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6日 星期四

相隔万里的英国日本为何会结盟十几年?

作者:胖胖的拍拍熊

1941年12月8日,刚刚取得珍珠港偷袭胜利的日本南下舰队,在新加坡外海,用航空兵轻易摧毁了由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战列舰组成的英国远东舰队(Z舰队)。

日本飞行员展现了精湛的技战术水平,在教科书般袭击后,英国在远东地区海上力量的核心被彻底摧毁,以至于丘吉尔哀叹这是「一生中最沉重和最痛苦的打击」,「有多少计划,希望和努力都随着这两艘战舰沉入了海底」。

相隔万里的英国日本为何会结盟十几年?

小川晴久画作,正在围攻英国Z舰队的日本九六式陆攻

但是,往前追溯二十年,此刻拔刀相向的两国,却曾是如胶似漆的盟友。日本,而不是现在摇摇欲坠的新加坡要塞,才是英国在远东战略格局中最重要的基石。

动荡时局下的考量

19世纪末世界格局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急速洗牌中,依靠着拿破仑战争后的众多红利,英国建立了一个以伦敦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和海外殖民体系,依靠着英镑这一当时的世界货币流动,在全世界收割着「铸币税」,并继续奉行「光荣孤立」政策。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不断挑起欧洲列强的纷争,阻止一个统一的欧洲陆权出现。

事实上,英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但是随着法国重新崛起,德国统一并加速工业化,英国的一家独大地位受到了冲击,而最大的威胁来自位于欧洲东部的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跌倒的俄罗斯迅速恢复了实力,并在近东、中东、中亚、远东地区与英国人展开角逐。特别是俄国人在中亚的快速扩张和铁路网建设,使得英国人最珍视的殖民地印度,受到了直接威胁。

相隔万里的英国日本为何会结盟十几年?

克里米亚战争暂时遏制了沙皇俄国的扩张

英国一直以来都是以海权立国的国家,以「两强标准」建设起来的强大舰队保护着英国广阔的殖民地和漫长的贸易线。在此基础上,英国保持着一支小规模但是精锐的陆上力量,有限的人口规模限制了这支部队快速扩张的可能性,在布尔战争中丢尽颜面的军事失败,也使得各界对于陆上武力应对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产生了质疑。

沉重的防务压力迫使英国人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在各个区域寻找合作者,遏制那些蠢蠢欲动的竞争对手。法俄同盟的存在,以及英法之间在非洲殖民地的激烈竞争,使得法国首先被排除出同盟名单。

相隔万里的英国日本为何会结盟十几年?

第二次布尔战争

德国人在中国胶州湾的扩张,以及与英国人在海军造舰竞赛上的矛盾,也使得英国人失去了这一传统盟友。在一轮筛选之后,靠着甲午战争击败清朝而挤进列强俱乐部门边的日本,成了热门人选。

攀上富爸爸的穷小子

英国与日本的关系一直很微妙。一方面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以及英国在中国南方攫取了巨大经济利益,英国人与清朝的洋务派官员保持了较多接触,并深度介入中国内政。中国近代的北洋水师建立,近代海关体系的建设,都有着英国的影子。但另一方面,清朝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使得英国人开始质疑清朝的实力。

在日本人看来,由于距离较远,且在甲午战争中严格保持了中立姿态,英国的形象比起穷凶极恶的法国、德国、俄国好的许多。甲午战争后法国、德国、俄国的干涉,英国并没有参与。除此之外,作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与伦敦的结盟将获取日本急需的近代化资金、技术,这是日本最看重的。

对于俄国人世界性扩张的恐惧,驱使英国与日本的外交官开始私下接触,经过反复讨价还价,1901年英国人向日本递交了英日同盟草案,并明确了适用范围等重要问题。简而言之,双方只想在亚洲愉快地给北极熊放血,但都不希望被彼此的其他外交瓜葛牵扯。

相隔万里的英国日本为何会结盟十几年?

中日甲午海战

经过复杂的外交辞令和文本解释,1902年1月30日,第一次英日同盟正式签订。这一盟约的核心在于日俄之间一旦发生战争,英国人要尽一切可能阻止其他欧洲列强特别是法国这一俄国传统盟国的干预。此外,日本人可以在伦敦的金融市场发行债券,用于购买英国的军备物资。

事实上日后击败俄国海军的日本「六六舰队」,除2艘装甲巡洋舰购自德国、法国外,其余如富士、八岛号等主力战列舰,均购自英国,这对于当时还无法独自生产战列舰的日本来说,尤为重要。喜从天降的日本人专门搞了一次提灯游行,喜悦的用夏目漱石的话就是「穷孩子突然过继给了大财主」。

各怀心思的第二次结盟

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彻底改变了日本、俄国以及整个东亚的历史进程,战前被各方广泛看好的沙皇俄国在臃肿低效的指挥体系下,徒劳地消耗着自己的鲜血,最终倒在更精明、更狡诈、也更不怕死的日本人手下。

相隔万里的英国日本为何会结盟十几年?

日本联合舰队旗舰三笠号,由英国维克斯公司制造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英国人的功劳,除了帮日本人卖战争公债,造战舰之外,英国最大的作用就是遏制住了法国人的介入,并且对于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灾难性的世纪航行,不停捣乱制造麻烦。

英日同盟的基础在于对俄国扩张的恐惧,但是随着这个共同敌人的迅速倒下,世界格局再一次被打破,受到极大削弱的法俄同盟,在面对德奥同盟时开始力不从心,回过神来的英国人突然惊觉,真正的对手并不在于遥远的东方,而是曾经的自家亲戚,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强国的德国人

相隔万里的英国日本为何会结盟十几年?

日俄战争

日不落帝国开始无力承担全球防务压力,德国公海舰队的迅速崛起逼迫英国人从世界各地召回自己的主力战舰,因此,对于即将到期的英日同盟协约,英国人主动予以了让步,在默认日本对朝鲜的占领基础上,将日本纳入自己在远东地区的防务体系。

1905年续约的英日同盟,延续了英国对日本的放任态度,但是随着英法俄关系的迅速好转,以及英德关系的急速恶化,英国人开始考虑运用日本的军事力量投入到未来对德国的军事行动中,包括德国在中国青岛到太平洋岛屿上的殖民地。

日俄战争是日本走上军事列强的关键一步,但是国力贫弱的日本却也陷入财政崩溃,民众穷困的局面。特别是在付出了巨大损失后,日本却无法从倔强的俄国人那里拿到战争赔款,以战养战战略的破产,使得日本迅速进入紧缩时代,英国人出钱,日本人流血打赢了俄国人,最大的赢家却是英国人和美国人,倍感失落的日本民间逐渐有了不同声响。

相隔万里的英国日本为何会结盟十几年?

日俄战争

明治维新重臣掌权的的时代,日本的外交政策依然能够保持稳定,不同于日后随意「天诛」的暴走军部少壮派军官,这批政治家看到了英日同盟的巨大利益,也能够压制住国内的不同意见。在双方政治家的撮合下,1905年,英日第二次签订盟约,双方对彼此在朝鲜、印度等地的利益进行了确认,并就双方防务义务进行了明确。1911年,双方对协议进行了补充完善,并约定十年期限。

第二次英日同盟对于防止日本倒向德国发挥了巨大作用,考虑到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近代陆军就是仿照普鲁士建立起来的,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亲德倾向。如果没有英日同盟的束缚,日本很有可能抵挡不住德国人满世界挥舞的马克外交攻势。当然,某种程度上,日本人也要感谢第二次英日盟约,让自己再一次站在了战胜者一边。

曲终人散的分道扬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英日同盟再次面临考验,在欧洲大陆损失惨重的英国人,除了调动各殖民地部队赴欧洲救火外,也打起了日本人的主意。但相比于调动陆军师团赴欧洲参战,日本人的兴趣更在于接收德国在山东青岛,赤道以北太平洋诸岛上的殖民地。

德国人在战前就制定的放弃战略,让日本人迅速接收了德国的众多「遗产」,也激怒了辛亥革命之后觉醒的中国以及奉行「门户开放」政策的美国,英日同盟的延续意味着英国将要背负着更多的外交负担,而快速崛起的日本,在远东地区扮演着一个入侵者,而非秩序维护者的角色。这是英国人无法容忍的,过去的「跟班」突然成了抢食者。

相隔万里的英国日本为何会结盟十几年?

参与强占青岛行动的日军水上飞机母舰

1921年,随着英日同盟条约即将到期,英国开始面临着一个两难处境,一战之后迅速崛起的美国对于日本充满了敌视和不信任,双方在太平洋、菲律宾和夏威夷地区的争夺大大恶化了双方关系。

另一方面,一战之后国力耗尽的英国人再也无力保护其广大的海外殖民地和自治领。对于美国在国际秩序上的依赖越来越深,海外贸易线是英国的命脉,再加上出于欧洲人固有的优越感,同文同种的美国,在次序选择上,远远优于亚洲国家日本。虽然一战后的日本重臣集团依然选择延续英日盟约,甚至连日后的裕仁天皇,当时的日本皇太子为此专程访问英国,但仍无法打动英国人。

相隔万里的英国日本为何会结盟十几年?

时任日本皇太子的裕仁访问英国

如何在不伤及日本人的自尊,也不触及英美关系的前提下,处理好英日同盟的续约问题,成了英国外交部头疼的问题。但这一个问题很快就被美国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解决了,在失去了共同敌人之后,出于共同削减军备恢复经济的考虑,1921年8月,美国会同英国、法国、日本四国共同就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划分举行会商,并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即《四国条约》。

通过这个条约,日本人第一次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自尊心得到了极大满足,对于各方现有势力范围的确认,也使得日本可以开始撤军,让战后迅速凋敝的经济喘上一口气。而英日同盟的续约问题,也被这个新条约所掩盖。美国人成功地通过将自己和法国列入条约,变相解除了英国与日本的同盟关系。

相隔万里的英国日本为何会结盟十几年?

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

英国势力的消退,使得美国与日本成为远东地区最强大的势力,两国关系在随后的十几年中经历了反复波折,并酝酿了一场新的战争。曾经的世界霸主英国,则再也无法捍卫自己的殖民地和贸易线,在随之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被切开了殖民地输血管的英国,最终重新回归自己的岛国本质,日不落帝国的余晖一去不回。

毕竟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上一篇新闻

美国:要么通胀,要么衰落

下一篇新闻

炒房团已经攻陷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内地难道真的要变天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