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自贸港 香港新加坡迪拜有哪些启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2017年3月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提出“设立自由贸易港区”,2018年4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在自由贸易港建设渐成热潮的今天,不仅上海和海南,其他沿海港口城市如宁波等也在跃跃欲试。各地在摸索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主张对标国际先进自由贸易港,如海南省副省长沈丹阳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将对标迪拜、新加坡。那么国际上的自由贸易港可以给国内自由贸易港建设带来哪些启示呢?
从外观来看,海南是全省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上海则是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如果对比国际自由贸易港,香港更接近于全境自由贸易港,新加坡则是在境内划出几个自由贸易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与香港自由贸易港的相似度更高,上海划出部分区域建自由贸易港的做法则和新加坡相似。不过这种相似性是仅就一部分指标而言的,由于每个自由贸易港都有自己的特色,实际上很难简单地相提并论。
从发展历程来看,鹿特丹港、香港和新加坡三个港口在发展中都扮演过世界上重要的转口贸易港角色,通过转口贸易获得发展所需的重要积累。其中鹿特丹港至今仍是转口贸易繁盛的港口,而香港和新加坡则走过了以转口贸易为主、本地工商业基础薄弱到本地工商业繁荣、转口贸易分量下降的历程。伴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香港和新加坡又适时调整政策,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现代服务业也发展起来,成为功能多元的综合性自由贸易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和海南政府部门的规划,海南自由贸易港不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发展重点,而是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业为发展重点。这和上述三个港口的发展模式是很不同的。在工业基础和商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海南不重点发展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等于绕开了新加坡、香港最初积累力量阶段的做法,相对于这几个港口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创新尝试,同时更要好好思考一下推动海南经济起飞的其他动能是什么,要努力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和人才。
虽然不同于新加坡和香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定位在国际上还是有案例可借鉴的,那就是哥伦比亚的圣安德烈斯港和委内瑞拉的马格里塔港。圣安德烈斯港依靠气候和风景吸引了很多游客,带动了购物;马格里塔港则是彻底的商业旅游城市,不依靠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业生存,通过旅游和购物实现发展。
和海南相比,上海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工业基础和商业基础要雄厚得多,不用像海南那样需要回答怎样实现经济起飞的问题,因为上海经济发展水平本来就国内领先。上海也存在转口贸易,这方面的优势虽比不过新加坡和香港,但腹地广阔、背靠庞大的国内市场也是上海相对于新加坡、香港的优势。上海建设自由贸易港可以直接、自然地借鉴香港、新加坡经验。
从想要实现的功能来看,自由贸易港建设其实可以根据想要实现的专项功能向对应的港口学习,这不同于整体对标而是更具灵活性。例如,海南想重点发展旅游购物,在这方面香港、哥伦比亚圣安德烈斯港等的做法值得借鉴;例如,上海想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和香港这两个已经壮大起来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就值得借鉴。
另外,一些发达经济体各方面高度开放,如今没有划一块区域放松外汇管制或其他限制措施的强烈动力。但中国、阿联酋等发展中国家不同,在金融开放和对外资开放的过程中,不宜一下子全部放开,在自由贸易港里面先尝试更大程度的开放是一种稳妥渐进的做法。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港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独特功能。考虑到我国目前依然存在资本项目部分不可兑换以及其他限制,在自由贸易港尝试实行更宽松的金融管理政策能明显改善投资环境,能更好地吸引外资。在这方面,阿联酋迪拜是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可以借鉴的例子:本来外资进入迪拜按规定没办法100%控股,必须找一个当地合伙人,但迪拜的自由贸易区则允许外资100%控股,这一政策成功吸引了很多外资。
可以看到,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现有的或者建设中的自由贸易港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很难简单地照搬经验,但在局部和各个细分功能项目上的学习参照,则有其借鉴意义也很有必要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