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选忆当年
经历过几次的新加坡大选,2020年,在新冠病毒肆虐下,又听到大选的脚步声,使我想起1959年的自治邦选举。
1959年新加坡成为自治邦,5月30日举行大选,人民行动党派出51名候选人,参加全部选区的竞选。大选成绩揭晓,人民行动党赢得43席,成立第一届自治邦的民选政府。当年,有很多选民是第一次投票,很多候选人也是第一次竞选。新加坡第一位马来部长,也是这次的大选产生的,这位部长是行动党的阿末伊布拉欣。
1959年6月5日,人民行动党政府在市政厅宣誓就任。杨玉麟(左起)、王永元、拉惹勒南、阿末依布拉欣、王邦文、吴庆瑞、杜进才、贝恩及李光耀在市政厅外留影
“默迪卡”成时代口号
回想当时的大选,有不少画面还深留在我的记忆中。像罗厘在大选期间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为罗厘是开群众大会的舞台,候选人在罗厘上,手拿麦克风,出尽力气,大喊“默迪卡” 的声音,响彻云霄。尤其行动党的群众大会,台上喊“默迪卡”,台下的群众,也跟着喊“默迪卡”。
人民行动党秘书李光耀(举手者)于1956年3月13日在珊顿道的群众大会中发表演说
“默迪卡”是马来语“独立”的意思。1950年代,新加坡各族同胞渴望摆脱英国人的统治,成立独立自主的国家。于是,“默迪卡”成为时代浪潮,像一阵旋风席卷天地而来。“默迪卡”也成为当时的政治人物,最常用的一句口号。
1959年大选时,我住的密驼路属于勿拉士峇刹区,有三名候选人在这里竞选,一人是人民行动党的何佩珠,另两人是人民联盟的吴干椿和自由社会党的符红雨。
勿拉士峇刹区住着很多海南人,三名候选人里,吴干椿和符红雨是海南人,人民行动党的何佩珠是福建人。然而投票时,海南人不买海南候选人的帐,大选成绩揭晓,何佩珠得6014张票,吴干椿和符红雨各得千多票。
三人的群众大会,为了争取海南同乡的选票,在海南族群集中的一条小巷举行。印象最深的是,符红雨是报人,何佩珠是女工,在群众大会上各执一词,针锋相对,最后赢的是何佩珠。选战结束后,两人不计前嫌,一起为社区服务,符红雨后来当了校长。
有趣的是投票那天,有政党出动大汽车,把选民视为大老爷般毕恭毕敬,抢著载他们去投票,接着又送他们回家,以为这样一来,选民会把手上的一票投给他们。殊不知坐大汽车去投票的选民,把票投给没出动汽车接送的人民行动党。他们投票回来后,个个笑眯眯,逢人便讲坐大汽车去投票的事。那个财力雄厚的政党,出动的汽车最多,输得最惨。
群众大会是大选不可少的。那年大选的演讲台就设在罗厘上。小型的群众大会,一辆罗厘便够,较大型的要两辆罗厘拼起来,政党要员坐在罗厘上的椅子高喊“默迪卡”。我那时还不到投票年龄,但喜欢听群众大会,常常在大坡小坡的陋巷,挤在人群里看各党代表在罗厘上淘淘不绝。所以大选期间,罗厘的生意特别好。有些罗厘车主立场分明,不租车给他不支持的政党。
选民选党不选人
那年很多选民都是第一次投票,有些投票站设在会馆
说到1959年的自治邦大选,不得不提前一次大选——1957年市议会选举。那次选举,人民行动党大胜,王永元出任新加坡市长,在市议会当家。他走马上任那天不穿市长礼袍,并宣布不住市长官邸,接下来又废除殖民地时代象征市长权力的权杖,处处表现他敢做敢为,废旧立新的作风,大获市民好感。两年后的自治邦大选,人民行动党实力如日中天,选情一面倒。
自治邦大选,人民行动党喊出的口号是:选党不选人。他们派出51名候选人,有农夫、裁缝、店员、邮差、电工和木匠,他们的学历不高,有些只有小学程度又不懂英语,但行动党的闪电光环是坚强的后盾。“选党不选人”的口号家喻户晓。
选民选党不选人,代表行动党出战的曹煜英(左)和王清杉,一个在裕廊当选,一个在蔡厝港旗开得胜,曹煜英后来还当了次长
果然,选民选党不选人,人民行动党的三名理发师傅:张金陵、林尤英和耶谷,击败了大有来头的对手。缝纫女工何佩珠、油厂书记陈翠嫦、木匠出身的曹煜英代表人民行动党上阵,都以高票当选。尤其陈翠嫦,在例打区得9000多票,而她的三个对手的得票加起来,还不到4000票。
人民行动党妇女部助理秘书方韵琴,竞选时只有25岁,在史丹福区对垒朱马波。朱马波是林有福执政时的工商部长,也是政坛红人,谁能料到小锯居然锯断大树,势在必得的老将朱马波,会败给初出道的方韵琴。
人民行动党的这些候选人,虽然学历不高但草根性强,跟民众在一起时就像街坊好友,平易近人,深得民心。
当然,人民行动党那时的候选人,也有多人是高学历的专业人士,如李光耀(律师)、吴庆瑞(经济学家)、拉惹勒南(报人)、杜进才(马来亚大学讲师)、贝恩(律师)、王邦文(马大毕业)、李炯才(新闻记者)、陈家彦(飞机工程师)、王永元(会计师)和李绍祖(医生)等。
大举扫黄整顿社会歪风
1959年自治邦大选,人民行动党大赢,王邦文出任内政部长,第一炮便是大扫黄,来势汹汹,吓跑了许多搞黄色文化的小报负责人。
1959年自治邦大选,行动党大赢,6月5日宣誓就职后,在政府大厦前合影。王邦文(左2)出任内政部长,第一炮便是大扫黄,轰动一时
王邦文的名字,在1957年人民行动党赢得市议会大选,王永元当市长,他当副市长时已家传户晓。他文质彬彬,满腹学问,烈日下穿着白衣白裤,带着热血沸腾的劳动队伍,浩浩荡荡从尼诺大道经过,到独立桥附近的大片荒地,拿着锄头除草建路,开辟劳动公园,老一辈的新加坡人都不会忘记。队伍里,还有陈翠嫦和何佩珠两位女议员。劳动公园开幕,主持开幕的是何佩珠。
何佩珠(左)和方韵琴
1959年,新加坡的小报很多,一份一毛钱,四大版,有些还有黄色小说。自治邦政府成立的第三天(1959年6月8日),大举扫黄运动便开始,《箭报》《工商报》《新生活报》《铁报》《繁华报》《南洋周报》《自由西报》以及《周末报》的执照,都被收回。
扫黄运动,最先开刀的十多份小报
那时还有脱衣舞,歌台都靠脱衣舞赚钱。新政府上台,所有脱衣舞都不准演出,也不允许在公共场所摆放自动电唱机和弹球机。
王邦文在一篇文告上说:“我们现在的迫切任务,是整顿目前不良的社会风气。”
他说:“我们的青年在大街小巷大跳牛仔舞,街头巷尾,到处可见我们的大好青年,把时间花在打台球。在娱乐场所,脱衣舞自由公演。光天化日下,我们的青年手持杀人武器,互相厮杀,把安宁的大街小巷,变成他们无谓牺牲的战场。”
王邦文大扫黄,有人欢喜有人骂。骂的当然是那些靠黄色文化吃饭的人,但欢喜的人比骂的人多,尤其做父母的。政府扫黄,救了社会,也救了他们的孩子。
1959年4月25日,人民行动党主席杜进才博士(前排左五)率领候选人及支持者到莱佛士书院提名站提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