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隐者郭鹤年:马来西亚首富创业故事

隐者郭鹤年:马来西亚首富创业故事

parent

双周刊《马来西亚商业》最近发布了马来西亚“年度40富豪榜”。榜单显示:由于全球经济风暴的影响,86岁的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的身家缩水超过50%,从2008年的581亿令吉降至现在的266亿。不过,身家缩水后的郭鹤年仍然连续第6年高居马来西亚富豪的榜首。

  在马来西亚,郭鹤年曾经得到过代表企业界最高荣誉的“金字塔奖”,他毫无疑问是马来西亚人的骄傲;而新加坡媒体,也把郭鹤年称为“新加坡著名企业家”——新加坡政府也曾颁奖给他;香港人同样把他排进“百位香港富豪”名单……这些混乱的荣誉,一方面表现了人们对郭鹤年的尊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郭鹤年本人很少出面解释或说明什么。虽然身家显赫,郭鹤年却像一位“大隐隐于市”的隐者,数十年来,他公开接受过的采访只有两次。

  目前,郭氏家族拥有玻璃市种植、彩虹产业、联邦面粉、香格里拉、拉曼锡矿、马国际船务公司、太平洋航运等数家上市公司,其贸易与融资网络涵盖东南亚、香港、台湾乃至整个亚太地区。

  商道传家

  “由于父亲是一位商人,诸如‘商业道德’、‘诚实’、‘一言九鼎’是他经常提到的词汇,这些都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实,郭鹤年的父母都是中国福州人。其父郭钦鉴在1909年来到马来西亚新山市,在兄长开办的专营大米、大豆和糖类生意的东升公司打工。新山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是被称作“天府之州”的柔佛州的首府,与新加坡只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

  随着东升业务的不断扩展,郭钦鉴逐渐开始接手一些经营和管理事务。他善于交际,人脉广泛,当时柔佛州的州务大臣拿督翁、苏丹依布拉欣等政界要人都是他的朋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虽然给马来西亚的经济造成了重大打击,但也打破了原先英国人建立的头盘商制度——即战前,只有英国人才能做头盘商,马来西亚当地商人只有资格做中介商。战后,英国人纷纷回国,一些本地商人抓住机会填补空缺,迅速崛起。郭钦鉴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由于和拿督翁的关系,郭钦鉴得到了粮食供应权,很快控制了整个柔佛州的大米和面粉生意。此外,郭钦鉴还从依布拉欣那里得到了从事一些特许生意的执照和准许证。战后短短几年,郭家迅速成为柔佛州、乃至整个马来西亚著名的富豪家族。

  郭鹤年生于1923年,在家中排行老三,两个哥哥名叫郭鹤举和郭鹤龄。兄弟三人中学时都就读于新山英文书院,这是一所在马来西亚极负盛名的学校,马来西亚第二、三任首相都曾在这所学校就读。在这里,郭鹤年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础。之后,他又进入当地著名的华文学校宽柔中学学习了一年。郭鹤年曾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改善他的沟通技巧,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更加接近他”。事实上,在这两所学校的学习,不仅让郭鹤年同时具备英文和华文的沟通能力,更让他和不少日后的马来西亚政界要人成为好友。

  中学毕业后,18岁的郭鹤年进入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学习了一年。莱佛士学院也是一所名校,曾担任过马来西亚总理的拉扎克与侯赛因、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都是这所学校的校友。

  除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对郭鹤年影响深远。在郭鹤年小时候,父亲郭钦鉴就有意识地培养他对商业的认识、对传统商业道德的理解。郭鹤年曾在一次简短的演说中提到:“由于父亲是一位商人,诸如‘商业道德’、‘诚实’、‘一言九鼎’是他经常提到的词汇,这些都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也受过高等教育,毕业于福州协和大学,郭鹤年对她的话尤其听从。他曾回忆说:“母亲是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人。”

  事实上,郭家三兄弟都很出色。只不过,郭鹤年的两个哥哥主要在政治方面发展。郭鹤举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代表马来西亚出使荷兰、比利时、前联邦德国等国家,并曾被委任为马来西亚驻欧共体首席代表,返国后还担任了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的职务。而郭鹤龄则是马来西亚共产党内的一位著名人物。

  1947年,郭钦鉴拨出部分资金,让郭鹤年去新加坡创业。据《财富》杂志早年的报道,郭鹤年当年的创业资金大约33333美元、合马币10万令吉。24岁的郭鹤年在新加坡创立了他生平的第一家公司——力克务公司,经营杂货贸易、船务经纪等。力克务发展得不错,于1965年更名为郭兄弟(新加坡)有限公司,成为郭氏家族在新加坡的大本营。

  1948年,郭钦鉴去世。由于生前对当地华人事务做出了很多贡献,新山市政府将惹兰亚相的一条街命名为郭钦鉴路。在母亲郑格如的建议下,郭家第二代把家族资产联合起来,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郭鹤年被推举为董事主席。

  5年后,由于郭鹤龄在内战中牺牲,郭家受到英殖民当局的监视,生意发展受挫。在这种情况下,郭鹤年到英国暂住了几年。在英国期间,他对期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0 年以前的期货以农产品(行情论坛)为主,白糖、土豆和咖啡是三个主要的交易品种,郭鹤年对白糖期货最感兴趣。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天天流连于伦敦的商品交易所,逐渐对全球糖业的贸易情况有了深入了解。


亚洲糖王

  伦敦糖业经纪商说,郭鹤年对糖的买卖真是乐此不疲,不论是贱买贵卖,或从中抽佣,他总能赚取大笔的利润。

  1957年,马来西亚脱离英国独立,过去被英国商人占领的市场,出现了不少真空。郭鹤年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机会,立刻从英国返回故乡。

  随后的20年,的确是马来西亚经济史上的一个黄金年代。除了郭鹤年,马来西亚其他著名的富豪也大多是在这段时期发家的,如树胶大王李莱生、摩托大王骆文秀、云顶赌场主人林梧桐、银行业大亨郑鸿生等。

  独立前,马来西亚的食糖供应一向依靠进口。50年代末,曾有一位日本朋友邀请郭鹤年合作,在马来西亚投资炼糖业,虽然郭鹤年没有立刻答应,但这个提议触动了他。之后,他花了整整两年时间对炼糖业进行了全面考察,加上之前在英国获得的糖业期货知识,郭鹤年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把郭氏兄弟公司的资金全部投入到炼糖业。这种孤注一掷的投资是很冒险的,但郭鹤年做了充分的准备,说服整个家族同意了这个计划。

  很快,郭家与马来西亚联邦土地发展局合作,设立了马来西亚第一家炼糖厂。通过这次大规模的投资,郭氏兄弟公司开始摆脱传统的家族生意,向大企业进军。炼糖厂成立之后,郭家的食糖贸易突破了东南亚地区,郭鹤年逐渐成为全球糖业市场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到了1962年,郭鹤年的糖业生意遇到了一次严峻挑战。这一年,马来西亚市场上的白糖供应量突然剧增,这些糖来自中国,价格比郭鹤年的更便宜。原来,当时“亚洲糖王”印尼黄仲涵家族的产业刚刚被印尼政府接管没收,一些销售商找到了来自中国大陆的货源。这让郭鹤年有些措手不及。不过,他很快找到了应对方法。不久,马来西亚市场上出现了比中国糖更便宜的印度糖,这是郭鹤年的商船从印度运来的。很快,印度糖便以更低廉的价格夺回了失去的阵地。经此一役,郭鹤年顺理成章地成为新一代“亚洲糖王”。

  然而,这场贸易战让郭鹤年意识到,马来西亚虽有炼糖厂,但没有原糖,糖的价格仍然受外国商家控制,要想在糖业上进一步发展,必须自己生产原糖。于是,1968年,郭鹤年又与政府合作,成立了玻璃市种植有限公司,把马来西亚最北端的荒芜小州玻璃市开垦成大规模的蔗园。

  这个时期,郭鹤年在伦敦以及纽约的白糖期货买卖中非常活跃,当时有媒体这样评论:郭鹤年在伦敦和纽约的糖市买卖活动中很有技巧,这为他带来不少私人财富。伦敦糖业经纪商说,郭鹤年不愧为亚洲糖王,他对糖的买卖真是乐此不疲,不论是贱买贵卖,或从中抽佣,他总能赚取大笔的利润。

  在20世纪70年代的鼎盛时期,郭家每年控制的食糖总量达150万吨左右,约占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糖业市场的80%、全球糖业市场的10%。

  多冕之王

  郭鹤年把糖业这只金鸡下的蛋分散放到种植业、银行业、地产业、航运业、保险业、酒店业等篮子中。

  虽然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郭鹤年却并没有乘胜追击,因为他认为糖的升值能力有限,不像其他不动产。于是,他开始把糖业这只金鸡下的蛋分散放到种植业、银行业、地产业、航运业、保险业、酒店业等篮子中。

  1971年,郭鹤年在新加坡创办了他的第一家酒店,取名香格里拉,意为世外桃源。这个名字的创意来自郭鹤年小时候听母亲讲的故事,也暗含了他“隐者”的心态。这家酒店开业不久就成为新加坡盈利最高的酒店,并在之后的若干年内一直保持着这个头衔。

  继新加坡香格里拉的成功,郭鹤年又在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斐济、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中国内地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香格里拉连锁酒店,逐渐形成了一个跨国性的网络。各地的香格里拉酒店经常在国际酒店业评比中获奖,为郭鹤年赢得了“酒店大王”的美誉。

  在创办新加坡香格里拉的同一年,郭鹤年又在马来西亚前财政部长的邀请下,出面组建了马来西亚国际航运公司。在这个公司的股份中,政府占61%,郭鹤年占10%,并担任董事主席。此外,郭鹤年还在马来西亚拥有Pan船务公司,在新加坡拥有太平洋航运公司和Leo船务公司,在香港拥有凯利航运公司。为了方便处理船只维修,郭鹤年还建立了配套的船坞公司;航运业和保险业关系密切,他又设立了保险公司。

  酒店和航运一时之间成为郭家投资的重点。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这两个行业同时出现了历史性低潮。80年代初,控制郭家所有航运业务的香港嘉里船务公司连续出现财务赤字,新开业的曼谷和吉隆坡的香格里拉酒店也损失惨重。

  面对不断增加的亏损,郭鹤年显示了他果断坚决的一面。1986年,在航运业的投资亏损了数亿美元之后,郭鹤年选择了果断放弃,从航运业中脱身而出。而对于酒店业,他则坚信会等来繁荣光景。因此,面对颓势,郭鹤年不但没有退缩,反而在80年代中期香港地产业最低潮的时候,增加大笔投资。事实证明,郭鹤年的决策是明智的,世界航运业持续低迷了多年,而地产酒店业则很快进入上升通道。

  对于取舍,即使到了今天,86岁高龄的郭鹤年仍然锐气未减。今年2月13日,郭氏旗下的嘉里建设和香格里拉拍下了河北唐山的两幅地块。有意思的是,这两块地在2008年7月已经被郭氏集团拍得,但由于其后地价一直走低,遂被果断放弃,即使付出2100万元罚金也在所不惜。而今年重新投得后,一退一进之间,郭鹤年节省了约1.7亿元人民币。

  新加坡金鹰证券研究部董事黄雅伦对郭鹤年的评价又一次被证实:“他可不是一个在经济衰退时期会破产的人。”

  薪火相传

  难得的是,郭氏家族第三代的成员大多能很好地秉承“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家训,互相协作,充分发挥了家族企业团结、统一、高效的优势。

  郭鹤年很少在社交界露面,也几乎从不接受记者采访,以至于媒体上有关郭鹤年的照片,差不多都是同一个样子。

  郭鹤年的样貌看起来很平凡,在人群中常常不被注意。1986年,曾有记者在法庭旁听席上偶遇他,却没有认出来,当被问到从事何种职业时,郭鹤年的回答是:“卖米的。”

  在马来西亚,“商而优则仕”是大多数商人选择的理想路径。而郭鹤年虽然与新、马两国许多政要有着深厚的私人交情,却对政治不感兴趣。他曾多次强调:“我只不过是个商人。”

  1992年,郭鹤年曾经宣布退休,不过从后来郭氏集团的发展来看,重大决策权仍然掌握在郭鹤年手中,对于外界的疑问,他的回答一如既往地平实简洁:“就我的个性而言,是很难闲下来的。”

  尽管“很难闲下来”,但是郭家第二代“鹤”字辈确都年事已高,企业领导权正被逐步交到第三代“孔”字辈手中。其中,郭鹤年的长子郭孔丞已接替父职,担任香格里拉国际主席;次子郭孔辅协助管理公司在新、马的业务;三子郭孔字出任玻璃市种植公司副主席;女儿淑蔻分管槟城的酒店。此外,郭鹤年的女婿、侄子、侄女都不同程度地持有公司的股份,成为公司的董事会成员。难得的是,郭氏家族第三代的成员大多能很好地秉承“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家训,互相协作,充分发挥了家族企业团结、统一、高效的优势。

  虽然郭氏集团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郭鹤年却十分重视现代管理方法。他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做法,聘用了一批学有专长、精明能干的人员经营企业。郭氏集团下属各个公司每年都会给员工发放相当数量的花红,员工持股是郭鹤年非常喜欢的一种方式。

  此外,郭鹤年还被业界评价为“伙伴制经营商业艺术的大师”。他很少做独资经营,综观郭氏集团旗下所有的企业,郭家占有的股权,平均介于20%-50%之间,很少有超过半数的。比如玻璃市种植,他仅占有9.68%的股份;彩虹企业是他一手创立的,他也只拥有百分之十几;马国际船务,仅仅4%;至于新加坡香格里拉,他也只拥有24%的股权。与此同时,东南亚许多著名企业家,比如印尼首富林绍良、泰国曼谷银行东家陈弼臣家族、香港传媒大亨邵逸夫、香港首富李嘉诚等,都曾经是或现在仍然是郭鹤年的合作伙伴。郭鹤年这么做的目的显然在于规避风险,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上一篇新闻

台专家:两岸关系进入“最坏时代”,民进党选择跟美国走,与大陆断线

下一篇新闻

在小红书被种草的新加坡首饰 fawnxfern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