作,他认识的很多华人子弟都选择了去海外求学。
“政府对待华人在制度上极不公平!”他抱怨道,他所在的大学,如果有100个学位,马来人不管成绩如何都可以占有70个名额,剩下30个名额给华人和其他少数族裔。
在整体大环境对华人越加恶劣的情况下,愿意坚持下来的华人越来越少。
但凡有能力者都倾向于移居海外,其中也有不少人来到了正在崛起的中国,在中国大陆各行业及综艺节目中马来西亚华人的身影日渐增多。
反映马来西亚华人真实情况的影片《大马华人经历》截图。图源:gov.hk
对华人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打击,不仅将本国华人及资金逼走,对于近几年中资企业的投资,同样产生了消极影响。
每当大选临近,竞选者就会拿出中国投资话题来炒作,通过反华情绪,来争取选票。
马来西亚前总理纳吉布曾经表示,没有华裔社群,马来西亚不会有今天的面貌;没有华裔社群的支持,马来西亚的未来是没有希望的。
只是不知道,这样的表述,在如今的马来西亚还有多少人会去认真聆听。
撰文 | 马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