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 星期六

日本视角下二战日美情报对抗5


美国的战略

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橙色计划

如前所述,美国在一九〇四年日俄开战后不久,即着手制定了一个被称为《彩色计划》的战争计划(橙色为日本、红色为英国、黑色为德国、绿色为墨西哥)。这个计划只概述发生战争时的原则。但是,到了巴拿马运河通航的一九一四年又着手彻底研究该计划的各种原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就更加紧进行了这一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九一四年--一九一九年)的结果,“黑色”(德国)战败。“红色”(英国)因战争而精疲力竭,经济上、财政上都无力与美国竞争。“绿色”(墨西哥)对美国的依赖增大,不可能威胁美国的安全。唯独“橙色”(日本)的国力,相对地提高,其地位得到加强。尤其是日本的托管地原德属马绍尔、马里 亚纳及加罗林 等南方诸群岛,成为美国舰队西进路上的重大障碍,这必然引起美国的严重关注。

关于这种形势的变化,美国陆军公开发行的战史作了如下论述:“巴拿马运河开凿于一九〇二年,通航于一九一四年。其结果,大西洋的美国舰队进入太平洋比绕道南美大陆大约可以缩短一万英里,到菲律宾的距离不到以前的一半,这对美国的太平洋战略具有划时代的影响。

这一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根据日英同盟对德宣战,占领了马绍尔、加罗林及马里亚纳群岛。这样,日本的势力范围大约扩大了三千英里。在一九一九年的'凡尔赛和会’上,美国总统提出反对意见,说:日本统治南洋群岛,实际上使菲律宾的防御成为不可能。但根据和约,日本、英国及澳大利亚所占领的岛屿的托管权,都得到了承认。

由于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日本成为赤道以北的西太平洋上的统治国,美国则统治夏威夷和阿留申的东北太平洋,保留日本统治领以西的关岛和菲律宾等孤立的前哨据点。”这样,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三八年,美国的战略设想主要是指向太平洋。例如,一九二一年十二月,联合战争计划委员会提出的报告中指出“日本是可能性最大的敌人”。也就是说,由于德国的战败,日本领土的扩张,帝俄因革命而覆灭,英国的裁军,欧洲列强间密切关系的瓦解等因素,美国越来越关心对日战略。

这种关心的增大,也明显地表现在美国舰队的部署方面。美国评论家丹林格和海军少校加里合著的《太平洋战争》一书中,这样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对国内及国际形势研究的结果表明,日本已成为太平洋上一大强国,它在海军及政治上的野心并不亚于欧洲各国。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当然是冷静分析的结果,但也带有想象-一是:英国固然是在大西洋方面能够威胁我们的唯一国家,但它是否拥有可以进行威胁的力量,也非常值得怀疑,何况它显然没有威胁我们的企图。如果有危险,那是来自太平洋方面,而不是来自大西洋方面。根据这一点,我们一个半世纪以来所采取的集中舰队于大西洋的主张宣告结束。我们的政策回到了东方,大部分舰队于一九一九年移到了太平洋方面.......

舰队重心的这一转移,虽然违背了战略原则,却辩解说巴拿马运河通航后能够迅速集中舰队于东西两洋。这种部署持续了十年,英美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太平洋将成为下次争霸战的战场,这个信念越来越强了.....

一九三一年,日本发动了满洲事变,所有的疑问都消失了。大西洋方面的侦察舰队移到太平洋,两个舰队合并成为今天的合众国舰队。如今,在日本海军的摇篮大西洋上,只剩下几艘退役舰、几艘练习舰和建造中的军舰。而且建造中的军舰一旦造好,也要开向西方。”

美国于一九二四年九月,制定了《橙色对日作战计划》,第一次综合制定了对日战争中的诸次作战计划和预期目的。然而,该计划只能说是提出一系列的希望,根据当时的陆海军能力,还远远不能在战时实现。橙色计划在一九二八年作了修改,美国继续全神贯注于日本的行动。日本在一九三一年满洲事变后,与国际联盟分道扬镳,进而又表示要退出华盛顿和伦敦裁军协定。

在这种形势下,一九三五年四月,联合计划委员会向联席会议提出了下列橙色计划修改案:“大概只有用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才能打垮日本。菲律宾将早期丧失,美国的攻势作战将采取渐进作战的形式:以马绍尔及加罗林群岛为起点,逐次攻占日本的托管地,确保通向太平洋的交通线。”

原来,美国海军对日战略的设想,分为急进战略和渐进战略两派。前者预料会发生渡洋决战,后者则主张夏威夷方面的主力舰队首先对马绍尔群岛的日军基地作准备攻击,削弱日本对新加坡和荷属印支的压力,然后占领马绍尔群岛,攻击日本的侧翼。

橙色计划的要点如下:

日本将以进攻菲律宾及关岛而揭开战幕。美国驻军和菲律宾军保卫菲律宾,如果不能击退敌军,可退至巴坦半岛,阻止日军继续进攻。要不惜一切牺牲确保马尼拉湾,直到美国本土派出的增援部队到达。亚洲舰队将协助这一作战,但除潜艇及航空部队外,其余将后撤到印度洋。

美国太平洋舰队将确保用以增援军队的海上交通线,并渡洋进击,以便收复菲律宾。在我方掌握制空权下,我舰队与日舰队决战,并集中优势兵力以击败之。

另一方面,一九三四年菲律宾刚独立,陆军方面关于对菲律宾的防御、支援和收复作战,提出的批评越来越多。但美国海军计划的整个设想是:一旦战争爆发,就能立即提供在太平洋采取攻势的舰队,所以海军方面不同意陆军的意见。

联席会议在日华事变(一九三七年七月)和意大利参加日德防共协定(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后不久,决定修改一九二八年的橙色计划,新的橙色计划于一九三八年二月得到陆、海军部长的批准。

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陆海军达成了妥协,其条件是:陆军撤回中途岛以西的作战须经总统批准的主张;海军则不再坚持舰队早期进入太平洋和采取攻势作战击败日军。这样,该计划就形同虚设,既没有明确规定美国海军进击太平洋的日期,也没有增派军队赴菲以保障马尼拉湾口不被日海军利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的彩虹计划一九三八年十一月,联席会议命令计划委员会:“以日德意结盟、欧洲其他各国保持中立态度为前提,研究并估计在门罗主义遭到破坏、日本进攻菲律宾的情况下所应采取的战略。”

计划委员会一九三九年二月提出的报告是如何应付以下五种情况的彩虹计划的第一个方案。关于世界战略的设想,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西半球防御3(2)太平洋全面攻击;(3)太平洋有限攻击;(4)大西洋有限攻击;(5)大西洋全面攻击。

这个方案经过进一步研究,又制定了具体的修改案。这是为了防备有可能面临比在一个战场和一个国家作战更为复杂的局面,即与更为复杂的敌人在更为复杂的战场上作战,在假定和英法合作的条件下制定的。于是,美国的战略思想由彩色计划(橙色计划)发展为彩虹计划。这意味着战略思想体系的彻底转变:由过去的以太平洋战略为中心,转变为太平洋战略仅仅作为世界战略的一部分。

陆军的意见是:美国不能同时保卫两洋,对美国有着更大利害关系的是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丧失菲律宾和关岛,无损于美国的根本利益,因此,应当在东太平洋采取守势。海军则认为,在欧洲各国专心致力于战争的形势下,只有日本南进,才有可能使美国卷入战争,因此,制定了太平洋战略(彩虹二号)的具体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美国海军设想了以下三种情况:

1。日本不扩张到台湾以南;

2。日本占领香港、金兰湾、法属印支沿海地区,开始进攻荷属印支及英属婆罗洲,如果判明美国舰队在西太平洋的行动,立即进攻菲律宾和关岛;

3。日本已控制荷属印支,孤立新加坡,攻陷菲律宾。

其中可能性最大的是第二种情况。对此,美国舰队应在新加坡和东印度群岛采取行动。

法国投降后的战略计划

新彩虹四号

德军于一九四〇年四月占领北欧,五月席卷了西欧,五月下旬终于逼近英法海峡。于是,美国陆军战争计划部向参谋总长提出了一份备忘录,其主要内容为:

“当前,美国力所能及的最大限度是,为了保护西半球和美国本身绝对必要的权益,在南美采取攻势防御作战;对西半球欧洲各国领土可进行保护性占领;防卫美本土及东经一百八十度线以东的太平洋海外领土。”总统、海军作战部长及代理国务卿基本上同意这个备忘录,大家尤其同意不越过东经一百八十度线,以免发生对日战争。

因此,联合计划委员会推迟了制定彩虹二号、三号(太平洋攻势作战)及五号(大西洋攻势作战)计划;为适应新事态的发展,研究制定了如下的战略:“德、意在南美向门罗主义挑战,同时日本在远东侵犯美国权益,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将单独击败对美洲大陆、合众国及阿留申群岛、中途岛以东的美属领土和海域的侵略。”这一计划称为新彩虹四号,六月七日联席会议通过,随后得到陆海军部长和总统的批准。

太平洋舰队长期停驻珍珠港

一九四〇年四月调到夏威夷进行年度演习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于五月七日接到命令,一反常规,不返回美国西海岸,就长期停驻珍珠港。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通知理查森司令,说明进驻夏威夷的目的是:

“迫使日本放弃乘荷兰失败及英法处于困境而南进的打算。”也就是说,罗斯福总统的策略是想炫耀一下太平洋舰队的武力,以籍制日本的行动。

上一篇新闻

1942年本瓜岛战役,日本海军赶走美军白日梦破灭,日军上演人吃人

下一篇新闻

小米金融与尚乘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新加坡数字银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