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广东科研团队两度刷新美国鼻咽癌治疗指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确定“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可将鼻咽癌患者总生存率提高6%
金羊网 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黄金娟 余广彪
【导言】
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指南被改写,这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团队的研究第二次刷新美国鼻咽癌治疗指南。
7月3日,记者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了解到,该中心牵头联合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及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组成鼻咽癌协作小组,开展了一项国际多中心数据合并分析,在国际上首次确定“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可将患者长期总生存率提高6%,对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具有确切疗效。该研究结果日前已发表在全球顶级肿瘤专业杂志《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影响因子10.2分)上。
20%患者治疗后会复发转移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常见的头颈肿瘤,其中发病以广东最多,因此也被称为“广东瘤”。2017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新发鼻咽癌病例达5069例,但超过2/3的鼻咽癌患者在就诊时已是局部区域晚期,这些患者需要接受同期放化疗(同期化疗是在放疗的同时给患者口服或静脉注射化疗药物),即便如此,也有约20%的患者在接受同期放化疗后出现远处转移,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首度刷新指南为鼻咽癌治疗提供新方案
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根据低发区临床试验结果,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是“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则是在肿瘤手术治疗和放疗后,再用化疗使原发肿瘤缩小,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
可这样的方案却并不适合鼻咽癌高发区。2012年,马骏团队完成了一项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在国际上首次证实,“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的效果并不比单纯的“同期放化疗”好,相反,辅助化疗还会带来明显的呕吐、黏膜炎等毒副反应。该研究成果2012年发表在了《Lancet Oncol》(影响因子36.4)上。该研究发表当年就被欧洲指南采纳,2013年被美国指南采纳。
多项试验证明新方案有效
那么,如何在同期放化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疗效呢?马骏教授团队再次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用的是“三药诱导化疗”(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是指放疗前使用的化疗,可在短时期内减少肿瘤负荷并减轻由于肿瘤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此次试验结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诱导化疗可以显著降低远处转移率并提高患者生存期。这一成果发表在2016年的《Lancet Oncol》上。与此同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洪明晃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顺铂+5-氟尿嘧啶两种药组成的“诱导化疗”方案有潜在趋势降低转移率。
随后该中心陈明远教授团队建立了可预测“诱导化疗”疗效的分子模型。他表示,在放疗前先做2-3个疗程的“诱导化疗”,能够快速速效肿瘤,环境头痛、颈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同时增强放疗敏感性,减少远处转移,提供疗效;还能改善放疗高剂量分布,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而放疗后的辅助化疗,就是让身体已经虚弱的患者再次化疗,可能进一步摧残患者的免疫力,难以提高疗效,还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新研究成果再度刷新美国治疗指南
为了最终明确诱导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地位,马骏、洪明晃教授再牵头,联合新加坡及香港的研究者对鼻咽癌高发地区的1193例患者数据进行了合并分析,证实相对于单纯的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可以将患者的5年远处转移率降低7%,5年总生存率提高6%。
“也就是说,每100位病人里,22个病人5年后出现死亡,这22个病人我们可以多救6个,相当于把30%的病人救了回来。”马骏教授说。
这一研究结果确定了诱导化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地位,并于近日在全球顶级肿瘤专业杂志《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发表。研究发表后,推动美国最新版指南已将诱导化疗证据等级从3级提升至了2A级,这意味着,“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方案有望成为主流治疗方案,来自中国广东的学者团队再度刷新了美国鼻咽癌治疗指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