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二战马来亚战役,英军兵力占优却遭惨败,是因为轻视日本人吗?

作者:小法师

在决定日后英国在东南亚地位的二战马来亚战役中,马来亚总司令的阿瑟-E-珀西瓦尔中将拥有88,600人的军队,包括19,600名英国人、15,200名澳大利亚人、37,000名印度人和大约16,800名当地入伍的亚洲人。而近暹罗和马来亚海岸的日军不超过26,640人,其中只有17,230人为作战部队。


然而此战中,英联邦军队有94%的人成为战俘。而日本人占领了马来亚并且缴获大量的物资:50 辆通用运兵车,约3,600辆汽车,800节轨道车辆。300门野战炮,180门迫击炮/榴弹炮,100门高射炮,54门要塞炮,108门2磅炮......等等。而日军约损失9657人,其中约3507人阵亡。


二战马来亚战役,英军兵力占优却遭惨败,是因为轻视日本人吗?

被俘英军


那么,兵力明显占优地英军为何会一败涂地?


英国对日军的认识

战败的英国指挥官,把失败归咎于对日军情报的疏失,真是这样的吗?


驻亚洲的英军指挥官们有三个情报来源:第一是,伦敦陆军部的军事情报部。第二是英国驻中国的观察员、被称为 “中国通”的一群人。第三是在日本的英国观察员,他们提供了最准确的评估。这些都是按照英国陆军的标准对日本陆军的评估。但是,陆军与海军和空军的关注点不同。


英国人眼中当时日本有两个所谓的“民族特点”:第一,缺乏对机器的天赋、缺乏平衡感和创新能力;第二,具有高的痛苦阈值、强大的耐力并绝对服从等级制度。空军和海军军官对第一组品质的重视远高于第二组。导致他们低估日本飞行员和水手。陆军军官看重这两个类别的品质,他们对日军步兵评价很高,但是看不上日军的火炮和装甲单位。


二战马来亚战役,英军兵力占优却遭惨败,是因为轻视日本人吗?

日军95式坦克


总体来说,英国一直轻视日军。


先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和战时初期看。在日俄战争期间,尽管日本攻克了坚固的沙俄机枪阵地,但是那种强度的战斗按照欧洲战场的标准不算什么。由于错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军事革命,英国给它的战力评级不高。1923年,英国大使馆报告说:“今天的日本军队在道德、纪律、耐力和军事素质方面与战前基本相同;但是战术仍然陈旧”。


二战马来亚战役,英军兵力占优却遭惨败,是因为轻视日本人吗?

日俄战争


1932年日本人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日本帝国海军派出了步兵,结果发现中国军队的人数远远超过了他们,因此要求增援。更多日军增援部队到来,但是中国军人始料未及的英勇抵抗,使日军损失惨重。


在国际上,日军的声誉严重下降。但是在日本国内,狂热的军国主义思潮掩盖了军部的无能。日军的拙劣表现表明:1919-32年间,即使按照东亚的标准,日军战术的确是过时的。


二战马来亚战役,英军兵力占优却遭惨败,是因为轻视日本人吗?

一二八事变


观察中国战场,英国盲目自信

由于当时英国人一直看不起中国军队,而日本在侵略中国时遭遇激烈抵抗而损失惨重,使英国不可避免的更加鄙视日军。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进一步导致了英国人对日军评级下降。一个特别重要的事件是淞沪会战。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军人拼死作战,对日军造成重大伤亡,不仅出乎在上海的西方观察员的意料,而且也出乎日本人的意料。

英国人从1937年起观察中国人民的抗战,并从中得出结论:日本人的战斗精神值得怀疑。从抗战伊始,英国观察员就强调:“由于战争在日本民众中不受欢迎,军队的应征者甚至开始公开表达对战争的厌倦和对政府政策的不满。”


二战马来亚战役,英军兵力占优却遭惨败,是因为轻视日本人吗?

淞沪会战


虽然伦敦当局注意到了此时日本军力相比五年前“一·二八事变”时有所提升,但远远不够重视。1938年,英国军事情报部的报告指出:"日本军队是一个强大的战斗机器,但可能还没有达到西方主要军队的效率。它的训练只是为了在东亚作战,日本对东亚的对手有固有优势。"


那些在中国的观察员,则对日本军队最为鄙视。在1937年至1941年期间,他们将日本陆军视为一支三流军队,认为其质量很低,其作战特点无关紧要。它们永远无法对抗西方部队。


二战马来亚战役,英军兵力占优却遭惨败,是因为轻视日本人吗?

负责进攻马来亚的日军指挥官山下奉文


英国情报员不停强调:“日本在与一个及其弱小的敌人(国军)作战,尚且不能取得完全的胜利,日本在各方面都无法与一流强国相提并论,日本不可能对英国的利益构成太大威胁。”驻中国英国观察员一直沉浸在这种盲目自信,和纸上谈兵的错误情报中。


并不是所有的英国人都盲目轻敌,1937-38年在中国服役的英国军官Ferris对日本的火炮和装甲实力有很好和正确的理解。Ferris的笔记写到:"经验可以冲淡成见;不幸的是,直到日本坦克击溃马来亚的英军在斯利姆河的防线,经验才会到来。"


诚然,日本的火炮比不上欧洲军队。但是在东亚,后勤状况和基础设施和欧洲不同,运输和维护大型火炮要难得多,所以火炮的火力缺乏远没有那么严重。


二战马来亚战役,英军兵力占优却遭惨败,是因为轻视日本人吗?

马来亚战役日军靠自行车机动


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强调日军落后的这些报告掩盖了日军的一个关键优势:即其步兵部队的效率。他们有不依靠运输工具和固定通信工具进行长距离推进的能力,以及用轻型武器攻克敌人防御的能力,这些对东南亚的英军来说是致命的。


傲慢轻敌,忽视重要情报

驻中国的英国观察员大大低估了日本帝国的军队。而伦敦的观察员也将其视为二流军队,给其评级基本上与意大利军队相当,低于苏联红军。日本的英国情报观察员对日军的评估最为准确。在1941年中期,驻东京英国武官为新加坡的英国高级军官举办了一次讲座。他明确表示,日本帝国主义军队是一个真正的威胁。然而,军官们并不重视这次讲座。

军事情报部的《日本陆军手册》总结了驻伦敦、日本、中国观察员提供的材料,提供了关于日军的准确信息。英国驻亚洲的指挥官们却选择性的采用了最贬低日军的最不准确的情报。英联邦军中严重缺乏对真实信息的有效传播。


英国情报系统非常复杂,陆军是从一个由海军控制的组织,通过一个由空军军官管理的职能最模糊的总部,得到关于日军的评估。然而,这并不是战败的借口,因为像《日本陆军手册》这样的标准著作已经出版。但是马来亚驻军内部采用的对日军的评估,甚至比1937-38年期间驻华观察员的正式报告还要不准确,还要轻敌。


二战马来亚战役,英军兵力占优却遭惨败,是因为轻视日本人吗?

日本轻型坦克


直到1941年,英国情报部门对日军有基本合理的、大部分准确的信息。考虑到语言和文化障碍,再加上日本的保密性,有一些出入是可以理解的。情报对于日军的弱点虽然被过分强调,但是那些弱点基本属实,问题是以英军当时的实力,并不能利这些弱点打败敌人。情报工作不光要收集情报,有效利用和传播情报也很重要,但这显然没有发生。


英国军官们的主要问题不是一直低估日军,而是一直高估自己。他们了解对手的弱点,却不了解自己的短板,并且对日军的优势嗤之以鼻。知己知彼,显然英国人都没有做到,战场遭遇惨败也是必然的。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总理鼓励民众多用汉语:这是世界潮流

下一篇新闻

2018年不可错过的新加坡高薪专业,有适合你的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