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李嘉诚在1999年就逃离英国了,真相竟是如此
伦 敦
最近几周,内地网上铺天盖地出现了“李嘉诚逃离英国”、“李嘉诚甩卖英国资产”、“李嘉诚从英国跑路”等消息,这就像是前些年盛传“李嘉诚从中国大陆撤资去英国”、“李嘉诚跑路去欧洲”一样,更像是一股压倒性的声浪。
而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却鲜有人知,毕竟大多数的网民一来没有渠道去考证,二来也没有那个闲工夫去深究。
笔者姑且充当一回商业侦探,本文以事实为依据,配以当年的一些影像资料,扒一扒事件的真相。
李嘉诚在上世纪90年代叱咤欧洲
有句话是这么讲的,当一个人首先被灌输的是“观点”和“立场”,那么这个人后来哪怕接触到“事实”和“真相”,只要“事实”和“真相”与他的“观点立场”相矛盾,他也会对“事实真相”视而不见。
因此,本文且不谈“观点”,先罗列“事实”:
1986年,李嘉诚斥资6亿港元收购英国培生集团(Pearson)5%的股份,该公司拥有《金融时报》等享誉世界的媒体资产;
1987年,李嘉诚收购英国电报无线电公司5%的股份,后于1990年出售,当年净赚近1亿美元;
1988年,李嘉诚以3.2亿加元的价格,竞标买下加拿大温哥华福溪沿岸的世博会园区进行地产开发;
1991年6月,李嘉诚家族斥资9000万英镑收购了英国费利克斯托港,负责处理整个英国40%左右的集装箱贸易。到了90年代末,李嘉诚的和记港口集团占有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大约11%;
1993年,李嘉诚在英国成立一间流动电话公司(即“Orange公司”),并发展为欧洲三大电讯商之一,1999年李嘉诚把Orange出售给德国曼内斯曼公司,大赚1180亿港元!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也荣膺那一年全球利润最高的上市公司宝座。这便是在香港和欧洲脍炙人口的“千亿卖橙”事件。
......(上述只是八九十年代李嘉诚在欧美投资的一小部分)
撒切尔夫人与李嘉诚
事实摆在眼前,李嘉诚作为英殖民地时代发迹的华商,早在来“中国大陆”大举投资之前,已经在欧洲商界叱咤风云了。
李嘉诚不是在中国大陆发家的,也并非是最近几年才去英国投资的,这是板上钉钉的历史事实。
关于经典的“千亿卖橙”事件,话不多说,直接上视频,1999年李嘉诚现场召开记者会的片段如下:
视频加载中...
1999年,李嘉诚在英国出售Orange获利1180亿港元,按照当年的汇率折合人民币约1250亿,1999年的1250亿元人民币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今天多少钱?各位读者不妨回想一下。
今天李嘉诚在伦敦出售区区10亿英镑的一栋楼,倘若都被自媒体解读为“逃离英国”,那么1999年李嘉诚卖掉Orange赚当时的1250亿元,算不算“逃离英国”?
因此,按照这种荒唐的解读方式,李嘉诚早在1999年就“逃离英国”了。
从历史和财报中找答案
何谓“事实”?事实即“客观存在”。
“李嘉诚是上世纪50年代开办塑胶工厂发迹”、“李嘉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全球投资”、“1999年李嘉诚在欧洲千亿卖橙”这些常识,但凡去了解过真实的香港经济史或李嘉诚个人经历的朋友,自然是一清二楚。
那么今时今日,李嘉诚的商业版图究竟有没有“逃离英国”?
据最新财报显示,李氏仍然在英国燃气、铁路、零售、酒吧、港口等领域有着数百亿英镑的布局,且未曾公布过出售计划。“李嘉诚逃离英国”这类讹传不攻自破,根本不值一驳。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与李嘉诚
李嘉诚重回中国国籍?
讲到这里,顺带提一下另一个更令人啼笑皆非的谣言:“李嘉诚重回中国国籍,交500亿税”。这就像之前有谣言称“泰国首富谢国民率全家加入中国国籍”一样,坦白来讲,这已经不能算是“谣言”了,更可以称之为“笑料”。
什么叫“重回”?必须之前“是”,后来“不是”,现在“又是”,才能称作“重回”。
可李嘉诚存在“重回国籍”这一说法吗?这个问题只需要对李嘉诚的人生经历稍有了解,便不难回答。
李嘉诚,1928年出生于民国年代的广东潮安县,1939年为躲避战乱举家迁往殖民地时代的香港,从此便在香港定居,六十年代后期曾有携妻儿在新加坡居住,在这数十年间,曾取得多国的护照。
这就是说,自1939年之后的数十年里,李嘉诚一直在殖民地时期的香港、新加坡等地方成长、生活,直至1978年甚至从没再踏上过中国内地一步。新中国成立是在1949年,换言之,李嘉诚从不曾是新中国国籍,又何来“重回中国国籍”一说?
事实上,李嘉诚在“内地百科”上的“中国国籍”指的是他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香港本土的朋友自当十分清楚。这牵涉到历史事件,感兴趣的内地网友可以自行科普一下“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单程征”、“返乡证”这些概念。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与李嘉诚
实事求是
常听到内地不少网民对所谓的经济史、香港商业事件侃侃而谈,听上去似乎是了然于胸,但事实上他的获取这些信息的来源却是网上的自媒体视频......
我们每一个人登陆网络世界,就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网民”,或者叫“网友”,可现实中,每一个网民却从事着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工作。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大多数网友对海外华商、经济史、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等知识性较强的东西未必能面面俱到,如此一来就容易听风即雨,甚至基于自己个人的认知观对各种财经事件进行解读。
也正因此,不少网民眼中的世界往往会“简单化”、“扁平化”,认知上也会较轻易地得出因果关系,而真实的世界往往复杂得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