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模式前夜,华为员工选择在东莞买房
前些天,深圳刚刚过了40岁的生日。
当初的莽撞少年,在越来越成熟、稳重、老成的时候,扬言要复制新加坡模式。
然而,深圳的硬伤是1997平方公里的土地指标,且不说每年几十万的人口净流入,解决存量和增量哪一头都费劲的问题,大胆猜想一下,如果深圳能够实施新加坡模式,满足存量需求,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过,在这个模式实施前夜,高房价逼得很多深圳人选择到东莞、惠州、中山、南沙等周边城市买房,却是不争的事实。
壹
36岁的华为新员工老李,首付60万在东莞靠近深圳的某楼盘出手盘下了一套新房。这一天,距离东莞点杀楼市的时间节点不足十天。
他踩在两座城市对楼市出重拳的时间窗口期,现在想起来,都惊出一身冷汗。
作为一个对楼市所知不多的小白,在前一年,老李的人生轨迹还与珠三角几乎绝缘,与这座蓬勃的城市和这家知名公司更是没有交集。他的出手纯属下意识和第六感。
十年前,老李家乡的一家央企的寿险业务板块负责技术,不承担任务指标,月入18000。每年年底,变着花样发钱,属于类养老状态,顺便在省城唯一的一家211大学读了个MBA。
可命运偏偏喜欢给人开玩笑。
这家央企开始改制,老李所在的技术部门首当其冲,有意无意的羞辱,降薪,调岗……
种种手段,不一而足。
有人愤然离职,有人默默承受,而技术狂老李是有资本炒老板鱿鱼的。
没有想到的是,他成功入职华为,年薪50万。虽然50万年薪在华为并不算太高,但对于36岁遭遇职场35岁现象的老李而言,他感到特别知足。
到深圳后,老李在工作这块很快上了手。但对于一个迟到的准深圳人来说,面对高房价却几乎是绝望式的免疫,
老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在周边城市里布点。经过周末反复看盘比较精算后,他选择了东莞。果断拿下了那套房。
以他的收入在东莞买房,压力不算太大,至于以后能不能再上一个台阶未可知。不过,能在深圳站住脚,小家庭在深圳或东莞团聚的时间不需要太久。
贰
广州和深圳两座城市,虽说不至于老死不相往来,但说关系好却是任谁都不信的。
在深圳的公司里,同事之间聊天也很少提及广州,仿佛那是一个遥远的存在。
一小时的车程,怎么也同不了城。
鉴于深圳的房价,有人还是在不情愿间选择了双城生活。
老张前些年退掉了广州的出租屋房子,举家迁深圳发展。原因无他,深圳的发展机会还是多。
但他始终上不了深圳楼市的车,只好退而求其次,在广州先布下一子。
由于在广州读书实习就业的经历,老张在知识城下手,买了套万科的一手房。
老张打算把房子装修好之后,就让老婆孩子过来住。孩子要读幼儿园了,虽然老张在两个城市间穿梭不是最经济的办法,但毕竟总算从无产者晋身成为有产阶级。
叁
更有人因为深圳的高房价,虽说职业发展不错,却不得不泪别深圳。
老王在内地大学广告学本科毕业后,就南下广州,入职一广告公司,从实习生到资深文案,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先后在卫浴、美容、家电、日化等行业混过,最后在一家台资食品企业落了脚,从储干一直干到内地职员可能到达的最高职位。
此后,老王选择在某内地省城落脚。
两年前,一直不甘心于在内地混日子终老的老王,在猎头的围猎下,再次入职深圳一家央企。
面对今日之深圳,老王说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刮目相看,并感觉自己浪费了人生的黄金十年。
越来越密集的地铁网,住过的城中村如今高楼林立,处处透着日新月异的狂妄,而他已经赶不上深圳的房价。
他有过在横岗买间小公寓的打算,不过30多万的首付,叠加一百多万的房贷,让老王不堪其重,最后选择在广州远郊买房。
当老友从深圳来叙旧时,他们约在黄埔区会面。把酒言欢之后,老王把朋友送到新塘,便于他转城轨返回深圳,自己则坐了二十分钟的公交回到了小区。
而老友,用了一个多小时到了宝安机场,又花了一个多小时转乘地铁回到住地,
根据上个月公布的珠三角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未来大湾区的大大小小城市大概都能通过一条密集的城市轨道网络连接在一起,组合城市将会成为新物种。
彼时,在一个城市居住,在另一个城市工作或创业,穿过大半个湾区去睡你或将成为浪漫的现实。各城市房价之间的变化,也许会通过削峰填坑达至动态的平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