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英国首相访华,毛主席指着邓小平说了句话,23年后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零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香港上空徐徐升起。至此,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这激动人心的一刻,海内外同胞无不喜极而泣。今夜,注定是一个不眠的夜晚!而纵观香港回归的过程,其实少不了毛主席和邓小平等中央两代领导人们的努力。
1997年香港回归
早在1946年12月,这时的中国还处在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便在延安的窑洞里思考了香港的未来。当时,哈默、罗德里克以及陈依等三名西方记者,来到延安采访毛主席。
在采访期间,哈默提到香港,他问毛主席:“在香港问题上,你们的态度如何?”毛主席摁掉了手中快抽完的烟,微微一笑:“我们现在不提出立即归还的要求,但将来可以按照协商的办法解决。”
到1949年,毛主席与苏方代表米高扬进行会谈时,也谈到了香港问题。这一次毛主席也提出了“暂时不动香港”的政策。而毛主席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政策,都是基于当时中国的情况。
1949年的中国,还有一半的领土尚未解放,大陆上的事情比较好办,但是海岛上的事情就比较复杂,因此处理海岛上的问题,需要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政策。如此,急于解决香港问题,意义不大。简单来说,就是还没有到合适的时机。
为避免英国等西方国家,产生中国不收回香港的幻想,周总理在后来还特别强调:香港的主权,未来我们一定会收回,这关系到新中国的国家主权!
而在往后几十年的光阴里,我方在香港问题上,都保持着一贯的态度: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关系着中国的主权,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三个不平等的条约,在适当的时机,可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但解决的前提是,尊重中国国家主权。
可以看出,虽然毛主席等第一代领导人出于大局的考虑,暂时选择“不动香港”,但是这时,第一代领导人们便已经提出了,一些解决香港问题的思想和方针政策,为第二代领导人,彻底解决香港问题,奠定了基础。
1974年5月24日,英国保守党领袖、前首相希思来到了中国,这是他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国土。第二天下午5点25分,希思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这位世界伟人。
毛主席热烈欢迎希思的到来,这令希思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他感到毛主席除了威严之外,还十分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接下来,双方进行了长达近两个小时的会谈,会谈始终在坦诚友好的氛围中进行。
毛主席和希思会谈
毛主席幽默诙谐而又一针见血的话语,让希思赞叹不已,在毛主席面前,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小学生。在会谈中,香港问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希思首先提到了香港问题。
毛主席说:“香港问题,我们现在还不谈。”说着,毛主席转过头,问坐在身边的周总理:“现在还有多少时间?”
周总理知道毛主席问的是租期还有多少年,他迅速而又准确地回道:“租期99年,到1997年期满,距离现在还有23年挂零。”
毛泽东会见来访的英国前首相希思
毛主席点点头,又转身对希思说:“到时候该怎么办,我们再商量吧。”希思马上说:“到1997年香港会有一个平稳的交接。”
毛主席笑了,他说:“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到那时……”说到这里,毛主席停顿了一下,他指指自己又指了一下周总理,幽默道:“我们都去见马克思了。”
紧接着,毛主席又用他那巨人般的大手一挥,挥向坐在一旁的邓小平:“(香港)是他们年轻人的事情了。”
此时的毛主席已经80多岁了,身体健康情况也十分糟糕,他深知自己有生之年是无法看到香港回归了,因此他把这个重任,交给了他寄予厚望的邓小平。
邓小平不负所托,自毛主席将这个任务交给他时,他便自觉扛起了重担。邓小平重新工作后,便开始重视香港问题。
1978年,港澳事务办公室成立,而成立之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筹备和召开第一次港澳问题会议。会议开了将近一个月,对各种问题进行了讨论。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了香港总督麦理浩。时年75岁的邓小平始终没有忘记毛主席的嘱托,他对麦理浩说:“香港始终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问题是不能讨论的。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到了1997年解决香港问题时,我们会尊重香港特殊地位,我们将把香港当做一个特殊地区来处理。”
短短几句话,便已经勾勒出“一国两制”的雏形,而这也是邓小平解决香港问题提出最主要的主张与政策,之后邓小平所有的谈判,都基于这个原则。
像是在1982年,邓小平接见了12位香港人士,当有人问是否考虑分期分批收回香港时,邓公坚定地说:“香港是一定要收回的,且不考虑分期分批收回香港,而要收回一个完整的香港!”
紧接着,就有人提出希望香港回归后,生活方式不变,邓小平十分明确地对提问者回答道:“回归之后的香港,社会制度不变、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制度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1982年,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开始了正面的较量。这一年的9月23日,素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来到了中国。
当时,撒切尔夫人刚刚打赢了马岛战争,从阿根廷手上夺过了马尔维纳斯群岛,所以她并不想把香港交还给中国。为此,撒切尔夫人考虑过搞国际共管,搞全民公决,搞第二个新加坡。
但是,这种种想法,在与邓小平进行了会谈之后消失了。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撒切尔夫人。
会谈一开始,撒切尔夫人便咄咄逼人,她以威胁的口气说:“如果想要保持香港的繁荣,那就必须继续由英国来进行管治。如果中国收回香港,那将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和后果。”
邓小平淡定地表示:要是香港真的出现了,如同你所说的“灾难性的后果”那中国人民会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并做出决策。
紧接着邓小平针锋相对地顶了回去:“我们还考虑了一个本不愿考虑的问题,要是香港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发生严重的波动,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打算。”
邓小平这句话,很明显地是在告诉撒切尔夫人:如果香港真的发生了问题,中国将会采取非和平的方式,提前收回香港。当时的中国,已不是十九世纪末期的中国,我们不害怕威胁,只要敢来践踏中国的主权,那就一定会反击。
撒切尔夫人听懂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脸色顿时变得很凝重。这时,邓小平又严肃说道:“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撒切尔夫人感受到了邓小平的决心,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她原本的嚣张气焰一下子就被打消了。
会谈结束之后,撒切尔明显有些心神不宁,尽管在走出人民大会堂时,她下意识地对外面的记者露出了笑容,但在下台阶时,撒切尔夫人一脚踩空,摔倒在地。
当天晚上,回到钓鱼台国宾馆后,撒切尔夫人对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不停地抱怨道:“他(邓小平)这个人好冷酷无情呀!”
其实哪有什么冷酷无情,不过是撒切尔夫人触碰到中国主权的底线罢了,在国家主权的问题上,邓公一向都很严肃。
撒切尔夫人这次访华之后,中英双方发表了一个公报,宣布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继续就香港问题进行商谈。此后的中英双方的谈判持续了整整两年,期间不知多少暗流涌动、刀光剑影。
比如第一轮会谈之后,双方提到本轮会谈是“有益的”、“建设性的”;但是在接下来的一轮的会谈之中,“建设性的”没有了,只说本轮会谈是“有益的”;到了第3轮会谈,连“建设性”都没有了,只说“双方举行了进一步会谈”。
从这些词汇运用的变化,就可以看出在会谈中,中英双方争执得有多厉害,我方想要解决香港问题有多么地困难。但即便再艰难,邓小平等二代领导人们,还是用自己的努力,在香港问题上取得了胜利。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双方在这一天,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规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恢复对香港的主权和治权。简单来说,就是在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
声明签署后,邓小平感慨万千,他顺利完成了历史交给他的重任,他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待,没有辜负人民的期待!
从这以后,邓小平心里就藏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在香港回归之时,到香港来看看。然而可惜的是,他老人家在离回归只差半年的时候,离开了人世……
1997年7月1日,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顺利举行,香港在离开祖国母亲150多年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而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离不开中央的领导,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努力,这里面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他们是英雄,是永远值得后人称颂的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