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马来西亚特色美食娘惹菜:中国走向海外的见证

马来西亚特色美食娘惹菜:中国走向海外的见证

相信喜欢美食的朋友对娘惹菜并不陌生,这种充满南洋风情的美味,让不少吃货大饱口福。那么娘惹菜到底是怎么来的?其背后又有哪些传奇故事呢?

01

峇峇娘惹(baba nyonya)是马来西亚地区对于土生华人的称谓。这种文化的形成,承载了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中华文化与南洋土著文化交融的见证。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甚至非洲等地重要的经贸路线。很多来自印度、波斯、阿拉伯甚至欧洲的商人、传教士通过这条要道,乘船来到中国。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中国人(以福建人、广东潮汕人为主)离开自己的故乡,前往国外谋生。从而形成了海外华侨群体。在明代以后,国人海外迁徙的热潮日益频繁,到了近代时期,东南亚已经成为除中国外,最大的华人集聚区。

而福建、广东等地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也是造成国人向外迁徙的重要因素。尽管中国人自古就有“安土重迁”的传统,具有浓郁的乡土意识,但如果没有遇到严重的战乱与天灾,或者朝廷的强制移民,基本不会向外移民。可福建等地多以山地为主,可耕种的土地非常有限,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环境下,当地人为了生存,就必须向外拓展。有着“以海为田”传统的福建人就把富饶的东南亚视为其发展的区域,于是很多人纷纷出海下南洋,这是华侨海外移民的根本动力。

马来西亚特色美食娘惹菜:中国走向海外的见证

02

当然要向南洋迁徙,需要渡过浩瀚的南海。而宋代以来,中国的造船工艺以及航海技术,都达到了当时较高水平,从郑和宝船的规模就可见一斑。有了坚实的技术保障,福建人向东南亚移民,也就成了必然。

因此,海外华人群体的形成,乃是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福建恶劣的地理环境以及强大的造船、航海技术所决定的。为福建人下南洋这部历史大剧提供了舞台道具,从而演绎了一场中外多元文化融合的美丽佳话。峇峇娘惹文化的形成,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

当时,下南洋的华人绝大多数都是成年男子。他们为了满足生理需求,繁衍后代。加上某些土著规定,外来人要在当地工作生活,就必须融入他们的社群,而娶当地女孩为妻,则是“效忠”的最好表现。此外,还有的华人富商将当地女子纳为小妾。因此,很多在南洋的华人与当地人通婚。而他们所生的混血孩子,男的称为“峇峇”,而女的则为“娘惹”(一般认为第三代才算,也要注意跟纯种的华侨相区分)。这些混血族群,被人们称为“峇峇娘惹”,从而在东南亚形成了独特的社群与文化,并一直延续至今。

马来西亚特色美食娘惹菜:中国走向海外的见证

03

峇峇娘惹文化,是中华与南洋两种文明相融的产物。在保留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前提下,又融入了当地文化。在习俗上,峇峇娘惹仍会在过春节时贴春联,结婚典礼上也都会以“囍”字作为装饰。家居陈设上,也能看到不少中式家具。

而在语言上,峇峇娘惹所使用的“峇峇语”就是一种闽南语为主,并混合当地方言的混合语言。而到了近代,随着英国人到南洋地区,峇峇娘惹也开始接受了西方文明,英语在其中日益普遍。因而现代的峇峇娘惹文化,其实是中、西、巫三种文化融合的产物。

在宗教信仰上,峇峇娘惹基本保持了中国传统儒释道的信仰。他们强调孝道,也崇拜从福建带过去的妈祖、观音、大圣公(孙悟空)等等神佛。即使近代以后,随着西风东渐,不少峇峇娘惹接受了西方文明,信仰基督宗教,但其中华文化的根子仍然保留下来,并延续至今。

马来西亚特色美食娘惹菜:中国走向海外的见证

04

虽然有些极端的民族主义认为,峇峇娘惹接受了太多的外来文化,在精神上已经不是真正的中国人,甚至用“数典忘祖”这样的词汇论断他们。但这是一种极端的,不合事实的论断。正如马来西亚华人公会(政党)的创始人陈祯禄所说:“华人若不爱护华人的文化,英人不会承认他是英人,巫人(指当地人)也不会承认他是巫人,结果,他将成为无祖籍的人,世界上只有猪牛鸡鸭这些畜生禽兽是无所谓祖籍的,所以,华人不爱护华人文化,便是畜生禽兽。

可见,峇峇娘惹尽管在海外繁衍了几百年,但他们当中有不少人的心还是向着中华大地的。比如华人领袖林文庆就主张“海峡华人改革运动”,推崇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义等传统价值观。而林文庆后来更是回到中国,担任厦门大学的校长,他在厦大任职长达16年。为支持学校发展,他将为人诊病所得、全年薪金以及夫人的私房钱献给学校。

峇峇娘惹对于当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像陈笃生、章芳林、陈若锦、佘连城、林文庆、宋旺相等。到了现代新加坡,林有福、李光耀、杜进才、吴庆瑞、林金山、黄金辉、陈庆炎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鼓浪隐士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上一篇新闻

选择新加坡低龄留学,助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下一篇新闻

在厦门也能吃到正宗新加坡娘惹菜!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