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通往经济停滞的道路,由垃圾分类铺成
作者:邓新华| 编:禅心云起
先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我讲过多次。
从前有个国王,有一次走在路上,被石子伤了脚。他大怒,命令把全国的道路上都铺上牛皮。
有个大臣对他说:“你的目的不就是不被石子硌伤吗?那把你的脚裹上牛皮就可以了啊。”
国王大悟。
据说皮鞋就这样发明出来了。
1
有人去日本旅游,大夸日本人素质高,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礼貌得令人惊讶。
他说:日本的出租车司机,哪怕白发苍苍,都会绕过来给乘客鞠躬、开车门,然后再绕回去开车。
对这个故事,我写了一篇文章。文章说:
出租车司机每天需要鞠躬、开门多次,如果这么做得不到金钱的回报,那么,就会有一部分人退出这个行业,转向不需要这么做的行业,比如制造业。由于供给减少,剩下的出租车司机价格就会提高。
也就是说,出租车司机的鞠躬、开车门,必然会体现在车价里,是乘客付费购买的服务。
即便出租车司机自己认为自己是免费付出的,实际上他也收费了,这是供求关系决定的,和他的主观意识无关。
我说:你可以赞赏这样的服务,但是要意识到这是收了钱的。
这本来是很简单的经济学道理,可是文章下面,一大堆人痛骂我庸俗,狭隘到不肯承认日本人素质高。
“中国出租车司机也收了钱,会给乘客开门吗?不骂乘客就不错了。”
中国的五星级酒店,门童也会礼貌地为客人开车门,对此,他们知道门童的付出一定是收了钱的,但是对日本出租车司机的开门服务,他们却认为是高素质者的免费付出。
他们总想象,日本人是“别样的人们”。
桃军师几天前写的《寿司封神,日本封衰》,只是说“寿司之神”的精神并不经济,不值得崇拜和学习,也遭到不少反对。
有人说,不从事服务行业的日本人也很多礼,这难道不是素质高吗?
正常交往中,确实需要礼貌,来促进合作,这在经济学上叫交易费用。
但礼貌只要表达了善意就可以了。挥挥手、点点头,能让对方会意,就没必要动不动就鞠躬。
不要把交易费用搞得太高。
你说日本人多礼是素质高,但反过来看:
日本人的人心到底有多险恶,才需要付出这么高的礼仪成本,来让人相信他们的善意?
2
实际上,日本人的人心确实难以经得起质疑。
他们表面上礼貌、无害,但却爱用“法律”去伤害他人。
比如垃圾分类。
日本的垃圾分类有多繁杂,很多文章都说了。
家庭主妇需要对照二十多页的手册才能勉强分类。一些城市严格规定了周一几点扔什么、周二几点扔什么,周三……如果错过扔垃圾的时间,就得忍受垃圾的酸臭,或者把垃圾保存在冰箱里。
这当然是不经济的。
100万个家庭主妇每天花10分钟、20分钟做的事,几百个垃圾工人花8小时就可以做得更好。
为什么要让100万个家庭妇女去做?
回收价值大过回收成本的垃圾,垃圾公司自然会去分类回收。
回收价值低于回收成本的垃圾,直接找个地方埋了就是了。
新加坡是在海里用水泥墙围一个坑,铺一层隔离材料;居民垃圾先压缩,再焚烧,然后埋进坑里。
过些年这些垃圾堆就成了鸟语花香的岛屿。
日本当然也可以学新加坡。
日本全国1.27亿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2000年达到峰值,为5483万吨。
假设垃圾密度和水相当,峰值年的全部垃圾才5483万立方米。如果海里围坑深100米,只需要围54.83万平方米,也就是围0.5483平方公里就够了。
需要全日本家庭妇女来和垃圾较劲吗?
哪怕把垃圾运到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埋起来,也比强制家庭妇女分类成本要低。
何况现在很多日本青年不结婚,甚至都不过性生活,他(她)们上班累死累活之余,还得分类垃圾。
由于扔垃圾的成本太高,很多单身日本人家里成了垃圾堆。
为了你的环保理念,就要强迫别人付出高成本?
日本人并不都是“别样的人们”。
正常的人性都是用低成本去达成目的。
正常的日本人也会考虑成本,不都赞同变态的垃圾分类法。
但是不准你做正常人。不按规定分类垃圾,《废物处理及清洁法》规定,个人垃圾不处理好,最高可判处5年有期徒刑,最高可罚1000万日元。公司垃圾处理不好,最高可罚3亿日元。
3
有人说:
“我也知道日本的垃圾分类成本太高、太麻烦,但是日本人对环保的那种敬畏,还是让我震撼。”
“虽然垃圾分类让大家抓狂,但只要坚持一代人,就能基本做到代代相传了吧?”
“日本的环保没说的,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但是,就像本文开头,国王要的只是脚不被硌伤而已,把脚用牛皮包起来成本更低,那就用这个办法好了。
你要的只是不污染环境、废物回收利用而已,有的是成本更低的办法。
环保重要,就要人人都来分类垃圾?
钢铁重要,就要家家户户炼钢?
本文开头的那个国王,脚硌伤了,他刚开始想到的,也只是改造道路。
而环保主义者更厉害,他们想要改造的,是日本全国的人性。
就是不许你采用成本更低的办法,就是要把垃圾分类深深地打入你的骨髓。
代代相传。
国王最后听人劝,吃饱饭。
环保主义者则满怀改造人性的崇高感。
市场、分工、效率,是坚决不考虑的。
市场经济顺应人性而不纵容人性。
不纵容人性,就是要求你不侵犯产权。只要不侵犯产权,每个人寻找自己成本最低的方式,也就是市场成本最低的方式。
日本土地私有,谁家土地被垃圾污染了,谁就起诉扔垃圾的人好了。如果有人愿意拿自己土地出来收费填埋垃圾,又有何不可?或者有人在海里围坑收费填垃圾,又有何不可?
哪些废物值得回收,让垃圾公司自己去选好了。
市场经济下,产权明晰,每个人保护好自己的环境,整体的环境就保护好了。
但是环保主义者坚决要求别人只能按他们的方式来保护环境。
强制垃圾分类下,日本家庭妇女扔垃圾之前要用水清洗,没赶上扔垃圾时间的家庭只能忍受垃圾的酸臭,许多单身男女家里垃圾成堆。
维护了表面上的大环境,但是很多人的小环境变糟糕了。
这实际上已经走向了保护环境的反面。
但环保主义者仍然坚持他们的人心改造工程。
中国生产队的时代,农民干活磨洋工,人人吃不饱饭,当时的做法,不是去改变计划经济,而是想把人改得大公无私,主动多干活。
后来搞市场经济,人人吃饱饭,经济的高速增长。
顺应经济规律是美德。
4
垃圾分类对日本损害最大的,还不是让家庭妇女无端多付出垃圾处理成本,而是对人心的戕害。
中部大学的武田邦彦教授称:垃圾分类只是政府发起的一场全民洗脑。
武田邦彦教授只看到日本政府对日本人垃圾处理观念的洗脑。
其实,更可怕的,是那种非要和经济规律、市场选择作对的执拗劲,通过垃圾分类,深入到日本人的日常。
日常生活中就习惯了干预,大大影响了日本人对经济的反思能力。
你唱环保高调,我唱福利高调,他唱保护弱小产业高调,人与人互害,囚徒困境。
即便有少数人还能正常思考,也难改大局。
日本1970年代末开始搞垃圾分类,1980年代经历了泡沫的繁荣,然后1989年泡沫破灭,进入“失去的30年”。
这30年里,日本经济近乎停滞。1998年,日本GDP增速为0.9%;2008年为-0.1%;2018年为0.7%。
都是因为泡沫破灭造成的吗?当然不是。
日本通往经济停滞的道路上,铺着许多砖,垃圾分类的砖。
泡沫破灭后,日本政府搞了30年凯恩斯主义来拯救经济,从来没有见效,但日本政府就是可以30年不改初心,换哪个政客当首相都差不多。
老年人高福利使日本陷入低生育率、老龄化的死循环,日本也改不了。
奇怪吗?不奇怪。
反市场的垃圾分类搞了40年,不也没改吗?
不但没改,还变本加厉。
反过来,如果哪天日本居然能取消垃圾分类了,那说明日本人真的走出来了。
不再有那种和经济规律作对的执拗劲了。
连这都改得掉,改掉凯恩斯主义也就不在话下。
垃圾分类,国运攸关。
目前的日本还看不到改的苗头。估计日本还得继续失去40年、50年……
5
讲日本的垃圾分类,为什么前面要讲日本的出租车司机?
并不仅仅是为了引出话题,更重要的是想说明:一切皆有成本。
中国人到日本旅游,一般都是准备了花钱的,不会计较价格,看到服务人员前后鞠躬,心情舒畅;自己也不用去分类垃圾,看到街头一片干净,心旷神怡。
就是没看到背后的成本,没看到那种和经济规律作对的变态执拗劲。
看不到成本,以为那些都是人家的高素质造就的,就觉得这些事太值得学习了。
“必须学习这些,提高素质,成为别样的人们。”
没去过日本的人,不少也人云亦云。
就算有人指出成本之昂贵、人心之移易,他们也会坚持说,为了更高的目标,这都是值得的。
但是,他们真的愿意、并且能够承受“失去30年”的成本吗?
对这个成本的巨大,很多人还一无所知。
别说0.7%的GDP增速,就是4%、5%的增速,大部分人也难承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