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将加强个人资料保护 机构不能索取身份证号码
中国侨网9月3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近日,新加坡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发出最新的咨询指导原则,加强对消费者的保障,避免业者“任意”或“不公正”地收集、使用和公开个人身份证号码,或扣下身份证。
除了新加坡民众的身份证,新出台的指导原则也适用于护照、工作准证、出生证,以及外籍人士身份证。业者只有在相关法律的规定下,或有必要准确核实个人身份时才可要求公众提供这些资料。
到了明年9月1日,消费者在参加抽奖活动、上网表示有意预购新智能手机,或到戏院领取网购的戏票,以及访客欲进入私人公寓范围时,无须提供完整的身份证号码或工作准证号码等个人资料,也无须交出身份证或工作准证给对方作为抵押。
这是因为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8月31日发出最新的咨询指导原则,加强对消费者的保障,避免业者“任意”或“不公正”地收集、使用和公开个人身份证号码,或扣下身份证。
业者只有在相关法律的规定下,或有必要准确核实个人身份时才可要求公众提供这些资料。被允许的情况包括到诊所看病、订购新移动电话服务配套、入住酒店、到按摩院按摩、买香烟、进入学前教育中心、买卖房地产、购买保险和索赔、进行身体检查和索取医药报告、与信贷相关的背景调查等等。
委员会重申,即便是在被允许的情况下收集身份证号码等资料,业者也须确保已制定充分的保护措施,保障这些个人资料的安全。
有些商业大楼或私人公寓的管理人员或保安人员,目前会要求访客用身份证或其他证件换取访客证才能入内。
委员会指出,要访客出示证件以查核身份是可理解的,但须在核实后立即归还,没必要扣下证件。委员会去年11月初展开为期六周的公共咨询,共61人和21个企业组织提供反馈。
业者主要关注改换科技系统所须成本,以及能否在拟议的一年期限内改变程序和更新资料库等。不少业者因此希望委员会延长调整期。全国职工总会更是说,若要整个工运符合新指导原则“预计要五年到10年,成本须数千万元”。
委员会最后决定不延长期限,规定业者到了明年9月都得遵守新条例。
委员会解释:“我们要在让业者有足够时间去调整,以及保障人们的个人利益之间做出平衡。我们认为12个月是合理的期限。”
为协助企业在这一年内改变程序、尽快符合新指导原则,委员会和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发出技术导则,按业者选择改用的认证选项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业者可改用手机号码 或电邮地址等确认身份
业者可改用手机号码、电邮地址,或身份证最后三个号码以及字母等来确认身份。委员会不会硬性规定业者改用哪种认证资料,他们可按其商业模式和营运需求选择。
委员会和资媒局也筛选22个预先批准的科技方案让业者更轻易地挑选。中小企业在选购这些方案时可申请生产力解决方案津贴,抵消高达七成的成本。
企业也可利用当局制定的通知范本,向顾客清楚解释下来的改变。
委员会副专员杨子健受访时说,随着数码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消费者在网上进行各类多元的活动,但业者不能把沿用多年的纸抄手写做法硬生生搬上网,而是要思考如何利用更有效的科技解决方案。此外,避免人们随意收集身份证资料或粗心大意地处理这些资料,也可降低个人资料外泄的风险,并避免身份被他人冒用或欺诈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新加坡政府部门、法定机构和国家机关等公共机构不受新指导原则影响,因为相关的法令条文不涵盖公共机构。
尽管如此,政府在总结此次公共咨询的文告中说,作为发出身份证的官方机构,政府会正当安全地使用公民的身份证资料,以履行其职务以及提供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