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毒株来袭,日本封国,新冠药物三管齐下,医疗板块风云再起
奥密克戎新的变异病毒开始全球征程,导致上周五欧美股市暴跌,我们周预测分析过对于A股影响,其实没有多大,今天沪指微跌,创业板大涨,说明我们的预测基本正确。奥密克戎虽然对于有些国家影响很大,但我们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疫情控制手段,所以对我们的经济其实不会冲击很大。
我们国内新冠疫情控制得力,主要是用多种手段应对疫情,首先我们有足够产能的疫苗,从全球范围来说,能独立生产疫苗的国家并不多。当前,我国正在谋求更高的疫苗接种率,主要是考虑到明年1季度的北京冬奥会,另一方面,如果全球其他国家都积极开放国门,而我们没有及时开放,那样可能会让我国外贸企业丢失一些机遇。所以我国努力提高全民新冠疫苗接种率。目标是2022年年初达到85%的接种率。而截止11月4日,我国接种率达到75%。为了提高接种率,10月30日开始,我国积极推进在3-18岁儿童接种,并准备用2个月时间完成3-18岁接种,确保我国的接种率达到甚至超过85%。而于此同时,灭活疫苗的进一步临床显示,接种疫苗6个月之后,中和抗体滴度显著下降,而当接种第3针之后,中和抗体滴度巨幅增加,所以预期在12月之前3-18岁儿童接种完毕,我国必然会启动第三针加强针的全民接种计划。
国外新冠抗疫控制力缺乏,但是当前国外的疫情形势也在好转。8月29日全球新冠确诊增加65.7万,而在11月9日,全球是46.1万新增,死亡病例也下降了32%,同样是11月9日截止,葡萄牙、阿联酋、冰岛、新加坡、西班牙完全接种比例已超80%,丹麦、韩国、爱尔兰等国完全接种比例也已达75%以上。英美开始向12-15周岁的儿童接种,大部分高接种率国家也开始强调第三针加强针。
从全球疫情态势来看,从对健康人的保护手段来说,现阶段所有抗疫的核心在于疫苗接种,提高接种率这一点毋庸置疑。
其次,我们来说抗疫药物。当前疫苗种类已经非常丰富,所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前期我国的国药科兴灭活疫苗,因为推出比较早,且依托一带一路和东盟国家的支持,销量很好。当下,英美诸多医药企业开始向外输出Mrna疫苗,但不出所料,一个是超低温冷链运输问题,另一个是全球产能问题。再加上我国灭活疫苗在下半年采取降价策略。所以,发达国家更多的用英美疫苗,而发展中国家还是普遍用我国的灭活疫苗。但疫苗未来市场份额格局已经基本抵顶,因为一般国家会强调疫苗接种的连续性。比如第一针是灭活,那么第二针最好也是。但是也有些国家认为混打效果更好,所以也出现了混打加强针的现象。
而在治疗新冠病毒的药物方面,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小分子口服抗病毒。新研发的特效药物包括:美国默沙东/Ridgeback研发的Molnupiravir(核糖核苷类似物)、美国辉瑞的PAXLOVID(蛋白酶抑制剂)、中国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AR拮抗剂)、日本富士/中国海正的法维拉韦(RdRp抑制剂)。另一种瑞士罗氏/Atea的AT-527(RdRp抑制剂)在二期临床失败。而Molnupiravir和PAXLOVID两款药物在临床对照组实验的过程中,都是实验组零死亡,尤其是PAXLOVID,389例中只有3例转向重症,而对照组385例里面是34例转向重症。所以,基本可以判定抗病毒的确可以减轻医疗系统治疗的负担。
另一种是抗体药物,都是单抗,包括:再生元/罗氏(美国)的REGEN-COV(FDA批准)、礼来/君实(中国)的Bamlanivimab + Etesevimab(FDA批准) 、腾盛博药(中国)的 BRII-196/BRII-198(FDA批准,中国临床申请) 、Vir/GSK(美国)的Sotrovimab(FDA批准)。另外还有就是国药的新冠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请注意,国药这款产品并非单克隆抗体,而是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正在临床当中。
奥密克戎这种变异病毒已经开始全球征程,似乎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了这种变种,但变种尚未到可怕的程度,一方面,疫苗会形成中和抗体,变异只是说,可能需要更高的抗体滴度,而并非抗体无效。另一方面,全球抗病毒药物可以无视变异,因为其主要针对的是病毒的复制,侵略路径,所以依然有拦截能力。相比于2020年初,人类已经有了成熟的应对新冠病毒的防御体系,目前疫苗+抗体药物+小分子口服药三管齐下,仍然可以应对疫情,所以,投资人不必过于担心新的变种病毒。
当前我国医药研发主要任务是研发一款抗病毒的药物,针对病毒的侵略路径,但在此之前,疫苗依然是主流应对方式。对于投资人,君实生物、开拓药业、腾盛博药、海正药业等属于现阶段所知道和新冠药物相关的企业。其中前两个企业在港股。而对于疫苗领域,康希诺、智飞、复星、沃森等等企业依然具备价值。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