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 星期四

黄遵宪提前15年预判甲午海战,被捕后日本全力营救

1848年,鸦片战争已经过去六年,各国列强趁火打劫,隔三差五往伤口上撒盐,清政府疼得直咬牙但无力反抗,看似健壮的中华大地摇摇欲坠。

这一年,偏远的广东嘉应州迎来了一个小生命,给一个饱受时局困顿的官宦家庭带来了极大安慰。全家对孩子疼爱有加,肯定也给他取了个可爱的小名儿,如今,我们只知道他大名叫黄遵宪。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抓得很紧,孩子自己也愿意学,黄遵宪10岁就开始学习写诗,19岁考上了秀才,26岁赴京参加乡试落榜,不过结交了很多朋友。

1876年,黄遵宪跟着父亲到烟台,在权势熏天的李鸿章面前,28岁的黄遵宪毫不怯场、对答自如,李鸿章啧啧称奇,“这伢来过劲!”(合肥话,这孩子厉害!),夸黄遵宪为“霸才”。

同年,复读两年的黄遵宪考中举人,虽然名次只有141名,但总算对得起李鸿章的一片夸赞。

黄遵宪提前15年预判甲午海战,被捕后日本全力营救

家里人都盼着黄遵宪能够再接再厉,考个进士弄个一官半职,造福一方百姓。没想到,老乡何如璋找上门来,一番谈话改变了原本按部就班的一切。

“恭喜哥哥,你可是咱大清国第一任驻日公使!”

“恭喜个啥,还不是李鸿章李大人保举我。”

“这不正合了哥哥的心意吗?谁不知道哥哥你喜欢和洋人打交道?谁不知道哥哥你是个洋务通?”

“那倒也是!也奇了怪了,哥哥我咋就好上这一口了呢?”

“别人不知,我还不知道吗?哥哥哪里是在和洋人打交道,你是在救国救民呀!”

何如璋激动地一把攥住黄遵宪的手,“知我者,贤弟也!外交也是一条救国路呀!跟哥哥一起去吧,我们共同闯出一番事业,让日本人见识见识我天朝威仪!”

何如璋的一番话让苦于报国无门的黄遵宪浑身颤抖,“我倒是想去,不过不知怎么给家里人交代呀!”

“那就看老弟你自己的本事了,不过哥哥是真希望你能和我一起去!”

在连自行车都没有年代,跑到日本去上班,家人怎么能同意,就连亲朋好友也纷纷劝他老老实实当个公务员。

去意已决,留是留不住的!经过何如璋推荐,黄遵宪被任命为驻日参赞官。1877年11月26日,何如璋、黄遵宪30余人从上海东渡日本,开启了中日两国正式邦交。

黄遵宪提前15年预判甲午海战,被捕后日本全力营救

何如璋果然没有选错人,在日本并肩战斗的四年时间里,黄遵宪成功地扮演了好兄弟、好助手的角色,让日本人领略了国人的略略风采。

窝在屋里是搞不好外交工作的,在日本的四年时间里,黄遵宪遍游各地广结好友,积极倡导中日睦邻友好,被日本历史学界称为中国“最有风度、最有教养的外交家”。

除了历练积累专业能力,苦读四书五经积累的诗词功底也没有荒废,黄遵宪将日本的历史政治、风土人情等所见所闻写成200多首诗,在日本大受欢迎,被称为“裁云缝月之高手”。

他和何如璋时刻没有出使日本的目的,眼看着日本一天天强大起来,何如璋和黄遵宪忧心忡忡。

“日本人野心很大,早晚会对朝鲜和中国下手!”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大清帝国的附属国),何如璋和黄遵宪看穿了日本的狼子野心,上书总理衙门和北洋大臣10余万字,“琉球如亡,不出数年,闽海先受其祸”,“琉球既灭,行及朝鲜”。

1880年,两人不忍琉球悲剧重演,再次上书朝廷,“故论中国今日之势,能于朝鲜设驻扎办事大臣,依蒙古西藏之例,凡内国之政治,及外国之条约,皆由中国为之主持,庶外人不敢觊觎。”

彼时朝鲜仍是大清帝国的附属国,此建议实为良策。然而,数次建言,都石沉大海。

1882年,34岁的黄遵宪调任到更远的北美洲,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这次并没有哥哥何如璋的陪伴。

“哥哥,此一别真是相隔万里呀!”

“贤弟,哥哥没有看错人!可惜哥哥不能陪你去了!”

“哥哥,相信你在国内也定能有一番作为!”

“但愿如你所愿吧!你那个《日本国志》可得好好写,我还等着看呢!”

“哥哥,你就放心吧!”

在美国期间,黄遵宪依然为黄皮肤黑眼睛代言,积极为华人华侨争取合法权利,华人华侨纷纷点赞。

1884年,黄遵宪母亲病逝,次年八月,黄遵宪告假返乡。阔别多年的乡亲父老像看西洋镜一样围观他,面对千奇百怪五花八的问题,黄遵宪耐心作答,但内心深处看到的是愚昧和落后。

那本《日本国志》还没有完成,何如璋大哥还等着看呢!黄遵宪推掉一切邀请专心编写《日本国志》。1887年夏天,黄遵宪终于完成了《日本国志》编纂。

黄遵宪提前15年预判甲午海战,被捕后日本全力营救

1890年,黄遵宪又踏上了轮船远赴重洋,这次的目的是英国伦敦。在英期间,黄遵宪仔细考察了君主立宪政治制度,结合在日本、美国的经历,更是坚定了变法救国的信念。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新加坡任总领事的黄遵宪失魂落魄,何如璋已经去世三年。

“大哥!这一天到底是来了!谁来救救我的国呀!”

1894年底,黄遵宪回到了满目疮痍的祖国,次年《日本国志》得以刊行,老乡康有为、梁启超看了之后极为震撼。

此后,黄遵宪作为重要领导人积极参与老乡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戊戌变法,但终以“百日维新”失败告终。

黄遵宪遭到逮捕,活罪是不可能的,死罪是肯定的!没想到英国驻上海总领事率先营救,“如欲将黄遵宪不问其所得何罪,必治以死,则我国必出力救援,以免其不测之祸。”

日本驻华公使也要力保黄遵宪,要求清政府不能伤害“两国友谊”,清政府在极不情愿下释放了黄遵宪。

此后,黄遵宪归隐故乡,潜心新体诗创作,发展家乡教育,仍关心时局。

黄遵宪提前15年预判甲午海战,被捕后日本全力营救

1905年,58岁的黄遵宪离开了这个你争我抢、弱肉强食的纷乱世界。

同为戊戌变法幸存者的梁启超作《嘉应黄先生墓志铭》, “古有以一人之用舍系一国之兴亡者,观于先生,其信之也”。

上一篇新闻

如果二战德日海上合作成功,或许就是美国遭受原子弹轰炸了

下一篇新闻

日本侵华战争打了十四年,为啥在印度只打了一仗就跑了呢?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