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美国“亚太经 济框架”的几点思考
5月23日下午,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东京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美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文莱13个国家成为初始成员。据悉,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将包括四个支柱:首先是在数字贸易、劳工和环境等领域制订所谓公平、高标准和有约束力的规则;第二是提高芯片、大容量电池、医疗产品、关键矿物等重要产业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第三是推动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脱碳和绿色技术发展;第四是税收和反腐败。目前,印太经济框架所谓启动,仅仅是开始讨论和谈判。从经验来看,这种经贸合作谈判都是以年计的, 至少在现阶段,达成不了有约束性的承诺,离正式运行还有一段时间。
从前景来看,拜登无视印太地区已搭建起的区域合作平台,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逐步加强的事实,却另搞一套冲击现行区域合作的新架构,逼迫相关国家选边站,其出发点是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服务于美国的根本利益,想在经济上打压中国,屏蔽中国,防止中国崛起。
在拜登宣布印太经济框架启动后,我在网上看到有这样两种情绪:一是过分焦虑情绪,认为这样中国无疑会被排斥在世界供应链之外,中国经济将严重受挫;另一种是盲目乐观情绪,认为中国现在是世界工厂,制造业中心,世界不能没有中国,什么框架也围堵不了中国。作者认为,这两种情绪都要不得。正确的态度是,在战略上要藐视这个框架的作用,要对今后中国经济发展抱有信心;在战术上要重视这个框架对我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提前谋划布局,及时采取破解之策。具体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各类企业活力上,为企业成长发展创造更优良的环境和土壤,进一步破除企业发展和成长各种制度上、行政上、管理上的阻碍,不断完善政府和社会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努力提高企业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竞争力。从根本上讲,国与国之间经济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的企业与另一个国家企业的竞争。我们只有把自己的企业搞活、做大、做强,让更多的企业成为世界同行业的前锋,才能不惧围堵,在世界产业链中不怕被剔出和替代。
二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美国推出的所谓印太经济框架,企图在经济上孤立中国,切断我们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把对世界的大门要敞得更开,努力形成足行四海、八方来客的局面。经贸互惠是不可抗拒的经济规律,赚钱是一切资本的追逐。我们有容纳世界众多商品的广阔市场,有能赚钱的良好投资环境,有为世界提供所需商品的巨大产能,只要我们自己不自我封闭,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始终坚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让与我们交往者都有利益所享,美国用这个所谓框架在经济上来孤立我们,肯定是徒劳的。
三是要用心力推科技创新,用心力推产业升级。实事求是讲,要全面破除美国的围堵,最难的也是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如何力争用较短的时间来补齐我们在高端制造方面的某些短板 ,尽可能减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能对我们卡脖子的痛点。在某个产业链上,只要有一个节点被人家卡住,整个产业链就转不起来。现实己经告诉我们,核心技术是用钱买不来的,也是永远等不来的,只能靠我们自己去突破。首先我们要进一步在舆论上营造尊重人才和科技创新的氛围,可以创作一批塑造国内著名科学家形象的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在学校、单位、车站等合适的场所,悬挂国内著名科学家的肖像和事迹,在全国建立科学家名人馆,适当建立著名科学家故居纪念馆等多种形式,在全国范围逐步形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重视创新发明的氛围。其次,要进一步强化政策激励和制度优化,让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各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再次是要发挥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对一些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点,组织各路精英集中攻关。我们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围绕科技创新抓下去,科技领域被美国等西方势力卡脖子的时代必将是一去不复返。
四是当前更要充分用好用足我们与亚太周边国家己建立起来的多边、双边经贸协议关系和组织,有效冲抵美国印太经贸框架可能带来的冲击。从目前情况来看,印太经贸框架十三个初始国中,除了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是美国的铁杆跟班,参加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美国在经济上围堵中国,其余大多数国家都是奔着利益去的。但印太经济框架与RCEP相比:少了中国,缅甸,老挝,新西兰,多了美国,印度,而印度与东盟已经有了自由贸易协定。因此,印太经贸框架必定在许多内容上与RcEP重合。从拜登的已有讲话中可以看出,美国不可能在市场开放上对印太作出更多的让利,而是着重于美国所认为的规范制定。所以,许多参加国最终也许没有得到比RcEP更多的利益,而且还在某些方面受到了框架的限制。我们目前要做的是,不以是否参加美国的所谓印太经济框来划线,而是要一同如往与这些国家在RcEP和双边贸易协议范围内进一步加强和拓展贸易往来。在条件成熟的前题下,选择其中的几个国家,开展新的贸易谈判,以互利互惠为基础,在不影响我国经济大局的前题下,适当作出一些利益让度,进一步升级和稳固与其中多数国家的双边贸易协定,不断扩大贸易往来,让美国的所谓框架根本无法限制我们。同时,在今后我们的外交工作中,适当地实行政经分开。政治上的分歧,领土上的争议,除特殊情况外,慎用经济手段。让更多国家确信,与中国做生意,其供应链的稳定性是最可预期的。彻底击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以确保供应链稳定为借口围堵中国的阴谋。
五是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产业布局和投资方向。最近几年,我国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装配型的外资企业向东南亚迁移比较多,造成一些地区形成产业空缺和就业困难。这既是我国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资本为追逐更多利润向劳动力成本更低区域迁移的必然经济规律,也有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故意为之,想在中低端制造上用东南亚取代中国。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我们国家地域广大,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一,劳动力价格也有很大差别。我们要通过加快中西部地区交通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中西部地区接受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环境、条件优势,争取把更多的转移产业留在中国。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对外投资比较多,但据统计数据,实际收益不是很好。当然在这里面,有许多投资是有外交上的考虑。但是,我们在投资上确实有必要纠正重外轻内的倾向,在当前,特别要鼓励国内企业投资在外资撒离后形成的空缺产业,投资产业升级项目,投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产业布局上,我们要做到高、中、低产业全面发展,能为中国和世界提供所需的多种类产品。即使今后中国经济科技发展到比较高的程度,我们仍要保留一定规模的中低端产业,我们决不能走向美国那样能造世界上最好的飞机、火箭、芯片,但日常生活用品要靠进口过日子的路子,尽可能在工区和民生领域少受制于别人,使我国经济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美国所谓亚太经济框架的实质是要在经济上围堵中国,连同它的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制裁、断供,恶意挑起中美贸易战等,是它千方百计打压中国的全面布局。相信我们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正确应对各种挑战,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