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后会有期
2020年,在新加坡的你出过远门吗?
不能说完全没出过,如果说过年那会儿从国内回新加坡也算的话。
如今,2020年的余额已经不足一百天,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恐怕就是今年第一次,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出远门的经历了。
2020年对世界并不算友好,新冠疫情的肆虐使得全球交通都不得不放缓脚步,甚至停摆。而原本轻松的回家和出国旅行,也变得异常艰难。
在新加坡的你,打开社交软件,小红书上、微博上、豆瓣上,各种回国攻略层出不穷;打开出行软件,机票的价格比平时翻了好几倍,贵到令人咋舌;打开新闻软件,境外回国的政策越来越严格,酒店隔离费用不菲……
整个环境好像都在贩卖一种“回国焦虑”。
这样的条件下,你想过回国吗?
01. “我想回国了……”
大多数人的答案应该都是:想过。
原因也很简单,无非两方面:安全与自由。
以国内的武汉为例。想当初,武汉的疫情爆发的时候,中国选择采取极其果断而严格的措施:严防死守+封城停工+严格隔离。
那段时间,有多少人期盼著“逃离”武汉?似乎逃离那里,就能逃出生天,保证自己的安全。微博上,“逃离武汉”也一度登上热搜榜。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1月26日晚,武汉市市长周先旺透露,因为春节和疫情的影响,有大约500万人离开武汉。
而这500万人里,新加坡是武汉封城之前飞去海外人数最多的目的地。
*此数据来自畅说民航,显示的是12月30日到1月20日,从武汉天河机场出发飞往港澳台地区和海外的座位数数据。
就是这么巧,武汉封城的第一天,也就是1月23日,新加坡确诊了第一起来自武汉的新冠肺炎输入病例。
那个时候离开武汉前往新加坡的人应该多少都在庆幸,庆幸自己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庆幸自己不用困守已经“沦陷”的武汉。
的确,武汉为了控制疫情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从1月23日封城至4月8日解封,整整76天。在这76天的时间里,武汉的工业生产和公共运输基本上陷于全面停摆状态。
武汉封城的果决和彻底,令世界惊叹。那时候的武汉,宛如一座空城,在外媒的镜头之下显得荒凉而冷清。
好在在严格的防控措施之下,武汉的疫情得到迅速控制,3月份疫情形势便出现明显好转。
4月8日,在封城76天后,武汉正式解封。
又是这么巧,同一时间,新加坡正式进入“封城”第二天。更巧的是,自1月23日新加坡出现第一例确诊病例,到李显龙总理宣布于4月7日“封城”,刚好也是76天。
在武汉“封城”的这段时间里,原本“安全”的新加坡发生了什么?竟然要史无前例地进行“封城”?
其导火索是一所位于S11榜鹅的外籍劳工宿舍爆发大规模群体感染。五月到六月疫情严重之时,新加坡单日新增确诊人数一度破千。
直至今日,尽管新加坡单日新增确诊尽管已经减少到两位数,但仍有客工处在隔离状态,社区病例和输入病例也一直零零散散地出现。
反观武汉,早在4月就达成了病例清零,5月就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截至9月23日,中国已连续39天无新增本土病例!
现在的新加坡,比武汉更安全吗? 真的不见得。
自由方面更是如此。
8月,武汉再一次引起了外媒的关注。不过这一次却不是因为冷清,而是因为热闹。
8月中旬,武汉一家水上乐园人声鼎沸,人们在水中嬉戏的画面被法新社等外媒报道后,迅速引发热议,并于8月18日登上了推特趋势榜“热搜”。
全国疫情的良好控制也使得国内旅游在疫情过后出现大幅增长成为可能。
7月29日,彭博社报道称,就在新冠疫情迫使世界各国封闭边界之际,国际顶尖基金公司看好中国旅游业复苏。
携程发布的《跨省团队游恢复半月人气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报告显示,7月29日到八月中旬的半个月来,热门目的地游客量环比增长最高达273%,热门出发地游客量环比增长最高达1200%。
总而言之,身在国内,可以摘下口罩,尽情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和朋友一起吃火锅撸串;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跨省旅游。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管是山川湖泊的自然风光,还是主题乐园这样的游乐场所,怎么玩,都是玩不够的。
待在新加坡,则只能出门随时戴着口罩,聚餐也最多不能超过五个人,还有这样那样的限制,就连想出趟远门散个心都成了奢侈。
是的,新加坡也在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但是那些景点,恐怕很多人在到新加坡第一年的时候就已经去过了。
在哪里更自由,一目了然。
如今看来,那些曾经庆幸自己离开国内的人,那些因为工作或是其他原因不得不离开国内的人,此刻,可能都有些后悔吧。
毕竟放眼全世界,疫情之下,现在还有比中国更自由、更安全的地方吗?
02. “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
关于想不想回国这个问题,还有一些人的答案是:想过,且已经做了。
家人的担心是很大一个因素。
疫情期间留在新加坡的你是否有这样一种感受:跟爸妈的通话频率明显增加了。
从前,可能一周一个电话,报个平安,说一下最近的状况;疫情爆发之后,爸妈开始频繁地给你打电话,且每日都绕不开的一个话题都是:今天确诊人数多吗?
小A的妈妈在新加坡疫情特别严重的时候,曾经好多次在电话里欲言又止。小A跟她说,有什么就直说呗,之后,她的妈妈才吞吞吐吐地说道:
“要不,你回来吧?”
小A说自己听到这句话的当下感觉很奇怪,竟然莫名其妙地鼻酸了起来。
事后想想,却也不奇怪。 独自一人在新加坡漂泊五年,回家几乎成了每年过年才能做到的事情。新加坡疫情爆发后,公司要求她在家办公,她每天的活动距离最远不过从卧室到卫生间。
且2020年的春节,小A因为工作安排的原因没能回国,上次回国还是2019年的6月。所以算下来,整整一年半的时间里,小A都没能回家和家人见上一面。
“那天过后,再视频的时候,我突然就觉得我妈好像老了很多,很想多陪陪她”
再加上漂坡五年,两次申请PR被拒,以及疫情之后公司的降薪措施,小A挣扎了很久,决定回国了。
“这次回国可能不会再回来了,其实新加坡挺好的,但我更想陪在父母身边吧”
小A会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这次疫情让很多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
29岁的医生彭银华原本打算在大年初八和领证两年的妻子补办婚礼,甚至还给同事派发了喜糖,却没想到疫情打乱了所有计划。
医院本来排班让他回去结婚,而他思考再三决定推迟。
“疫情来了,大家都很忙,婚礼先不办了。”
婚礼不能如期,谁都会难受,但他的妻子愿意再等等。她没想到,丈夫一去,再也没能回来。
彭银华一直在医院忙碌,吃住都在那。除夕那天,妻子实在想念,带了些日用品到医院隔离区找他。不能寒暄,放下东西远远看了几眼便走了。
而她不知道,那是最后一面。
彭银华不巧染上了新冠肺炎,只能和妻子微信沟通。之后一个月不到,他的病情急剧恶化。直到2月20号,彭银华撑不下去了,带着对妻子的承诺去世了。
晴天一声霹雳,打碎了所有关于未来的念想。喜事成了丧事。
小B,人在新加坡读书,他的爷爷在疫情期间不幸感染去世,而由于边境管制,由于疫情肆虐,他不能回去送爷爷最后一程。
20多岁的小伙子,哭的稀里哗啦像个孩子。
“我爷爷最喜欢我,我对不起他”
作为孙子的他,直到最后,也只能还爷爷一句遥远的对不起。
因为看到了在疫情中天人永隔的夫妻,所以更珍惜陪伴我们的另一半。
因为看到了在疫情中失去家人的人们,所以更珍惜养育我们长大的父母。
如果说2020年还教会了我们一样什么东西的话,那一定是珍惜。
也是出于这份珍惜,小A选择回国。不让父母担心是一方面,陪伴父母变老是另一方面。
问起回国之后的计划,小A表示,可能就会在家附近找一份工作,她没有什么大富大贵的人生追求,只想多点时间陪着父母。
“回国之后,我陪着他们”
03. “我还会回来的!”
离开新加坡回国,是因为新加坡不好吗?
其实不是。
曾经和现在生活在这里的人都会对新加坡有所眷恋,这就是最好的说明。
“回国之后反倒有点想念新加坡了,各种习惯一时半会儿也改不过来,有机会的话真想再回去。”
9月初离开新加坡的小C如是说道。
直到今天,她的朋友圈背景图依然是当初在新加坡金沙酒店拍到的粉红色的天空。
小C是一个在新加坡工作生活了三年的普通上班族,7月份公司裁员,没有本地身份的她不幸中奖。离职后,她利用白卡在新加坡待了一个月,投递了无数份简历,全部都石沉大海。
“当时就是挺难的吧,没有收入,房租不便宜,天天吃饭也要钱,这三年我自己也没存下来太多,还是挺焦虑的。”
其实不怪小C找不到工作,疫情之下,外国人想在新加坡保住饭碗已经是不容易,更别提还找到一份新工作了。
新加坡人力部于6月中旬公布的首季劳动市场报告显示,按季度调整的职缺比率3月跌至0.71,意味着每10名求职者竞争七个职缺,这也是近10年来职缺最少的一个季度。
当时还是新加坡教育部长的王乙康指出,虽然经济最终将复苏,但今年下半年乃至下来一到两年的时间,就业市场仍将趋向疲软。
恐怕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在新加坡求职会比原来更加艰难。
除了就业市场的萎缩,新加坡对外国人就业的门槛也是越设越高。8月27日,新加坡宣布:
从9月1日起,外籍员工在新加坡本地申请就业准证的月薪最低门槛,将从3900元提高至4500新元(增幅600元);
金融领域的外籍员工就业准证月薪最低门槛到了12月1日,会进一步从4500元提高至5000新元(总增幅1100元);
S准证员工的月薪最低门槛,则会在10月1日,从2400元提高至2500元(增幅100元)
这样一层一层的政策压下来,思量再三,小C见情况不妙,选择暂时离开新加坡,回国。
她算了一笔账,在新加坡,一个月的房租是800新币,加上水电网一个月大概850新币;每个月勒紧裤腰带,吃饭也得300新币,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整体生活费最低最低也要1300新币,折合成人民币就是6500元。
一个月的新加坡生活费,正好可以顶的上一张回国的机票钱。在新加坡待两个月的生活费,就能支付回国机票加隔离的费用了。
反正在新加坡待着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先回家,陪陪家人,等新加坡这边情况好一点了我再回来。
被问到为什么还想再回来,小C说:
我觉得新加坡挺好的,我在国内的同学们感觉都挺累的,我也累,但是节奏没他们那么快;而且住得好吃得好,环境也好,人跟人之间关系也简单,我真的挺喜欢这里的。
很多新加坡的应届毕业生也抱持着和小C一样的心态,在新加坡读书的这段时间里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只是苦于疫情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选择先回国等待。
小C说,她走的时候曾经许下过心愿,一定要再回来工作、生活,未来也想在新加坡定居,希望她的愿望可以实现。
时代落下的灰,每一个人都不可幸免。
疫情之下,回国还是留下,不管你做出怎样的选择,相信都有你自己的道理。
愿每一个曾在新加坡/正在新加坡的你,在每一次离开新加坡的时候,都能对它说一句缱绻的道别:
再见呀,新加坡。
因为不管怎样,它都给过你一份经历,一份温暖。
对很多人来说,新加坡都是曾奋斗过的地方,也几乎是第二个家乡。未来,不管你是回来还是再也不回来,新加坡就在这里。
现在的它不得不抱紧自己保护更多的人。但总有一天,它还会像以前一样,温柔而又有力地张开双臂,迎接每一个人。
新加坡,我们,后会有期。
资料来源:
1. 第一财经:结束新加坡漂流,第一财经记者记录回国之路
2.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领事:关于疫情期间人道事由赴华签证申请咨询的答复
3. 参考消息:当初“逃离武汉”的外国人为什么后悔?看看这些照片就知道了……
4. 人民日报:当初急着让女儿逃离武汉,回到美国才发现…
5. 多维新闻:500万人离开武汉都去了哪 大数据给答案
6. 央视新闻客户端:外媒:疫情后中国国内旅游业迅速回暖 助推中国经济增长
7. 国馆:孩子将出生,他还欠妻子一个婚礼,这个“狠心”丈夫却感动无数人
8. 新新闻:封城前武汉人都飞哪了?亚庇、曼谷和新加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