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根”与“情”:一位马来西亚华裔老人的寻亲圆梦之路
10月初的马来西亚,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突然再次恶化,让这个世界航空枢纽地带,刚恢复不久的熙攘又静了声音、慢了脚步。
一通中国来电:周先生,好消息
受来自东马来西亚的疫情,以及政府MCO(行动管制令)的影响,住在吉隆坡的68岁华裔老人周国强不得不再一次取消、推迟了同学会的“沙巴之旅”。
近一个月来各种不容乐观的情况,让周国强感到郁闷,直到他接到一通从中国北京打来的电话。
10月20日下午,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周国强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头条寻人”后,接起了电话。
“下午好,周先生,有一个好消息……”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让听筒这边的周国强为之一振,好似有一股热流涌上心头,嘴唇微颤,却半天说不出一个字。
挂了电话后,周国强立马拨打了分居在马六甲、新加坡等地的兄弟姐妹的电话,用流利的广东话告诉大家:
“我们中国老家的亲人找到了!”
从牙缝中省下钱来,腌制腊肉带回乡
周国强的父亲周桂湘,祖籍广东省惠东县。早年因家庭生活困难,周桂湘不得已携妻子跟随当时“下南洋”的热潮,经由香港来到马来西亚谋生。
周桂湘当时的华侨证件
刚开始,周桂湘与妻子在马六甲、森美兰一带落脚,替种植园主做一些割橡胶的工作,挣得二十分钱一天的薪资,勉强糊口。但即便这样,周桂湘依然和妻子从牙缝中省下钱来,逢年过节就买猪肉,腌制成腊肉,托同乡带回去给老家的亲人。
周桂湘与妻儿在马来西亚(摄于1962年)
看过珠港澳大桥,何时才能见到亲人
20世纪60年代,东南亚各殖民地纷纷掀起独立建国运动,侨居异国的周家人的身份也由“华侨”变成“华人”,作为少数族裔融入当地社会,成为新生国家的一份子。
与此同时,这一群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的炎黄子孙,在保留着母语与文化传统的同时,并未因隔着千山万水而切断与中国老家的血脉联系。
在历经岁月洗礼、时代变迁后,上世纪90年代,马来西亚周家人与广东的亲人好不容易建立起了书信联系,还曾亲自回乡祭祖、探亲。
广东老家亲人寄来马来西亚的信件
在父母百年后,儿女也主动接替与老家亲人联系的责任。尔后,周家兄弟姐妹各自成家立业,四散在马六甲、新加坡、吉隆坡等地,随着大姐、三姐等亲人相继离世,保留的老家亲人信息越来越少,才使得大家与老家再度失联。
周国强(左三)与家人们在一起
近几年,退休后的周国强时间宽裕了,北京、天津、广东等地都留下他旅行的足迹。他也尝试以老家旧址为线索去寻找亲人,亲赴广东,却因人生地不熟,既未成功找到祖家,也未觅得亲人一点线索。
“身为海外‘广东人’,我亲眼领略过港珠澳大桥这一伟大工程的风采,打心底为广东老家的变化感到骄傲。只是什么时候,我也能再找到失联的老家亲人呢?”周国强盼望着。
马来西亚周家人
家乡风味的荔枝干,还记在心头
在接到周国强的寻亲求助后,10月19日,头条寻人华人寻根公益项目利用以上资料,发布了一篇题为《“父母逢年过节会省下钱寄腊肉回乡”,马来西亚华侨二代寻找广东惠州失散亲人》的寻亲消息,并将该消息精准推送到周国强的老家惠东县,向众网友征询线索。
寻亲消息发布后的第二天,周桂湘在广东老家的妹夫周恩照等亲人与头条寻人取得了联系,并发来了家中珍藏的海外亲人来信及探亲时的照片。
广东亲人所珍藏的亲人回乡探亲、祭祖的照片
1995年,马来西亚周家人回到阔别已久的惠东老家探亲、祭祖,周恩照全程陪同。离别之时,老家人依依不舍地将亲人送上飞机,并在行李里装满了属于家乡风味的荔枝干让亲人带回马来西亚。
在周恩照提供的一封书信中,海外亲人对于那次故乡之行的美好回忆,都体现在字里行间,充满着溢于言表的眷恋: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回来马来西亚已两个多月了,在此谢谢大家在中国的殷勤招待……你们给我们带回马来西亚的荔枝干,我们已把它分给这里的亲人,大家都说很好吃……请代我问候亲人,如有机会我们一定会再回去一趟,和大家见面……
马来西亚亲人寄回老家的书信
“听到这个消息我真的好感动,不知要说些什么。” 读着一句句旧时的文字,看着一张张老照片,周国强的心情五味杂陈,寻亲之路的艰辛在这一刻,全部化作幸福和感动,“很开心能再和中国亲人联系上,谢谢头条寻人的帮忙,你们的爱心简直是华人之福!”
在亲人相认的微信群里,周国强兴奋地向老家亲人介绍家族在马来西亚的情况,欢迎大家来做客、游玩,也打算等疫情彻底好转后,携家人回到老家祭拜祖先、与亲人团聚。
“亲情无价!‘根’和‘情’永远是咱们中华民族共同的坚守。”周国强说。
团聚
头条寻人华人寻根是一项面向海内外的免费公益项目,现设立华人寻根服务。如果您家里也有亲人失散在海外,或者您是海外华人华侨,想要寻找中国亲人,也可以通过脸书粉丝专页(名称:頭條尋人)、邮箱([email protected])、微信公众号(名称:头条寻人)、微博(@头条寻人)联系我们。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