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0日 星期五

新加坡VS“新冠”病毒:看似“佛系”实则“对症下药”

近些天,随着国内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很多国内网友将注意力部分转向了疫情在海外的传播和相关国家的预防措施。在这中间,很多人注意到虽然新加坡和日本都出现了一些病例,但两国政府并未采取严厉的类似“封城”“停工”或禁止大型活动等应对措施。也有一些网友将两国政府看起来相对“不紧不慢”的应对措施称为“佛系”应对,并对两国在未来是否会遇到疫情大规模爆发,甚至回传到中国表示出忧虑。

由于我工作和居住在新加坡,每天能看到政府与各个组织和单位采取的措施或建议,以及其实际执行情况,对于以上看法,我的感觉是总体过于悲观,且有很多地方误解了。新加坡政府和个机构的处理方式虽然与中国很多地方不同,但在态度上应该是毫无松懈,只是在战术上讲求细节,重视对手;而在战略上保持处变不惊的心态,同时尽量平衡有着不同观点和偏好的民众的意见和诉求。

首先,一个容易澄清的、广为流传的误解是,新加坡政府建议大众不要抢购医用口罩,是因为觉得“不戴口罩也没有风险”。事实上,新加坡政府这样做的本意完全不是鼓励民众放松警惕,而是希望大众不去抢购医用口罩,优先保障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供应。

关于新加坡防控措施的另一个误解是,新加坡政府在查出疫情的情况下还不叫停大型公众活动,是对此无动于衷。这里需要澄清的是,“不强制叫停”和“不管”是两回事。以我了解的信息,新加坡政府和管理机构对于自己可以直接管理的大型公众活动,确实是一概叫停的。没有直接叫停的,都是民间或商业活动。而且对于这些活动,政府也都尽其所能告知了可能的风险,并提出了停办的劝告。

除此之外,新加坡还动用了各种细致的微观管理手段,对可能的疫情传染途径进行了严格的监控和管理。例如,对于每个从中国返回新加坡工作,持工作签证的员工强制放十四天假,在家自我隔离,并且通过电话和家访等方式确保员工在这十四天里真的没有去上班,并对违反的雇主和员工实行重罚。像这种既不封闭“开工”之路,又对潜在风险进行精细评估和严密监控的方式,也许值得我国疫情不严重的城市参考借鉴。

从目前来看,新加坡以这种方式的效果。目前的情形似乎显示,在一个医疗系统正常运转的城市,新冠的致死率并不高。在新加坡,有很多轻症病人已经在良好照料下康复出院了。当然,世事无绝对,人不是神,不可能有准确预知未来的能力。我无法排除在未来,也许病毒发生了可怕的变异,导致传染性和致死率在全球都大幅上升,以至于这种措施在事后看起来又不是最优了。但即便如此,我也不会觉得新加坡现在做得是错的,或者不够好。甚至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有那样的一天,给定这样大的市场需求,人类很可能会在两三年内制造出对应药物。这时候,要最终战胜疫情,归根结底靠的也是强大和稳定的经济带来的购买力。

打个比方来说,我觉得新加坡防控疫情的思路,与其说是“佛系”思路,不如说是一种“中医”思路:只要我的肌体总体来说“营养”(经济)好,“免疫细胞”(医疗体系)运转正常,且得到了优质充足的物质供应和休息,有一点感染,被它杀死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除了防控措施以外,新加坡还对于疫情可能造成的经济影响作了认真谨慎的预估和精细的预案。政府除了在宏观层面提示经济增长受到影响的风险,也特别注意识别受疫情影响较大,以及在疫情中格外脆弱的行业和人群,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补贴和支持。具体体现在:

第一,对受疫情影响营业额下降的出租车等交通运输行业的司机提供直接的现金补贴,支持司机的生活。并计划通过“应变与提升计划”帮助受冲击较大的旅游、航空、餐饮等行业的企业代为雇佣或培训33万名员工。

第二,为企业提供公积金补贴和年长者就业补贴,帮助企业减轻负担,也帮助收入稳定性相对更加脆弱的老人稳定生活。为所有家庭提供一次性现金补贴,用以抵销消费税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上升。

第三,为公民提供一次性职业技能培训补助,鼓励公民在疫情期间利用在家的时间多学习,提高人力资本。

第四,设立针对新冠病毒的专项医疗补贴。在公立医疗机构将普通门诊和呼吸道门诊隔开,并将前来呼吸道门诊看病病人的诊费降低到10新币(50元人民币),确保没有人会因为经济原因不来就诊。

当然,新加坡目前情况可控背后,也有一些独特的客观因素,比如天气:虽然不确定天热是否真的能杀死病毒,但可以肯定的是,天冷时人特别是老人抵抗力低,是疫情肆虐的巨大帮凶。再比如新加坡本来就是时刻面临若干致死性极强的热带流行病,如登革热的威胁。长期对抗这些流行病提高了新加坡医疗系统和民众的适应性。因此,无论是将中国各个城市的情况简单类比或套用到新加坡,或者反过来,可能都是不成立的。应对疫情的措施最重要的是随各地的疫情和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作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系包特

编辑:赵芳迪 校对:彭玉凤

上一篇新闻

仅一小国捧场,美国东盟峰会被无限期推迟,同时东盟四国外长访华

下一篇新闻

酷航宣布恢复这条新加坡直飞中国的航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