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尺八的中国寻根之旅,尺八原本就是箫
因为有自玩洞箫,所以偶尔会稍微关注此类话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图
目前,很多人玩的洞箫类型,就是细而长的“北箫”。这是相对于短而粗的“泉州南箫”而言。
1、北箫、南箫和尺八,都是箫的一种,并无实质不同
近年来,很多人的视野中,又多了一种“管乐”,叫作尺八。
一些学者认为,
北箫的说法,是谬说。因为一些人想到粗而短的为南箫,就把细而长的洞箫称为北箫。很多人口中所谓的北箫,实则就是洞箫。
也就是说,部分专家学者是明确把洞箫、南箫、尺八,泾渭分明地当成三种不同的乐器。
但其实三者是关联极大的三种乐器。可以说的一母同胞。
“竖吹为箫,横吹为笛”,
在宋元之前,单管箫也被称为“羌笛”。后来,才把笛、箫明确分开。
并依照材料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叫法,例如德化瓷箫、白玉箫以及紫竹箫等。
在宫廷内部,有根据箫的形制长度来命名的,“尺八”正是因长度而得名。
因此,无论是洞箫、南箫还是尺八,我们可以统称为“单管箫”。
有人说,在唐宋时期,把箫一律叫作尺八,这种说法是不够严谨的。
后面有人根据南箫的外形跟日本的尺八极像,就把南箫称为“南尺八”。
但这个叫法却刺痛了一些人的神经,认为是南箫是在攀日本现代尺八。因为后者优秀的表现以及制作水准,南箫想借机沾光。
但如果从外形和早先宫廷的乐器的命名标准来说,把南箫称为南尺八,并没有什么不妥。
至于有人说,这种叫法是自以为是的沾亲带故,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主义言论。
洞箫、南箫、尺八切口
这就像有人指责称白玉箫为洞箫,是沾了紫竹箫的光一样荒唐。
还有另外一部分人,非得从日本箫的音色、吹口的外形以及律制等方面,来区分南箫的“不同”。
他们认为,日本的现代尺八才是尺八,而同样一尺八寸的南箫是箫。
但无论是日本尺八还是南箫,本质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属于单管箫,只是因为历史发展、各自文化特色和区域传统,称呼有别而已。
只能说现在的日本尺八,经过他们的发展、演变和改良,有了和中国传统尺八不一样的表现张力而已。
但说尺八这个名称,只能专指日本的现代尺八,就有点无理取闹。
为了更好宣传南箫和根据历史文化传统,“南尺八”的叫法未尝不可,没必要吹毛求疵。
2、日本尺八到中国福建泉州的寻根之旅
从唐朝时期传到日本的尺八,在规制上和泉州的南音洞箫是一样的。都是前面开五个孔,后面开一个孔。
相比洞箫的广泛流传,南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在泉州等闽南地区、台湾和东南亚的华人群体中,还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图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而台湾的主体文化同样也是闽南文化,很多台湾人早先都是来自大陆的闽南地区。
同样,东南亚的华人群体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厦漳泉三个传统闽南地区。
据相关统计,新加坡的华人群体中,来自福建闽南地区的人占了近一半。闽南语在当地也叫福建话。
也就是说,南箫近千年实则只是在闽南文化的群体当中,还保有一定的生命力。多应用于宗教活动和一些戏剧场合。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有二十几位日本尺八演奏大师、导演,以“为寻访民族音乐的根”为由,来到泉州寻找尺八的根。
泉州在宋元时期,是作为世界第一海港,长期有着活跃的“世界经济和文化交流”。
也正因为此,很多中华文化和器物,都是从泉州港走向日本的。
即使在唐朝的时候、日本遣唐使和民间商人团体,选择的登陆点之一,就是泉州港。
1984年3月,那群日本导演和演员,历经上海、大理、成都、泉州等地,采风拍摄关于尺八寻根之旅的电影,一度在日本引起轰动。
在影片的最后,日本尺八演奏家木村智一和泉州的南箫演奏者王大浩,合奏了箫曲名谱。
就这样,我们在结束漫长的中国之行时,终于找到了尺八。
后面,王大浩受邀作为泉州洞箫的演奏者,在日本的国立剧院进行了演出。
此后,中日尺八的寻根之旅,在泉州和日本之间,进行多次的深层次交流活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