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家招牌:不能让新航倒下,失去的不仅是经济利益
新加坡人引以为傲的新加坡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
作者 程英生
在一片裁员声中,来自新加坡航空公司的消息最为震撼。
这不仅是因为被裁新航员工多达2400人,也是因为这是最负盛名的新加坡企业,承载了近半个世纪几代人的心血、记忆和情感。
一般国人说到新航,特别是在外地人面前,脸上总会浮现微微的自豪,心里有点喜滋滋,虽然偶尔也会骂几句,埋怨空姐空少总是对洋乘客好一点,机票也卖得比别家的贵。
新航飞过组屋区的上空,准备降落于樟宜机场。(海峡时报)
新航机票比较贵,有其商业逻辑。它被公认为数一数二的航空公司,市场需求支撑机票价格。
新航之好,是办事效率、革新文化和浪漫想像的结合,是新加坡人能力的证明。
外地人对新加坡知道的不多,只知道有家很好的航空公司,还曾经有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李光耀。多年来,新航是我们唯一响当当的国际品牌,这样的情况一直都没变。
新航的成就,不仅带动国家的航运业和旅游业,也加强了投资家的信心和人民的自豪感。政府领导人口中,它是国家的“战略资产”,也就是说不能让它倒下。
在这场世纪大疫来袭后,政府连连向各行各业提供资助,新航从中受惠,并也得到额外的援助。在政府的支持下,淡马锡承保新航向投资者融集的资金,也就是总值150亿新元的新发股票和可转换的债务。
可惜,这笔解困资金无法完全止血。比起很多外国航空公司,新航蒙受的打击更大,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国内市场;从东边的樟宜到西边的裕廊,四十多公里,飞机一起飞就必须准备降落,乘车肯定比较省事省时。
我们不像中国和美国,从洛杉矶到纽约,或从吉林到广州,飞行时间五六个小时,即使没了国际乘客,还有国内乘客。
这意味着新航必须等到全球疫情消失、国际航班全面恢复的时候,才有望开始复苏。问题是,它还能撑多久? 新航数十年的成长,跟新加坡独立后的发展紧密相连。
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生前与新航集团工会领袖对话会。2004年4月5日,时任内阁资政的李光耀(右)和三位内阁部长在总统府同新航集团工会领袖及管理层举行对话,强调劳资合作的重要。(联合早报)
建国总理李光耀生前紧紧看着新航,在几个关键时刻,特别是在草创年代和发生重大劳资纠纷时,他出手援助或摆平问题,这些事迹都成了城里的传奇故事。
打从开始,李先生精挑细选一批本地人才出掌新航,由主席比莱带领的团队也没有让他失望,在短短的数年内,新航异军突起,成为一家别具特色的航空公司:Singapore Girl 亮丽形象的营造,机舱餐饮和娱乐设备的周到,整体营运和服务效率的高度水平,在全球的航空业里起了带头和示范的作用,成了众多亚洲航空公司学习的对象。
因为如此,亚洲航空公司的服务水平,一般上都比西方的好得多。欧美的航空服务人员,高兴的时候会对你好一点,不高兴时从来不怕给你脸色看;如果你是黄色或棕色脸孔,那你是带着原罪走进他们的机舱。
三四十年前,在那个物质较贫乏的时代,大家出国的机会少。一旦成了新航的空姐空少,对许多青年男女来说,是个美丽梦想的实现;既能飞到梦幻般的欧美名城,又能让父母在亲人面前说你说个不停,说你收入不薄,说新航如何发现你天生丽质……
空姐岗位上服务的日子还要设法令自己长期保持身形苗条,才能穿进那件腰身极窄,能彰显“小蛮腰”的空姐制服。(新加坡航空公司)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新航这个企业奇葩,是新加坡人一手创建的。在建国初期,这是骄人的成就,给予国人一种无价的自信,使我们相信能够打造世界级企业,能够跻身第一世界的行列。
因此,如果没有了新航,我们失去的就不仅是经济收益;就好像在这后李光耀时代,人们总觉得这氛围不大一样,尤其是在世界列强争斗得非常激烈的时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