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考是什么样的?来看看亚洲国家和欧美国家的区别
2021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这几天满屏都在分享各种高分的喜悦。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编给大家介绍过从1977年到最近几年,高考录取率从5%增长到80%左右,大学扩招之后,大部分人都可以顺利进入到大学学习。那么,国外的高考是什么样的?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探寻一下~
亚洲国家
韩国高考:考试+高中综合生活记录本
韩国的高考就是全国统一的综合性考试,时间在每年11月中旬。韩国高考当天,几乎整个社会都要为高考让路。政府推迟1小时上班,股票推迟1小时开市,交警全员出动,戒严考场附近,出租车也会主动免费接送考生。
韩国除了成绩,也要看综合素质。每一个韩国高中生还有一本“高中综合生活记录本”,里面涵盖了学生高中生活的全部,包括课程分数,出席率这样的硬指标,也包括课外阅读,社会实践,获奖经历这样的软指标。韩国的大学会从不同的侧重点去遴选学生,这也意味着,为了心仪的大学,韩国考生要拼命丰富这本“简历”才行。
韩国的家长为了让孩子的这个本本好看,必须绞尽脑汁送孩子去参加竞赛,参加社会实践。韩国的超级高中,也会尽量给学生安排更多的课外活动。而这一切都是金钱堆起来的。
日本高考:三考定终身
同为亚裔的日本也是考试大国,背后有着巨大的高考产业链,各种补习班层出不穷。日本的高考生也同样苦逼。在日本,高考生有“四当五落”的说法,意思是睡5个小时估计要凉凉,睡4个小时才有机会能考上。
日本的高中生升学大致有两到三次考试,他们是全国统考,并不区分户籍,东京的学生跟关西的学生在统考中一视同仁,也没有其他各种名目的加分制度。
一般来说日本普通考生要经过两轮考试。第一次是全国统考,全员都要参加,跟国内会考性质有点像。第二次是各个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每个大学出卷都不一样。由大学自己定统考和自主考试的加权比重,最后决定是否录取考试。
除了拼分数的统考和自招考以外,日本还有一个AO考试,这属于自荐式考试。高校主要看考生的综合素质,根据社会活动之类的软实力,再决定是否录取。
印度:改变命运靠深造
对于印度学生而言,有两次考试至关重要:一次是10年级毕业会考,相当于中考;另一次是12年级毕业考试,相当于高考。
与中国不同的是,这次考试只是上大学前的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方能参加各大学自行组织的入学考试。 10年级和12年级毕业考试实行全国统考,由印度中央中等教育委员会统一命题。每场考试大约持续两个半小时,考试通过后,考生还需要参加各类大学的入学考试。
为了确保有大学上,有的考生在每年4至6月之间不得不参加4至5场考试。这些考试对学生的体力和毅力是一次严峻考验。
然而,能幸运地上大学的人毕竟是少数。印度每年有上千万高中生毕业,但全国的大学只有250所左右,能进入大学深造的人只有280万人左右,还不到每年参考人数的1/3。
欧美国家
美国高考:全国SAT结合高校的综合素质选拔
美国的全国统一考试,那就是SAT考试。SAT分为SAT1和SAT2,SAT1属于基础考,科目包括阅读、语文(英语基础知识)、数学、写作(选考);SAT2属于科目考,包括物理、化学、历史、文学、其他语种等,用于应付一些大学的专业方面的要求。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多种族国家,在这些考试中亚裔的考试成绩实在是甩开其他种族太多了。所以光凭考试成绩还不行,还需要参考各个高校的自主招生。
在美国,高校都有很大自主招生权,去看你的综合素质。这也就是素质教育倡导的,有没有参加过大型的活动,有没有做过义工,有没有做过什么公益,有没有进行过访学等等。美国的很多大学都是私立的,他们有自己筛选人才的自主权。
英国高考:应试和素质并行,主要看成绩
英国的高考主要认两样成绩,一个是A-Level,另一个是IB。前者更加应试,后者偏素质一点。英国学生大部分会选择A-Level考试,这个考试包括几十门学科,考生凭兴趣选个3-4门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即使是偏科也不怕。
另外A-Level成绩除了英国外,大部分跟英国沾亲带故的国家和地区都认,包括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甚至一些美国学校也认。所以A-Level含金量挺高的。
至于IB课程,就比较难一点。基本上有点类似大学课程,既有知识学习,也有写论文,做研究这样非常学术的部分。IB对学生素质要求更高,成绩提高起来也很慢,大多数英国人也不会选择凭IB成绩申请大学。
俄罗斯:科目较多,俄语数学必考
俄罗斯高考科目较多,共有15门考试科目,其中数学与俄语是必考科目,另两门要从地理、文学、历史、信息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中等科目中再选两门。
法国:哲学必考,“作文”要写4个小时
“我们有可能逃避时间吗?”“解释艺术作品有何意义?”“解释弗洛伊德《一个幻觉的未来》中的一段话”……这是2019年法国高考“作文”供考生选择的命题中的几个。事实上,法国高考“作文”是哲学科目的考试。哲学是法国中学生的必修科目,也是每年高考的第一门科目,考生要在4小时的时间里完成一篇哲学话题的文章。
对法国人来说,哲学考试已经是200多年以来的惯例。法国高中人文类学生,最后一年每周有8个小时哲学必修课,科学和技术类学生每周有2个小时。法国哲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批判性分析方法、巩固其人文素养,使其在参与公共事务时具备足够的思辨能力。
荷兰:三类“高考”同时进行
每年6月中旬,荷兰不少家庭都会在家门口竖起国旗挂上书包,用来宣告“我家孩子通过高考了!”荷兰“高考”被称为“中央考试”,实际上是高中毕业考试,自1920年起开始统一举行,每年5月有大约20万名高中毕业生参加,最终成绩与平时考试成绩以1:1的比例决定考生的最终成绩。通过即颁发高中毕业证,学生就获得了选择心仪大学和专业的资格。
荷兰人小学毕业就要参加分流考试,并结合平时成绩,将学生分到三种不同等级的高中。一类是四年制预备中等职业教育,毕业即进入一年制中专职业技校;一类是类似于普通高中的五年制高级一般中等教育,对口四年制H类应用技术大学;一类是类似于重点高中的六年制大学预科教育,对口三年制U类研究性大学。
每个等级的高中都有自己的高中毕业考试,因此可以视为三类不同的“高考”。考试科目繁多,大多数毕业生需要考五到八门。
德国:中学毕业考试成绩是复合成绩
德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高考。中学毕业考试成绩在申请高校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最终成绩不完全由一场考试来决定,还要综合学生在最后几个学期的各科成绩,最终得出一个复合成绩。中学毕业考试的具体时间和内容等均由各州自行决定,德国的毕业考试季甚至可以从3月一直持续到7月。
总体上看,德国学校在中学阶段就分成3类,分别是普通中学、实业中学和文理中学。一般来说,只有志在考入学术型高校的文理中学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所谓的毕业考试。
德国中学毕业考试的形式大都有笔试和口试两种,每个考生都会从自己所选的主修和辅修科目中选择4-5门进行考试。以首都柏林为例,考生需要参加5场考试,但其实涉及的科目并不一定只是5门,除了3场笔试和1场口试外,考生还需要参加“第5考试部分”的测试。这场测试内容更是要求跨学科,更考验学生的方法论应用。如果没有通过笔试,或者对自己的笔试分数不满意,甚至还可以再申请额外的口试,以帮助自己通过毕业考或者提高总体成绩。
瑞典:上大学不用考
在瑞典,年轻人对于进入大学学习并不是很热衷,高中毕业后,只有1/3的学生申请入大学就读。 瑞典有35所高等院校,大多数由中央政府管理,每年定期的会议决定学校当年的招生人数并给予相应的拨款,只要读完高中,或在瑞典的教育体系内(如寄宿制成人学校等)学完与高中水平相当的课程、满25周岁并有4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均可申请到大学学习。
对比欧美等和日韩两国的高考,不难发现,首先亚裔确实更加擅长应试教育。日韩两国的高中生差不多都在用生命学习、熬夜、补习。
其次,这些国家的高校都拥有比我国更大的自主招生权,对于招收什么样的学生,会明显地表现出自己的偏好。显然这种拼综合素质的招生方式对学生家长的要求更高。父母从小就要给孩子规划好去哪个学校,根据学校的喜好来培养孩子。这么做显然更不利于阶层流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高考拥有最大的公平性,给予底层学子同样多的机会。所以我们更加要抓住国家给予我们的教育公平,努力创造出最好的成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