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际学校优势分析 新加坡国际名校推荐
新加坡作为花园城市国家,处于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融之地,不愧是亚洲国际化教育最强的地方。新加坡虽然地方不大,却汇集了几十所的颇有声望的国际学校。
新加坡的国际学校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享誉全球,强大的师资、非凡的配套硬件、异彩纷呈的课外活动等众多优势。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中国家长们,不惜花重金也要送孩子前往新加坡国际学校读书。
课程设置
新加坡国际学校主要提供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到大学预科的国际化教育。
其中绝大部分采用国际文凭教育(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简称IB)框架来培养学, 少数学校也教授剑桥国际中学教育(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IGCSE), 新加坡剑桥国际中学教育O水准课程(Singapore-Cambridg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Ordinary Level)和新加坡剑桥中学教育A水准课程 (Singapore-Cambridge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 ) 。
其中国际文凭教育(IB)是新加坡国际学校最主流的教育课程。目前为止,全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所学校超过100万名学生在修读IB课程。
跻身“国际一流大学”的重要跳板
新加坡的国际学校与国内的国际学校相比,面向全球范围招生,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化教学,学校管理更为严谨,同时也能够直接与海外欧美澳州国家的著名大学接轨。
走出来到新加坡上国际学校,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是跻身“国际一流大学”的重要跳板。国际学校为新加坡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增添了更多多元文化氛围,与作为国际化人才的外籍家长群体的要求相呼应。
如德威毕业生凭借不俗的学术表现,开启了迈向世界知名学府之路,包括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麦吉尔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国王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埃默里大学、纽约大学、东京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等。
教学质量保证
新加坡的国际学校必须在政府注册,获得许可后才能提供国际教育课程。如果学校能提供“高标准的管理和教育服务”,学校还可以获得新加坡政府授予的EduTrust认证。
不过,有一些国际获得政府认证的国际学校,学校获得政府豁免,不需要获得政府的办学许可、也不用参与EduTrust计划。获得教育部认证和国际机构认证的国际学校可以为入学新生提供学生签证和直系女性家属的陪读签证。
学校分类
新加坡的国际学校从所属国别来看,可分为欧美澳洲亚洲国家的国际学校和本土国际学校两大类。
欧美澳亚国家的国际学校则可以分为英国系,美国系,德国法国瑞士系,澳洲系,日本系,韩国系和国际系几大类,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并兼顾所在国的母语学习。这些国际学校,主要面向外籍学生招生,一般不接受本地学生。
而本土的三所国际学校(英华国际学校、圣若瑟书院国际学校、华中国际学校)积极响应政府倡导的双语教育和国民教育政策,也招收当地学生,国际学生的比例大约在25-50%左右。
新加坡澳洲国际学校 (Australian InternationalSchool)
新加坡澳洲国际学校是唯一一所来自南半球的多元化的国际学校,学生来自全球四十多个国家,教职员大多来自澳⼤利亚,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
学校提供学生从幼儿(包括2岁起的幼稚园班)到12年级学生的国际文凭组织(IB)课程。剑桥IGCSE课程,以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高中证书课程。
学生毕业后获得或新南威尔士州高中证书课程或者国际文凭(IB), 可直接申请进入澳洲大学学习,或者申请欧洲美洲的大学继续深造。
课程表现:近年来国际GCSE课程获得 A*或A的比例约25%,IB考试通过率为100%,IB平均成绩为34.5/45(满分)。
入学要求: 参考学生过往学业成绩和个人特质,通过英语语言能力测试。
新加坡加拿大国际学校(Cana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加拿大国际学校建于1990年,分为加东校区和湖畔校区,是新加坡顶级国际学校之一,教师团队来自北美、英国和澳洲等,学生来自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学校招收从2岁到18岁的国际学生,提供国际文凭课程(小学PYP,中学MYP和高中DP),是新加坡为数不多的全IB课程的学校之一。加拿大国际学校是新加坡少有的提供中英文双语班(幼稚园-小学阶段)的国际学校。
所获资质:新加坡加拿大国际学校获得新加坡教育部认证,获WASC美国西部院校协会,CIS国际学校协会和国际文凭组织认证。
课程表现:近年来国际文凭IB考试通过率为98.5%,IB平均成绩为34.4/45(满分)。
入学要求: 参考学生过往学业成绩和个人特质,进行英语语言能力测试。
东南亚联合世界学院(The United World College ofSouth East Asia)
东南亚联合世界书院,成立于1971年,是全球16所UWC学校之一,历史悠久,共有西区Dover和东区Tampines两个校区,总计有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500名学生,是新加坡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校,也被业内认为最难进的国际学校。
学校招收从幼稚园到12年级的学生。课程设置方面,小学部用联合世界学院教学大纲,中学用剑桥国际中学教育IGCSE课程,高中采用国际文凭IBDP课程。
课程表现:近年来国际GCSE课程获得 A*或A的比例约70%,IB考试通过率为98.6%,IB平均成绩为36.5/45(满分),IB等于或高于40的比例高达26.9%。
入学要求: 参考学生过往学业成绩和个人特质,参加学校的面试,英语和数学的考试。
新加坡海外家庭国际学校(Overseas Family School,OFS)
新加坡海外家庭学校成立于1991年,为新加坡的海外家庭提供纯英文的教育环境,是一所友好多元的学校,它还是新加坡唯一一所在新加坡股市上市的国际学校。
学校招收来自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学生,在校人数超过3000人,主要师资队伍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英国,是新加坡大型国际学校之一。
学校提供从幼儿园(IFYC课程)、小学(IPC课程)、中学(IB MYP和剑桥国际中学教育IGCSE课程),OFS高中文凭课程及两年制国际文凭大学预科IPDP课程。
课程表现:近年来IB平均成绩为37/45(满分),IB单科平均成绩: 5.5/7。
入学要求: 参考学生过往学业成绩和个人特质,参加学校的面试,英语和数学的考试。
新加坡美国学校 (Singapore American School)
新加坡美国学校是新加坡历史悠久的国际学校,成立于1956年,有3900多学生来自50个国家,约60%持有美国护照。
作为新加坡单一校舍面积最大的国际学校,为从学龄前儿童到高中学生提供12年的正统美式教育。学生们的主要目标是去美国读大学。新加坡美国学校受到美国国务院办公室承认,被WASC西部协会认可。
学校老师68%以上都是拥有硕士或以上的学历文凭,70%的教职人员是来自美国,并拥有多年的国际学校教学经验的,其他老师则是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等国家。
所获资质:新加坡美国学校获WASC美国西部院校协会认证,美国国务院海外学校办公室认可。
课程表现:近年来SAT平均成绩 1269/1600。
入学要求: 优先考虑父母/子女持有美国护照和绿卡,其次是在美国公司工作家长的子女,再次是在其它国际学校就读的学生。老师推荐信,对英语水平要求比较高。
史丹福美国国际学校(Stamford AmericanInternational School)
史丹福美国国际学校成立于2009年, 位于新加坡波东巴西,由Cognita教育集团投资3亿新元建造,校园设施先进。
史丹福美国国际学校是新加坡少有的同时开办美国教育课程与国际文凭课程(IB)的学校。学校为2-18岁的学生提供从幼儿园至12年级的教育课程。其中小学使用IB 小学课程 (IB PYP) 结合美国本土使用的教育标准课程 (AERO),6至8年级的学生采用IB中学课程(IBMYP课程),9至12年级的学生可选择考取IBDP文凭或者美国高中文凭。
课程表现:近年来IB考试通过率90%,IB平均成绩: 32.2/45。AP考试3或4或5分的比例约 76.2%
入学要求: 参考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语言测试考试
新加坡德威学院(Dulwich College Singapore)
新加坡德威国际学校(Dulwich College Singapore,简称DCI)建立于2014年,属于英国德威教育集团在亚洲开办的第七所分校。
斥资超过4亿元兴建的新加坡德威国际学校坐落在武吉巴督西8道,校舍占地5公顷,分为低龄、中学和高中三大区域。每个区域建有自己的课室、游泳池、体育馆、音乐室、科学实验室、网球场,美术室等设备设施。
新加坡德威国际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来自英国,具有在全球其他德威国际学校任教经验。学校招收从2岁至18岁的学生,在幼儿园阶段遵循加强版的英国早期基础阶段课程(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 简称EYFS),小学阶段则使用英国国家课程标准(England’sNational Curriculum, 简称ENC),之后衔接国际中学会考课程(CambridgeIGCSE)和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 Diploma Programme)。
课程表现:近年来IB考试通过率96%,IB平均成绩: 37.6/45,有77%取得了A*/A的优秀成绩。
入学要求:学校对学生入学要求很高,有自己特殊的一套入学测验体系,从多方面进行考量测试学生是否适合德威的学习,能否融入德威的环境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