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9日 星期五

称颂美军的《U571》,遭到英国的抗议,背后却隐藏着德国的困境

2000年,美国大片《U571》上映,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除了极高的票房,还于次年收获了奥斯卡最佳音效剪辑奖。该片讲述了二战期间潜艇作战的故事,成功塑造了美国海军的勇武。

然而该片在英国上映后,却引起了强烈不满,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指责这部片子篡改了历史,是对英国海军的侮辱。英国人认为真实的历史中,在德国潜艇上找到密码机的是英国海军。当英国海军在大西洋跟德国潜艇浴血奋战的时候,美国还没有参战呢。

我们先不管他们的口水仗,回到电影来看,开头那段u571潜艇作战的场面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潜艇受伤后上浮,孤零零的在大洋上漂泊的画面。

称颂美军的《U571》,遭到英国的抗议,背后却隐藏着德国的困境

电影《U571》中受伤的德国潜艇漂浮在大洋中

这种困境不仅是U571的,也是整个德国海军所面临的困境,尤其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一年多时间里。

珍珠港事件之前德国海军的困境

1940年2月23日,德国海军元帅雷德尔请求派遣两艘潜艇,前往加拿大海岸外的哈利法克斯港附近水域巡逻,因为该港是英国护航队的重要港口。雷德尔的请求被希特勒拒绝,理由是“这样做可能对美国产生心理上的影响”。

3月上旬,海军接到明令,无论在何处都禁止截停、俘获或者击沉任何美国船只。1941年3月以前,德国海军对这一命令的执行没有任何问题。此时美国依然保持中立,德国潜艇在大西洋可以肆意攻击英国商船。

但租借法案通过以后,美国海军扩大了巡逻范围,而且开始允许美国商船往英国运送物资。德美关系愈发紧张,两国海军开始出现摩擦。

称颂美军的《U571》,遭到英国的抗议,背后却隐藏着德国的困境

1941年5月21日,德国潜艇击沉了美国的“罗宾摩尔”号货船,罗斯福宣布将使用一切手段防止德国主宰大西洋。虽然事后美国没有采取实质行动,但德美双方已经在大西洋紧张对峙。雷德尔元帅希望立即对美国商船开火,但都遭到希特勒阻止。

苏德战争爆发后,租借法案扩大到苏联,意味着美国开始向苏联提供援助。雷德尔再次提出攻击美国船只的问题,希特勒的回应是“任何情况下都要避免在禁区海域以外和美国军舰或者商船发生任何冲突。在禁区海域,则必须有明确的命令才能行动。”

称颂美军的《U571》,遭到英国的抗议,背后却隐藏着德国的困境

1941年7月7日,美军登陆冰岛,接替了英军的防务。这一行动使得德国海军在大西洋的处境更加艰难,潜艇指挥官纷纷要求批准在冰岛海域发起攻击,但希特勒的回复依然是避免刺激美国。

雷德尔很生气地去询问希特勒,希特勒告诉他,“不希望改变目前的命令,要确保尽一切可能避免突发事件”。

希特勒的命令意味着在大西洋上,德国潜艇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国货轮源源不断的往英国和苏联运送战略物资,美国海军可以探测德国潜艇的位置并告诉英国海军,而德国潜艇却不能攻击美国军舰

那么德国海军的这种困境是如何造成的呢?希特勒为什么会这么坚持呢?

德国海军的困境折射出希特勒的战略失败称颂美军的《U571》,遭到英国的抗议,背后却隐藏着德国的困境

希特勒的战争计划在1937年的一次秘密会议上有过详细透露,这一计划后来记录在《霍斯巴赫备忘录》中。

在这次会议上,希特勒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该步骤在二战打响前已经完成。

第二步就是要夺取“生存空间”,这个生存空间具体是指东欧,也就是苏联。而要打败苏联,必须首先打败法国,并且迫使英国妥协。

第三步是一统欧洲大陆,整合欧洲的资源,然后和美国争夺全球霸权。也就是说,即使要和美国开战,也要等到消灭苏联之后。

称颂美军的《U571》,遭到英国的抗议,背后却隐藏着德国的困境

然而事实和想象完全不一样,英国拒绝妥协,而且德国一时间还没能力进攻英国本土。

但希特勒是个偏执的人,他对犹太人以及布尔什维克的厌恶之深,以至于他产生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判断。他认为英国之所以拒绝妥协,是因为苏联的存在。如果苏联不存在了,英国就会妥协。于是苏德战争如期进行。

鉴于一战的教训以及各项情报显示,希特勒认为美国短期不会参战,那么德国自然也就不能主动刺激美国,即使要和美国开战,也得等到苏联不存在了再说。

问题是,希特勒原以为只需要几个周就能击败苏联,结果遭遇的抵抗出乎意料。如此一来,希特勒更加不希望美国参战了。他要坚决避免给美国留下任何参战的借口,即使美国和德国已经事实上处于战争状态。

太平洋战争爆发暂时解除了德国海军的困境称颂美军的《U571》,遭到英国的抗议,背后却隐藏着德国的困境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展示出来的强大抵抗力,令希特勒十分焦虑。他虽然严令德国海军不准攻击美国船只,但这不代表美国会一直袖手旁观。

实际上罗斯福在不断把美国推向战争,只是孤立主义过于强大,罗斯福只能一步步的进行试探和突破。1941年7月7日美军接管冰岛防务,这实际上就已经是一种战争行为了。当时的局面就是美国在给英国和苏联输血,自己也在进行武装,而德国却不能攻击这个眼看着越来越强大的输血者。

因此希特勒对日本寄予厚望,《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署后,德国人就游说日本去进攻新加坡。

1941年3月5日,希特勒在关于“与日本合作”的战争训令中说“合作的目的,是促使日本尽快在远东开展积极的作战行动。日本应该牵制英国的有生力量,并将美国的注意力转移到太平洋。”

称颂美军的《U571》,遭到英国的抗议,背后却隐藏着德国的困境

巴巴罗萨计划失败后,摧毁苏联的目标短时间内显然已经无法达成。希特勒越来越担心美国参战,虽然他知道美国迟早会参战的。但是没能短时间摧毁苏联,导致德国更加没有底气应对美国。因此,希特勒急切希望日本采取行动,吸引美国人的注意力,为德国消灭苏联争取时间。

此时的太平洋上,日美关系越来越紧张,但日美谈判却一直在进行。日本人虽然早已经确立了南下的战略,但德国并不知情。德军在莫斯科城下的时间拖得越久,希特勒就越发焦虑。虽然大家都认为日本和美国的战争必有一战,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也不敢相信战争一定会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传到了德国,令德国人大吃一惊。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个假新闻,是敌人的宣传伎俩。当消息确认后,里宾特洛甫立即激动的给意大利外长齐亚诺打了电话。齐亚诺记载“他对日本向美国开战兴高采烈”。

称颂美军的《U571》,遭到英国的抗议,背后却隐藏着德国的困境

可以说,德国一直在期待日本对美开战,日本迟迟不动,令德国人焦虑不安,现在日本终于行动了,德国人总算舒了一口气。戈培尔在日记中写道:“突然间,就像晴空里的一道闪电,传来了日本袭击美国的消息。战争来临了。”当天晚上,希特勒给戈培尔打了电话,戈培尔说“元首极为高兴”。

希特勒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除德国潜艇部队的禁令,他们可以自由攻击美国的海上运输。戈培尔在日记中记载“现在一切都结束了,再也不用尊重美国国旗,任何驶向英国的船只都有被我们的潜艇击沉的危险”。

德国人一厢情愿的认为美国会先集中力量对付日本,美国会被日本拖在太平洋上,原本用来支援英国和苏联的物资会被用去对付日本。德国解除潜艇作战的限制,对美国宣战,可以进一步打击大西洋航线,消耗美国对英国的援助。这样美国在短时间内就不可能加入欧洲战场。

称颂美军的《U571》,遭到英国的抗议,背后却隐藏着德国的困境

希特勒还认为珍珠港事件中,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到了毁灭打击,美国军队的扩充与武装需要时间。美国工业实力虽然强大,但是要完全开动,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希特勒觉得等到美国的工业潜力完全发挥的时候,德国应该已经消灭苏联了。有了苏联的资源,即使美国的工业能力完全开动,德国也有足够的资源和美国对抗。

希特勒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场上跟美军交过手,他觉得美军战斗力很差,完全不是优秀的德国军人的对手。因此,到时候,德国也完全可以打败美国。

然而实际情况是罗斯福采取了先欧后亚的战略,优先对付纳粹德国。在太平洋战场,美国舰队也没有被完全摧毁,很快发起了反击。美国强大的国力实际上支撑了两线作战。

希特勒作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德国海军没多久又再次陷入了困境,直至覆灭。

上一篇新闻

加入Kaplan新加坡参加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课程学习,优势竟这么多

下一篇新闻

综合消息:美国单方面的政治挑衅之举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