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 星期日

扛住第一波的感染高峰 谁来给中国当老师?新加坡能行吗?

随着广州解封,新10条落地。北京,重庆,武汉等各大城市逐渐放开防疫条件,目前看来一切都是处于可控状态的,但民众的担忧和恐慌情绪还是十分明显。在全国将会逐渐放开的大势面前,第一波疫情感染高峰也即将到来。

有国家防疫专家发表过预测言论:放开后大约2-3个月就会出现疫情第一个感染高峰,将在3-4个月左右才会开始出现回落的状态,如果没有新的传播因素变化,将会在4-5个月将会回落到2019年新冠流行前的生活状态。人们将不再会被疫情、病毒所困扰生活。

未来一个月感染人数将达到顶峰,需要3-6个月时间才能完成过渡。”张文宏教授预测未来的疫情走势。

扛住第一波的感染高峰 谁来给中国当老师?新加坡能行吗?

其实人们在放开与防控的摇摆主要是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放开虽然爽了,但是放开之后的几个月激增的发热门诊会极大地压缩医院的医护人手、甚至医疗资源,这将会增加之前就有的重疾病的患者的风险系数

第二个就是,全面放开后病毒对于个人的影响是否具有长期性,以及自己如果不幸被感染能否在紧张的医疗资源中获得足够保障的医疗资源分配。

第三个就是,病毒现在仍有很多不同的毒株类型,不同毒株类型是否会重复感染,持续变异的病毒是否有着更强的对人体免疫系统过的破坏力,这些都还没有定论。

对于第一个担心

对于第二个担心,其实人们就已经在行动上表现出来了。在实体药店甚至网上销售渠道,像“莲花清瘟”一类的清热解毒的药物几乎都处于一种货源紧张的状态,甚至有的药根本抢不到。医疗资源的挤兑更是表现得更加明显。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最近一段时间首都北京市的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人次达到2.2万人次,是一周前门诊患者人次的16倍之多。还希望医疗药物企业可以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尽可能的把产能提一提,减轻医疗资源的压力。

还有就是就是自身的生病痛苦能不能得到及时缓解甚至痊愈的问题了。大家都知道感染新冠如果有症状是特别痛苦的,发热,浑身疼痛,喉咙干燥等等难受症状。这种比重感冒还要难受的症状,没有人会愿意多持续一秒钟。当然,体质也有区别,有的人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

第三个担忧,这真的是一个问题。因为,没人可以在现阶段完全给民众信心的一个解答。

新加坡在放开后表现很优异,新冠疫苗接种率较高,医疗体系更加完善

新加坡疫苗覆盖率可谓是全球天花板了。总人口疫苗覆盖率为92.00%,大于70岁的老人群体疫苗覆盖率也达到了惊人的95.00%。

扛住第一波的感染高峰 谁来给中国当老师?新加坡能行吗?

可以看出来,新加坡中年,青年,少年,幼儿在接种加强疫苗后的死亡率为零,而接种加强针的老人死亡率也都在0.5以下。这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最近一段时间国家发布加强老年人接种疫苗以及加强针也是很好的弥补老人群体抵抗力弱的弱点。

此外,新加坡放开后的有一个很科学的策略就是分流,减轻综合医院的医疗压力。新加坡的将遍布全国968家社区诊所打造成阳性患者分诊小单位,承接大医院中以及平时还未去大医院的阳性患者,有效的减轻了综合医院医疗资源的挤兑。

国内的话,虽说面积比新加坡大得多得多,但是可以以省甚至以县级为单位进行科学的防疫分流。以免出现小诊所没有设施,没有条件进行就诊,空置着已有的医疗设备和人手,而大医院却人满为患的窘境。

扛住第一波的感染高峰 谁来给中国当老师?新加坡能行吗?

借鉴新加坡已有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中国可以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放开后防疫道路。

加强宣传疫苗接种,让更多的适合接种的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以及加强针。这一点在新加坡已经有着很好的实际效果,老年人接种后的病死率是可以维持在很低水平。

进行灵活科学分流。将聚集在大医院的阳性发热患者分流到普通小诊所与医院中,避免出现大规模聚集交叉感染的二次伤害情况。原本没另一种病,去了一趟医院,却多了一种病,那可就太难受了。

可是很关键的点在于新加坡疫情防控的成果是建立在相对比较严格的疫情防控的政策要求下的,他们所采取的措施和我们国家当初相比也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的。它们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出行人数、聚餐人数不能超过5个人;公共场所,封闭会议等人多或者封闭场所所有人强制戴口罩;KTV、酒吧等空间封闭、人口密集娱乐场所也一直没有被允许营业等等诸如此种措施。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让新加坡幸运的没有出现原本理论上该出现的人口感染峰值。但是现如今看来,在放开之后,再将封控措施缩回去,那么国内反对的声音可能会非常大。

对于中国来讲,960万国土面积,14亿的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分布极其不均匀的人口特性(东多西少,人口集中分布在中东部地区)。这种特殊国情,就需要我们必须要考虑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到底是大多数人(专家称最终有80%~90%的人口会被感染)感染一遍,建立起“免疫屏障”,同时消除人群对于病毒的恐惧好呢?还是说继续精准防控保持局部地区疫情不大规模扩散,同时将需要的医疗资源精确的给每一个需要的人,不出现医疗体系崩溃的局面好呢?这两种方案到底哪个更加适合,可能需要更多的思考与判断

就目前的情况来讲,一二线城市放开后工业生产会增加,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弥补一部分的医疗支出。但是三四五线城市甚至更偏远的地区,工业生产并不多,放开后,小商品经济会随着感染人数骤增受到巨大冲击,同时医疗体系压力也会在短时间内增加到难以持续承受的地步。那么如何合理的进行医疗资源的及时援助,灵活高效的进行医疗资源分配,避免出现医疗资源挤兑导致重症救治耽搁,避免超额死亡率,就是需要着重思考的环节。

总体来看,中国独有的特殊国情,是不能完全参照其他地区的防疫路径的,但可以参考借鉴一些取得不错效果的模式,并结合本国国情,走一条自己的路,一条人民满意,经济持续的“健康经济路”。

上一篇新闻

为拓展东南亚地区业务,复星医药拟以不超2.18亿新币收购新加坡私立肿瘤专科医疗中心OncoCare60%股权

下一篇新闻

深圳地产转向新加坡模式,武汉发展受益于深圳外溢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