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政权的水军很厉害?为什么大败南宋的同时却输给了日本
文|逆北
问题的提出
蒙古政权的水军,同他的火器部队等兵种一样,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过程。蒙元水军的发展,既有其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也有对自己对手优势的积极学习。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萧启庆等也曾撰专文对这一过程进行探讨。那么其水军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呢?我们不妨来一探究竟。
蒙古水军的萌芽
蒙古人崛起于大漠当中,依赖的部队主要是是步骑兵。在攻打金朝在北部边境的军镇过程中,这支军队所向披靡,大胆的迂回包抄以对金军进行围歼。
不过,在执行这些任务中,蒙古军队也曾为河流与湿地所阻,所幸的是,北方地区的河流泥沙含量大、且流速相对南方较缓。尤其是蒙元军队又多在冬季作战,因此,木筏与羊皮筏等简易的渡河工具,便可轻松的化解这一难题,水军对蒙古人来说暂时不是那么重要。
金国的末代皇帝和他的残军在蔡州被消灭后,蒙军在华北逐渐站稳了脚跟,蒙古官员也迅速接管了原先金政权的一大批设施,其中不乏有停产的船坞和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他们迅速将其收之于麾下,并投入一定资金恢复运营。由于蒙古军人多无水性,所以其又在当地招募水手,就这样,蒙古人才开始拥有了自己的水军。
初显身手
金朝灭亡后,南宋与蒙古军事集团失去了最后的缓冲地带。很快,蒙哥汗便调集主力围攻宋军在四川的各军事要塞。宋军除拼命抵抗外,又从长江中下游地区调军西进,蒙古人不甘示弱,也投入了自己的水军进行阻击,双方一时陷入了僵持状。
在阻击战中,蒙古的水军部队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由于有陆上火力的支援,且敢于大胆穿插突袭,来援的宋军也因此吃了不少苦头。可是,蒙哥的死却打断了这一进程,蒙古军队因丧失主帅全线撤退,初创的水军也不得不暂时退回。
蒙哥的弟弟忽必烈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他立即带领亲军击败了自己的竞争者阿里不哥,并坐稳了汗位。内部安定下来后,忽必烈又把目光投向了长江南岸的南宋政权。
忽必烈的王牌
就在忽必烈积极夺权的日子里,宋军这边也发生了分裂,宋将刘整等在内部争斗中失败,投向了蒙古军队这一边。忽必烈十分重视,一面水军扩大人员编制,一面扩大造船规模,并大力任用这些南宋降将帮助训练,蒙元水军的战力因此大增。
(忽必烈即汗位)
公元1267年,忽必烈率10多万人马与数百艘战船攻打襄阳与樊城等军事要塞。宋蒙两军又鏖战于多处,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朝廷向襄樊的守军多次派出援军试图解围,南宋民间也积极支持这场战争。
但是,解围的宋军部队又一次遇到了蒙古水军的阻滞,这些宋廷的解围部队战斗力参差不齐,而且缺乏配合,蒙军一面趁势突入,到1273年吕文焕等投降时候,襄樊的宋军始终未能得到援军的补给,而吕文焕的投降,不仅让宋廷在整个长江的防线濒临崩溃,还使蒙古水军如虎添翼。在吕文焕的劝降下,长江沿岸的宋军纷纷放下武器,蒙军将战火烧到了临安城外围,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了。
眼看着蒙元军队步步紧逼,宋廷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丞相贾似道领近500艘战船集结于丁家洲,试图消灭来犯的200多艘蒙军战船。不料,蒙军集中火力攻其两翼,两岸的蒙元陆军也炮弩齐发,而宋军的战船则蜷缩于狭窄的水道中,处境十分被动。贾似道一看形势对己方不利,立即命令撤退,宋军瞬间兵败如山倒。
在后来的焦山一战中,宋将张世杰不甘失败,又从民间大量征集(或直接掠夺)商船投入战场,结果被蒙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回顾历史,宋军的失败并不是没有先例的,当年萨拉米海战中,希腊海军同蒙古水军一样,同样注重集中兵力对舰船数量占优势的波斯人进行击打,而波斯人的海军打起仗来则与宋军船队相仿,虽然数量占优势,可是不仅战术保守,还内部不和,最终也难逃覆灭的悲剧。
攻日之战中败落
公元1279年,南宋的剩余水军主力在崖山一战中全军覆没,蒙元的“统一大业”也暂时划上了一个句号。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此时蒙元的水军同原先相比,不仅在数量上膨胀了数倍,其内部成分,也愈加复杂。
但这一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灭亡南宋后,忽必烈除挑出一小部分继续南下(攻打越南)外,旋即将大量主力调往攻日的前线,这些水军也参与了两次攻日的行动。
而事实也如我们所知,日本人在“神风”的帮助下给其沉重打击,蒙元水军因此元气大伤。而就在忽必烈决计重建水军部队时,西北地区的战事让他不得不将此事一拖再拖,曾为蒙古帝国立下赫赫战功的水军之元气也再未得到恢复(残余船只被分流至沿海和内河巡逻等方面)。他们因战争而成长,也因战争而衰亡。
参考文献:
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中华书局2014年9月
(日)杉山正明 孙越译《蒙古帝国的兴亡》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2月
辛德勇《黄河史话》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7月
萧启庆《蒙元水军之兴起与蒙宋战争》 载《汉学研究》第八卷第二期 1990年12月
台湾三军大学编著《中国历代战争史 元》 中信出版社2013年4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