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 星期二

“不情不愿”地,澳大利亚将“靠近中国,远离美国”

“不情不愿”地,澳大利亚将“靠近中国,远离美国”

作者:王德华

不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显然让澳大利亚有些“不知所措”。美国—澳大利亚联盟面临着一个重大考验:如何应对一个强大、越来越自信的中国。澳大利亚外交部长毕晓普3月1日表示,将在4月紧急召回所有澳洲驻外大使,共计113名,以重新规划澳大利亚的外交和贸易政策。

中美之间艰难的选择

除了讨论外交政策外,毕晓普还将与各驻外使节一起研究指导澳大利亚下一个十年外交白皮书。而上次澳大利亚出台类似白皮书还在2003年。据悉,此次召回在澳大利亚史上尚属首次。

据《悉尼先去晨报》报道,澳大利亚即将推出的白皮书,将包括特朗普总统及其政策、南海紧张局势、反全球贸易思潮和全球恐怖主义带来的威胁。

过去几年以来中澳关系一直磕磕绊绊,却一直呈现了政冷经热的局面。中国目前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市场,并且远超其他国家,吸纳了澳大利亚30%以上的出口,中澳贸易平衡对澳大利亚非常有利。澳大利亚对中国的销售额是对美国的五倍。对澳大利亚人而言,北京无所不在。

真正让澳大利亚担忧的是,澳中外交关系的破裂会迅速带来严重的经济恶果。澳大利亚繁荣富饶的希望将遭受重击,任何允许这种事发生的政府都会倒台。

最糟糕的是,奥巴马挑头发起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贸易协议,以此来展示美国引领亚洲的决心,结果却适得其反,因为他说服不了美国国会。如今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显然会让澳大利亚紧张,“我们都不相信他会在对付中国的时候考虑到维护澳大利亚的利益”。

对于澳大利亚此次的罕见举动,有不少媒体都认为,是因为澳洲需要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所导致的,甚至将澳大利亚比作新加坡,因担心中美交恶,而难以做出抉择。

据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日前报道称,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Paul Keating)强调耽搁已久的澳大利亚外交政策审议需要重视中国。

基廷对特恩布尔政府重新审议外交政策的做法表示欢迎,不过他称过去20年的政策徒劳无功,因为这种政策一直基于美国将永远是本地区主要大国的评估结果。基廷说,中国正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而且是真正位于这一地区的唯一全球超级大国,这使得它日益增大的影响不仅举足轻重而且是永久性的。

报道称,澳大利亚外交部长毕晓普正在起草一份新外交政策白皮书的最后部分,费尔法克斯媒体集团询问了基廷的看法。显然,基廷的观点将对新外交政策白皮书有重要影响。

基廷如何看待中国?

一、中国不是苏联。澳大利亚政府必须认识到中国崛起的性质,而不是错误地将它与苏联等而视之。基廷说,把中国看作一个基本上自立的亚洲经济发动机,一个致力于满足自身安全需要并创造自身财富的国家,这才是一种更准确的看法。中国的经济规模迟早将发展到美国的两倍。

二、主动与中国合作。一个蒸蒸日上的中国为澳大利亚提供了机会。随着世界发展成为美国和中国的两极世界,澳大利亚应当同样制定一项与中国合作的政策,而不是一种“不情不愿”的政策。他说:“我们不希望中国独步天下,但同样也不打算遏制它。我们希望把中国纳入亚太国家群体。”

此前,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2月6日也曾刊文称,特朗普上任后,澳大利亚官员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坚持现状,向美国表明澳大利亚非常需要美国的领导。另一派认为,澳大利亚应该切换到新的模式,追求更独立的外交政策。

文章称,但这两派想法都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中国。在特朗普时代,澳大利亚应该将重心向中国转移。澳大利亚官员应该行动起来,同中国同僚接触,探讨特朗普带来的不确定性。除了就应对特朗普的威胁交换意见,澳大利亚和中国官员还可以讨论如何更快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我们怎么看?

综合上述观点,澳大利亚政客很纠结,一方面希望搭上中国经济高速列车,一方面又渴望得到美国的军事保护,维护两国政治和军事同盟。这两方面如何处理不好,很可能两头不讨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是,特朗普将澳大利亚推向中国,“我们将会非常违心地靠近中国,远离美国”。

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在《中国梦》一书中写道:中国的崛起既不是坚船利炮的早期“殖民崛起”,也不是后来举国征战、攻城掠地的“武力崛起”,也不是你死我活、你衰我兴的“冷战崛起”,中国的崛起是史无前例的“和平崛起”,实践的是一种“既不打别人,也不被别人打”的崛起,是和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崛起。因此,中国的崛起具有强大的道义优势。正是这点,中国打动了基廷,他才说出如此真知灼见。

中国奉行的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决不做“吹灭别人的灯,烧了自己胡子”蠢事。所以,澳大利亚“靠近中国,远离美国”,却“不情不愿”,完全是自寻烦恼。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看展 | Floating Utopia避暑的周末

下一篇新闻

留学新加坡私立中小学就读院校推荐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