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亏六年后,莎莎国际宣布退出新加坡市场
实习记者 | 刘琰
编辑 | 昝慧昉
12月2日,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莎莎国际”)发布公告,决定关闭在新加坡市场的所有22家零售店铺。
莎莎国际退出新加坡市场关键原因,是它多年来在该市场表现不佳。该公司公告称,过去连续六个财政年度,新加坡市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莎莎国际在新加坡市场的营业额为9940万港元,按当地货币计算按年下跌4.6%。
在过去的几年中,莎莎国际也曾采取措施以改善新加坡市场业务,如重整当地管理团队、优化店铺陈列及产品组合等,但收效甚微。
莎莎国际在海外市场的溃败,主要是因为它将香港店铺的经营模式简单复制、而没有与当地市场结合,再加上来自Sephora、屈臣氏、及当地美妆零售商等竞争对手挤压所致。此外,面对不断增长的租金人力等经营成本,莎莎如果想继续维持低价这一竞争优势,其利润也必将缩水。
不过,退出新加坡市场对莎莎国际整体业务的影响不会太大。莎莎国际经营的265家分店中,只有22间位于新加坡。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新加坡业务9940万港元的销售额只占莎莎国际总销售额的2.8%。
此前的2018年3月,也是在经历连续六年的亏损之后,莎莎国际宣布退出中国台湾市场,关闭了当地的21家门店。
接连两次推出异地市场,莎莎国际的公告都提到,关闭当地店铺,是为了能够集中资源发展香港及澳门特区、中国内地等市场,以及电子商贸业务。
然而,即使在核心市场,莎莎国际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根据最新公布的2019财年中期报告(截至2019年9月30日),莎莎国际期内实现营业额34.94亿港元,同比下跌15.7%;亏损3650万港元,这也是莎莎国际自2006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上半财年里,受香港社会局势影响,访港旅客人数锐减,莎莎国际港澳市场销售额同比下跌19.4%至28.14亿港元,亏损325.3万港元。在10月1日至11月18日的第三季度内,莎莎国际香港及澳门的零售销售额和同店销售分别下滑了39.4%和39.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