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7日 星期二

中国缓和医学水平亟待提升,新加坡相关跨境医疗培训项目在滇启动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肿瘤、慢性病大幅攀升,缓和医学服务在国内的关注度正在提升。以加强缓和医学服务水平的相关项目也在增多。

在云南,新加坡与中国医疗人员正在展开紧密合作,在缓和医学服务领域开启了一个为期三年的跨境医疗培训项目。1月7日,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支持下,新加坡国际基金会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昆华医院(以下简称“云南新昆华医院”)、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新加坡陈笃生医院共同签署了为期三年的培训项目合作备忘录,旨在提升云南省缓和医学服务。

中国缓和医学水平亟待提升,新加坡相关跨境医疗培训项目在滇启动

据介绍,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新加坡陈笃生医院的医疗专家志愿者团队将通过系统的培训课程,对来自云南省及省外的相关专业医疗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课程将重点关注缓和治疗的核心议题,包括疼痛管理,症状管理和心理社会治疗。首批将培训50名医师,到2021年底,预计该培训项目将使约36000名肿瘤晚期及慢性疾病患者和医护人员受益。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缓和医疗(Palliative Care)是对中晚期疾病阶段的处理原则,当患者及家属面临对生命有威胁的疾病时,通过对疼痛以及其他躯体症状、心理、社会、精神等问题早期发现、准确评估和治疗达到预防和减轻痛苦,并改善患者和家属的生命质量。缓和医疗在国内的译法还有“姑息治疗”、“安宁疗护”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显著,中国近年来也更重视缓和医疗服务的发展。“中国高度重视安宁疗护事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健康服务处处长齐新杰在现场表示,2017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文件,启动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工作,今年将继续扩大试点,推动全国安宁疗护事业健康发展。

不过,无论是中国还是新加坡,整个社会对于缓和治疗的认知仍有待提升,其中病人对于“死亡”的观念也会制约治疗。新加坡陈笃生医院慈怀护理理专科高级顾问余辉耀对界面新闻等媒体表示,在华人社会,大多数人仍视“死亡”为禁忌话题,各方应该共同改善公众对于“死亡”的看法,设置可尝试推行预先护理计划(一项通过沟通讨论,自行决定自己未来的医疗和健康护理的选择和安排),让公众更容易接受这个话题。

中国缓和医学水平亟待提升,新加坡相关跨境医疗培训项目在滇启动

而在中国,缓和医疗的发展更面临诸多挑战。云南新昆华医院缓和医学中心主任马克认为,缓和医疗在中国发展二三十年,此前曾忽视医疗技术层面发展,过多强调心理社会治疗。他认为,缓和医疗仍然要符合医疗的价值取向,通过多学科、多维度的方法改善、延长严重患者寿命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家居护理、居家疗护等也是国内发展欠缺的部分。

此外,受制于医疗人员配置问题,我国也缺乏足够的心理医生资源为病人及家属做心理治疗,这也是此次新加坡跨境医疗培训项目想要提升的重点之一。

上一篇新闻

LECICI耀童艺术中心荣获新加坡国际华人艺术节金银铜奖

下一篇新闻

绿地联手三家海外开发商 打算在泰国、英国等地开酒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