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二战中,日本货轮阿波丸号遭袭击时,为何要启动自爆装置沉海

1945年4月1日午夜,中国牛山岛海域,浩渺的海面幽蓝静谧,绵密的浓雾如丝般笼罩在平静的海面上,一切似乎都静止了。

此时,一艘巨大的货轮正在劈波斩浪地高速航行,轰鸣的马达声和激起的波浪,撕裂了周围的寂静。

突然,4枚鬼魅般的鱼雷从海下高速射向货轮,一声炸响,货轮中弹了。随即熊熊燃烧,在3分钟之内轰然沉没,坠入了寒冷幽暗的海底。

二战中,日本货轮阿波丸号遭袭击时,为何要启动自爆装置沉海

(阿波丸号货轮)

沉没的货轮就是阿波丸号。它长155米,宽20米,总吨位达到了11000多吨,是一艘不折不扣的万吨货轮,船上载有乘客2009人。

这些人中,包括日军驻缅甸最高将领小乡宦一郎,中将岩桥一男,以及东南亚的各种富商名人、政界高官和军界首脑等。

袭击它的是美国的王牌潜艇“皇后鱼号”。早在一个小时之前,皇后鱼号潜艇就用声呐发现了阿波丸号,并尾随其进入了福建外海的牛山岛海域。

皇后鱼号在“确认”它是一艘日本军舰后,下令发动鱼雷攻击。阿波丸号在遭遇重创后,沉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中。

10分钟后,皇后鱼号潜艇赶到了现场,海上一片狼藉,部分日本兵还在海面挣扎。但奇怪的是,这些人都拒绝了美军的援救

最终,美军只救上来一名昏迷的幸存者,他就是阿波丸号上的厨师下田勘一郎,其余2008名日本人葬身大海喂了鱼。

其实,在战火纷飞的太平洋上,阿波丸号持有特别通行证,是唯一一艘免遭美军攻击的日本船只。

早在1944年,美国就和日本就达成了协议,让阿波丸号为东南亚的盟军战俘和平民提供人道主义物资。因此,阿波丸号在船身涂上了绿色的十字形标记,便于美军飞机和军舰识别。

但是,偏偏皇后鱼号就对它痛下了杀手,四枚鱼雷让它葬身海底。

事后,日本方面强烈谴责美军背信弃义,撕毁约定。而美军则大倒苦水,解释是大雾导致误判,美军只能根据船只的体量和航速,将阿波丸号当成了一艘军舰,由此发动了袭击。

但是,这一说辞似乎很难让人相信。作为美军的王牌潜艇,在跟踪了阿波丸号一个多小时后,还会出现误判的情况?

同样,这样的一艘万吨巨轮,在遭到鱼雷攻击后,断不至于在短短3分钟之内就迅速沉没。因为,阿波丸号之前也曾遭到袭击,但它却神奇地带伤完成了运输任务,但这次的阿波丸号的表现,却出人意料,沉没得如此的干脆利落。

这是因为,阿波丸号在遭到鱼雷攻击后,同时启动了自爆装置,才导致它在短短3分钟内迅速沉没的。

那么,阿波丸号上究竟装载了什么物质?船上的日本人为何宁愿自杀,和货轮一道玉碎,也不愿接受美军的救援呢?

据说,阿波丸号上装载了黄金40吨,白金12吨,钻石15万克拉,以及数千吨的锡锭、橡胶等战略物资

二战中,日本货轮阿波丸号遭袭击时,为何要启动自爆装置沉海

(打捞起来的锡锭)

唯一的幸存者下田勘一郎说,它曾亲眼目睹阿波丸号的整个装货过程。日本兵不但在夜间装货,而且派重兵把守,士兵们在抬着密封好的货箱上船时,也非常吃力。

同时,负责在新加坡警戒装船任务的森川加光发现,日本人共用26辆卡车,从新加坡银行运送了大量的贵重物资装到船上,他怀疑这些都是金条。

日本驻新加坡特务机关负责人日高震作也证实,阿波丸号从雅加达和新加坡装载了巨量的贵重物品和战略物资。他们把其中的贵重物品装入了船上的3个保险仓里。因为阿波丸号是当时唯一一艘相对安全的船只,日本人想用阿波丸号将这些物资运回国内。

由此可以判断,美国人事先已经获悉,阿波丸号上装载了大量的违禁物品,首先违背了协议,才对它实施了攻击。

那么,即便船上有违禁物,也不至于让2008名日本人为它殉葬,难道这艘船上还有更大的秘密?

二战中,日本货轮阿波丸号遭袭击时,为何要启动自爆装置沉海

(阿波丸号残骸)

​据说,阿波丸号除了这些价值数百亿的物质外,还隐藏着另一个天大的秘密,那就是,它还搭载了中国的一件国宝——北京人头盖骨。日本人是为此,才集体自杀的。

那么,这些说法是否能得到证实呢?

1977年,中国政府对阿波丸号进行了打捞。在为期3年半的打捞作业中,除了找到了锡锭、橡胶、云母等物资4000多吨外,还捞到了300多具日本人的骸骨。

但是,直到打捞工作结束,也没有发现一根金条,更没有找到北京人头盖骨的蛛丝马迹。

不过,在清理沉船物品时,发现了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的圆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日本人当时确实收集了一些中国的文物,也许北京人头盖骨还真在其中。

但是,为何数十吨的黄金和北京人头盖骨不翼而飞了呢?是在爆炸中毁于一旦,还是深埋海底?抑或早已被人打捞?至今还是一个谜。

(参考资料:《“阿波丸号”的秘密》)

上一篇新闻

2018世界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居第13名、新加坡位居东盟第一

下一篇新闻

全球发钱战疫成潮:意大利拿2千亿让居民宅家,日本掏6600亿红包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