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玲珑的泰国:只要“走位”准,没有躲不过的战争
近代以来的泰国,一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19世纪,在西方列强全球殖民浪潮中,东亚、东南亚的国家,无论大小强弱,纷纷沦陷,变成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但是,泰国是个例外。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始终没有招呼到泰国这艘古老破旧的钓鱼船。
二战爆发前,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独立的国家只有日本和泰国。日本是因为明治维新后弯道超车,用强大的实力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命运。泰国呢,实力也就那样,无法硬刚西方列强,但它却能从始至终保持独立(也不是没出血,丢失了部分领土),这不能不让人称奇。奇怪的事情,也可以用内外因辩证原理来解释。
外因是:泰国处于法属印支(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和英属缅甸及马拉西亚之间,是两大殖民帝国的缓冲地带,英法为了避免擦枪走火,以及其他利益考量,都不愿对方控制泰国。缓冲的地方很多,但能独善其身的却很少,更多的情况是两头挨打,像土耳其,阿富汗,朝鲜等等。外因只是条件,能否闪转腾挪,最终还靠自身的努力。
内因:在西方势力冲击下,泰国没有闭关锁国,而是积极适应新形势,吸收西方经验进行社会改革,并与西方发展外交关系——列强大老远跑过来,所求不外乎通商获利,如果主动向列强开放靠拢,确实没必要动刀动枪。除了以上原因之外,泰国避免沦为殖民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风骚”的外交走位,即凭借高超、灵活、务实的外交技巧,游走于列强之间,维持一种“均势”。泰国这种八面玲珑的外交手段,以二战时期的表现最具有典型性。
泰国独裁者披汶(又称銮披汶·颂堪)说过这样一句话:“哪一方在战争中溃败,哪一方就是我们的敌人。”这句话不仅是披汶处理外交关系的原则,也是泰国在复杂国际局势中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黄金生存法则。
一战中,泰国为了避开战祸,防止列强趁火打劫,在海牙发表了中立宣言,与交战双方都保持着友好关系。到了1917年,美国参战,战争胜负已分,泰国果断与同盟国切割,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参战后,泰国扣押了12艘德国船只,派了一支千人小队到西线参战,其中包括医疗小组和飞行员,等泰国飞行员完成飞行培训时,战争结束了。这样,泰国几乎没有花费什么代价,就获得了战胜国身份,成了国际联盟的创始成员,与列强谈笑风生之余,收回了很多权益。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际联盟开会,在作谴责日本的决议时,泰国投了弃权票——这唯一的一张弃权票,令世界舆论震惊。当时,国联虽然无力阻止日本侵略,但这种表表态的场面话,国联还是会做的——正义与非正义一目了然。泰国的弃权,意味着偏袒日本。偏袒日本,是为了拉拢日本以抗衡欧美,维护泰国的独立。至于中国嘛,是日本的手下败将,自然也就是泰国的敌人,得罪了也没关系。这两个例子,很好的印证“哪一方在战争中溃败,哪一方就是我们的敌人”这句话。
披汶早年间在法国留过学,深受德、意法西斯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的影响,上台后,他比较欣赏日本军国主义,另一方面,泰国虽然一直勉强维持着独立,但其经济仍受欧美压迫,而且还被迫割让了部分领土,这使得泰国社会中存在“大泰族主义”,鼓吹反对欧美,收复失地。披汶为了维护政权的正当性,也支持“大泰族主义”。欣赏军国主义,仇视欧美势力,这不和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很有共鸣吗?泰国希望借助日本的实力收复失地,日本为了未来的大东亚战争,也乐于在泰国烧冷灶,培养亲日势力。有了共同的利益,二者关系越走越近。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在国际上愈发孤立,泰国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橡胶和棉,给了日本很大的温暖。不过此时的披汶虽然亲日,但并没有走极端,泰国与欧美也维持着正常的关系。未来怎么发展,谁也不知道,轻易下注,很容易底裤都输掉。
02
1939年9月,二战正式爆发,披汶宣布泰国严守中立。然而,随着1940年6月法国灭亡,泰国就不那么中立了。在泰国看来,法属印支孤立无援,泰国不仅可以收回当年被吞并的领土,还可以趁火打劫,肢解法属印支。1940年9月,披汶向法国维希政府提出:如果有朝一日法国放弃印支的主权,那么老挝和柬埔寨必须割让给泰国。此举不仅遭到了维希政府的拒绝,也让西方盟国非常不爽,美国当即扣留了泰国空军购买的12架飞机,以示惩戒。此时,日本出现了,收复失地是吧,我帮你呀。日本的支持,给泰国壮了胆。1941年1月,泰国向法国宣战,泰国海陆空三军向法属印支发动了进攻(海军是2艘日制2500吨炮舰,2艘英制1000吨炮舰,12艘鱼雷艇,4艘潜艇,空军10来架飞机)。法国虽然被德国按在地上摩擦,但好歹是列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海陆空战斗均取得了胜利。
关键时刻,是日本出马向法国维希政府施压,迫使法国吐出了之前法属印支吞并的泰国领土。茨威格说过:“那时我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泰国也还太年轻,不知道日本的出场费是很贵的,大约一年后,日本来“收账”了。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当天晚上,日本驻泰国大使坪上贞二向泰国政府递交最后通牒:日本将向英美宣战,为了大东亚战争的需要,日军必须借道通过泰国,前往马来西亚和缅甸,限两小时之内同意。泰国位于中南半岛,西北是缅甸,东北是老挝,正东是柬埔寨,南边与马来西亚相连。套用一句废话:泰国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为什么说是废话呢,因为每个地方的战略地位都很重要。战略地位的重要与否,因战争的时空而异,打到这儿,这儿当然重要。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的1941年7月,日军就已开进了法属印支,抵达了泰国边境,这也是美国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的直接原因。现在,日本要经过泰国进攻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控制马六甲海峡,搞掉英国人,又要经过泰国进入缅甸,切断中国抗战的输血管——滇缅公路,顺便威慑印度。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泰国都无法置身之外。但如此重大的决定,两个小时之内肯定商量不出来。日本人不管这些,由山下奉文指挥的第25军直接闯入泰国,击退了零星抵抗,解除了边境泰军的武装,然后迅速向泰国腹地推进。命运的十字路口,如何抉择?
03
泰国国会就如何处理日军入侵举行了全体会议。以披汶为代表的少壮派军官认为,抵抗只会灭亡,倒不如与日军合作,保存实力,这样既可以避免遭受日军的蹂躏,还可以跟着日军捞点好处——你吃肉,我也可以喝点汤啊。亲英美派认为,日本和英美都是大爷,泰国谁都得罪不起,现在泰国可以向日军低头,但也不要和欧美翻脸,可以效仿丹麦那样,只允许外国军队通过,而不给与他们任何帮助。披汶综合双方的意见,决定不与日本签订军事同盟条约,也不向英美宣战,只同意日军借道。12月9日,泰国和日本签订了协议,使日军进入泰国合法化。日本人的胃口当然不止于借道,事实上,日军进入泰国后,接管了泰国的港口、铁路、机场以及其他所有军事设施,用来支援马来西亚和缅甸作战。泰国的小算盘,日本人一清二楚。脚踩两只船,想都别想。12月21日,日军强迫泰国签订了《日泰同盟条约》,正式把泰国绑上了战车。1942年1月,日军逼迫泰国向英美宣战,标志着泰国正式加入了轴心国一方。
此后,泰国为日本侵略提供种种帮助,如物资补给,看管战俘(著名电影《桂河大桥》的背景就是日军强迫盟军战俘在泰国修桥),保卫交通线,承认汪伪政权等等,而日本也会将一些边境争议领土赏给泰国——一个吃肉,一个喝汤,各取所需。泰国政府虽然加入了轴心国,但国内的亲英美派暗中组织了“自由泰国联合运动”(简称“自由泰运动”),秘密抵抗日军,并和英美情报机构暗通曲款,泰国驻美国大使社尼·巴莫亲王,接到对美宣战书后,将其压了下来,申明不再听命于泰国政府。时间很快到了1944年,日本眼看不行了。泰国由于长年支持日本战争,也变得千疮百孔:英镑储备被冻结,纸币贬值,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日本无休无止的索取,极大地加重了泰国民众的负担,日军在泰国嚣张跋扈,也深深刺痛了泰国的民族自尊心。
于是,民众反日呼声越来越高,亲日派越来越失势。7月25日,泰国国会否决了披汶政府的两项提议,此举意味着披汶政府不被信任,披汶被迫辞去总理职务,取而代之的是亲美派的“自由泰运动”成员纷纷进入内阁,泰国文官政府转了向。转向是个技术活,当时泰国军队不受文官政府控制,军队中的亲日派还有很大影响力,国内也还驻扎着大量日军,稍不注意,就可能翻盘。所以,亲英美都不能明着来,亲日也不能停。于是,“自由泰运动”领袖比里对泰国政府进行了分工,总理和外长宣布新政府继承前政府政策,继续忽悠日本人,比里自己则负责秘密与英美中联系,并表示在适当的时机公开与盟国展开合作。两边下注,就能稳赢?
04
转向后的泰国,暗流涌动。民众自发组织了抗议义勇队,工人运动高涨,罢工事件层出不穷,“自由泰运动”成员接受了美国的培训和装备,回到泰国打游击,此外,在泰国政府的帮助下,盟军也不断向泰国空投特工和军官。问题来了:泰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日本的情报机构不知道吗?以日本人的精细,对这种事肯定是有所察觉的。但这又能怎么样?推翻泰国政府,由日本人直接统治。别逗了。统治是需要成本的,日本此时人力物力非常紧张,哪会有精力来搞这些事,另外,推翻国政府,会造成严重的混乱,这会影响日军在东南亚的整体战略,而被推翻的泰国政府,肯定会组织民众打游击,给日军造成更大的麻烦。所以,日军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维持双方表面上的合作,这是对双方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不仅如此,日本还调整了对泰国的政策,如重申尊重泰国独立和主权,以最大量巩固泰国政权,约束日军在泰国的野蛮行为,帮助泰国民众提高生活水平,争取亲日力量等等。总之,穷途末路,日本只会安慰泰国,而不会自剪羽翼。
时间进入1945年,日本败局已定,泰国政府开始考虑战后问题。当年2月,泰国秘密与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取得联系,表示如果英国保证泰国战后独立地位,泰国可以归还从日本人那里获得的领土(有部分是英属马来西亚的领土),但是蒙巴顿不想和泰国谈政治问题。泰国政府明白,轴心国成员的身份,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洗干净的,想要未来的主权和独立,必须流血。于是,泰国向美国表示,想发动武装起义赶走日军,交投名状。美国则表示,心意收到了,但你们肯定打不过日本人,到时候还得盟军提供支援,影响盟军的既定战略,现在最好呆着别动,听我命令。这一等,就等到了战争结束。虽然投名状没交成,但泰国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向盟军表忠心的机会。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第二天,泰国政府发表《和平宣言》,宣布披汶政府向同盟国宣战是军人集团个人行为,是无效的。当天,泰国议宣布废除1941年12月8日以后同日本签订的一切条约和盟约。
再怎么宣布,也抹不掉泰军和英、法、中军队交战的事实(泰军曾入侵云南西双版纳),想要得到谅解,必须挨个公关。首先是美国,美国没接到泰国的宣战书,而且和“自由泰运动”有很多合作,所以泰国很容易就获得了美国的谅解。美国是盟军老大,影响力不言而喻,首先突破美国,可以借美国的面子搞定后面的国家。中国就不说了,顾不过来。难点在于英法。当年日本吊打英法,泰国跟在后面喝汤,汤是什么做的?是英法的利益熬成的,现在英法当然想要报复,驻军、割地、赔偿、惩凶、各种条约,英国的蒙巴顿甚至搞了“二十一条”,想把泰国变成事实上的殖民地。泰国大惧,找美国斡旋。美国虽然也是殖民国家,但二战后开始转向,反对殖民压迫,同情民族独立,所以不赞成英法殖民泰国,也反对过分削弱泰国。英法在二战中都元气大伤,其殖民地也纷纷要求独立,被搞得焦头烂额,表面上很凶,其实都是在咋呼。美国出面讲情,英法不能不给面子。
最后,对法国,泰国吐出了之前收回的“失地”,对英国,泰国退还了侵占了马来西亚的领土,赔偿了英国公民在战争中的损失,支援了英国150万吨大米,保证未经英国同意不得开凿克拉运河(运河一旦开通,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降低)。就这样,泰国过关了。不仅摆脱了战败国的地位,维持了独立,还加入了联合国,之后又获得了美国的援助。这样都能全身而退,能不神奇?
05
泰国国王拉玛四世曾说过:“我们唯一可以拿来保护自己的真正武器就是我们······充满着健全思想和一颗智慧的心。”这句话可以细细品品。
最后插一个故事。1955年泰国要求日本偿还二战期间从泰国借的钱。日本回应,泰国已经废除了和日本签订的一切条约,当然包括借款条约。泰国回复,借款不在废除之列,1350亿日元,快点给钱。日本回应,借款凭据上只有54亿日元。1955年8月,日本偿还了54亿日元,另外又无偿援助了94亿日元。日本和泰国,从此两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