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牛妈养牛娃,在家上学居然被6所美国私立高中破格录取!

这几天在重温《康妈学堂》这本家教育儿书,有很深地感触,也给现阶段的我提供了很多育儿思路。

牛妈养牛娃,在家上学居然被6所美国私立高中破格录取!

这本书主要讲了作者康萍带着孩子康康在家上学,最终孩子在14岁时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综合素质被美国6所私立高中录取的经历。

别人的成功固然不可复制,中国绝大多数家庭都不可能放弃体制内的教育,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不过康妈的很多教育思路是值得借鉴和思考的。

总结一下整本书的核心教育观念大致可见,作者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深度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充分给予孩子自由发展兴趣爱好。

下面我就本书中比较值得借鉴的理念和方法,发表一下自己的两点比较深刻的感悟。

一、给予孩子真正适合的成长环境

《康妈学堂》第一部分着重描述了孩子的游学故事。他们一家根据孩子的不同阶段,先后搬家。从最初资源丰富到中关村到京郊的农家小院,到风景如画的云南大理,再北上青岛,最后折回北京。

搬家之艰辛,相信大家的体会都是很深刻的。康妈的做法可谓是用心良苦,大有"孟母三迁"的气势。只因为想给孩子一个人更好的学习以及历练环境。

牛妈养牛娃,在家上学居然被6所美国私立高中破格录取!

确实,京郊凤凰岭农家小院带给孩子的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有着城市孩子不可多得的劳动经历。云南大理的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岂止是美的熏陶,比领而居的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他国的朋友又给孩子带来了不一样的木工、音乐和国学课,更为难得是在北京学不到的生活一课。

说句实话,普通父母做不到如此,毕竟我们的财力精力有限。不过从康康一家的游学经历中我重新定义了游学或旅游的意义。

时下各学校或培训机构推出的昂贵的游学活动, 回来后真有很大的收获吗?

今年暑假,班上的两位女孩子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加坡游学,据带队的同事反映这两位姑娘似乎对一切活动不感兴趣,唯一热衷的就是吃和玩手机。其中的一位几乎每年都参加暑期游学,新西兰游也好,美国游也罢,每次去也是玩手机。

牛妈养牛娃,在家上学居然被6所美国私立高中破格录取!

我带她们三年,知道他们的家庭条件非常不错,区区几万块对她们而言是九牛一毛。当问及父母的初衷是什么?两家的家长都坦言,孩子太懒了,没有一点学习动力,在家就是玩手机,还不如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或许回来就会有所改变。

可事实呢? 这两养尊处优的千金大小姐们对现实生活则是麻木的,深陷虚拟的网络而不可自拔。

所以对她们来说,缺少的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游学,而是生活与劳动。父母与其花钱买安心倒不如趁周末和寒暑假多带孩子去山郊村舍,亲自教他们挖土择菜,拾柴火做饭,体验劳动的艰辛。

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行走在路上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我想真不是为了吃喝玩乐,更不是为了炫耀,而是真正深入当时当地,多角度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

二、“母语先行”的理念

本书作者康萍是一名资深的英语翻译,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力行"母语先行"的理念。

她认为"一般而言,人的精神丰盈程度、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乃至审美水平都是以母语为桥梁得以孕育、发展的。没有深厚的母语基础,是不可能学好外语的。"

这对于眼下轰轰烈烈的学英语氛围来说,确实是难得的思路。英语的确要从娃娃抓起,但是切不可顾此失彼,荒废了母语,唯有学好母语才能在后期的英语学习中如虎添翼。

事实上,身边英语了不得的牛娃确实没有一个不是中文阅读量极大,口头表达能力又好的。毕竟中文才是我们中国人深度思考的语言嘛!

正因为如此,康妈可在孩子的母语学习中花费了大量心思。

在家上学的初始阶段,她引导孩子快速过了一遍小学课本的所有生词,扫除阅读障碍,然后挑选重点篇幅精读课文,以讨论的方式让孩子站在自家讲台上侃侃而谈,从而不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另外在本书中可以明显看出,康妈学堂的语文课绝不同样只是传统学校中的语文,确切的说,她的做法非常符合时下的大语文概念。

比如,她挑选大量好书供孩子选择,内容涵盖中外文学名著、传记文学、国学经典、科普百科知识,历史地理著作等。读好书并进行深入的讨论逐渐深入并打通了多门人文学科,极大地扩大了孩子的视野,发展了思辨思维。

牛妈养牛娃,在家上学居然被6所美国私立高中破格录取!

此外,在她家电影欣赏等视听资料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同样辅以大量的讨论、写读后感等方式进行深一层次的学习和分析。

这才是人文科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么多年在学校工作深深看到,迫于升学的压力,在初中课堂理科的地位史无前例,史地科目的地位卑微到不行。

可是,有多少孩子真是因为如此,到了高中后劲不足,工作后连基本的文字表述都是漏洞百出,更何谈阅读的乐趣了。

所以,我非常认同康妈的这句话"人文学科培养的是孩子的批判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是孩子终生学习乃至把握人生方向的本钱。"

三、创造性利用资源

现如今不是教育资源太少,而是琳琅满目,良莠不齐的资源使我们挑花了眼。很多家长谈到教育资源第一反应就是培训机构,所以只要是花钱送班就可以了,可结果学成什么样,恐怕不如意者一定不少吧。

创造性利用资源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一点康妈的做法跟很多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一样给孩子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阅读氛围,阶段性地屏蔽电子产品,让电子产品为自己所用,看高品质电影、听有声书。

这样一来,等到孩子稍微大了一点,也会对一些恶俗的信息和网络游戏有了天然的免疫力,毕竟审美品位和视野一旦打开了,就很难降下来,根本不用担心孩子会因此不合群。所谓“志不同则不相为谋”,孩子终究会有自己的交际圈的。

还有,从康康的成长经历来看,大自然对其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他置身其中不仅收获了健康,更是提供了成长的丰富智力背景。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鸟鸣山涧无不揭示了自然的规律,这为以后自然科学的学习轻松地奠定了基础。

这点,我也是深以为然。现在的孩子离泥土太远了,很少真正触摸过树的纹理,捅过鸟窝,下河嬉戏,甚至连呼吸新鲜空气和沐浴阳光的机会都被无情的剥夺。所以,我目前是尽量避免在周末给孩子报班,而是多带孩子外出,充分利用大自然这个免费且重要的资源。

此外,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大学、公园甚至菜市场等公共资源。这一点可能大城市的优势更加明显。不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优质的网络资源若加合理利用,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自己就特别喜欢逛小花生之类的育儿论坛,在其中不仅可以与全国各地爸妈们交流育儿理念,还可以搜集到一些最新的图书信息和育儿经验。再者,网络上的优质课程资源也是可以多加利用的。

最后,要重视“人”的资源。我们学习的途径无非有三,读书、行路和见人。跟对好老师,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在《康妈学堂》一书中有丰富的案例描述,比如康康的篮球老师是一位在校体育大学生,对运动充满了热情,虽然不是大咖却能很好地带领孩子激发对运动的兴趣。他的国学老师则是佛家居士,不用传统套路教学,而是带领着孩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注重向历史学习,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则认为,康康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好的资源则是自己的妈妈。没有妈妈不断地自我学习,不断调整教学细节,则没有孩子的那些成就。

作为普通的父母,虽然没有康萍老师的高瞻远瞩的视野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但是只要有心定能帮着孩子找寻到好老师,当然自己同时也可以学着成为孩子的好老师。

总之,《康妈学堂》是一本非常具有实操性的家教育儿书。虽然本书中很多做法也并不适用普罗大众,作者在书中通篇描述了一个完美无瑕的孩子形象,赞誉的口气是否言过其实,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细细品读,收获肯定是良多的。

为了成为合格的父母,引领孩子人生的前几年更好地行路,读书借鉴别人的育儿经验则是很好地学习方式。育儿是一场修行,为人父母都是在边学边摸索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与其说教育孩子,倒不如说孩子馈赠了我们绝好的机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成为合格的父母。

上一篇新闻

小记者夏令营——新加坡线 浸润多元文化 体验异域风情

下一篇新闻

2021年中央财经大学TUFC新加坡1+2国际本科项目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