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 星期五

提出“全面对抗中国法案”,这些美国议员想干什么?|新京报专栏

提出“全面对抗中国法案”,这些美国议员想干什么?|新京报专栏

资料图。图/新京报网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4月21日,由美国参议员梅嫩德斯等人8日抛出的《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在美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审议并进行表决。该法案被提交参议院,由100名参议员进行表决。

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当天发表声明宣称,这代表了“前所未有”的两党合作,美国将动员所有战略、经济和外交工具抗衡中国。

这意味着,《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正式生效后,不仅会影响拜登政府4年的对华政策,也将对之后历届政府的对华政策产生约束力。

对此,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发言人尤文泽表示,该法案充斥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肆意曲解、诬蔑抹黑中国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用心险恶,损人害己,我们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一以贯之的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

从结构上看,该法案长达281页,核心条款500多条,共分为增加未来竞争力、巩固联盟和伙伴关系、强化价值观、加强经济治国理政以及确保核武器在内的战略安全等5个部分。

其中,第二部分的篇幅长达160页,占整个报告的57%。

用中国目前流行的说法,第二部分就是美国的“区域国别”战略:以美国为中心,由近及远,先是西半球和跨大西洋联盟,然后是南亚和中亚、非洲、中东和北非、北极、大洋洲等一共7个板块,分别做了不同的政策安排。

尽管列出了这些地理板块,但美国最为看重的显然是“印太”和欧洲。法案指出“加强和深化美国的联盟和伙伴关系,将优先考虑印太和欧洲”。

欧洲之所以重要,除了文化和历史之外,更重要的是经济能力。美国打的是“把西方盟友都拉上,联合起来应对中国”的算盘。

而之所以这么看重“印太”,完全是因为美国认为,在该区域,中国是最大的挑战者,那么与中国崛起相关的、最为邻近的区域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按照该法案的划分,印太覆盖的国家和地区一共有36个,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10个南太平洋国家。

在国别之外,美国两党界定的“印太”也包括广阔的水域以及关键的海上通道。

按照这部法案的界定,美国眼中的“印太”与中国人理解的“亚太”有很大的重叠。

在中国人的认识中,虽然印度等南亚国家并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国,但也被当作是亚太国家。

而在美国传统的地域分类中,南亚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部并无紧密的联系,在军事上属于美军中央司令部管辖。

在印太区域重点国别的划分上,《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也与以往有所不同。

例如,新西兰的重要性似乎下降了,从盟友的位置被下调至伙伴,与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地区和越南同属一个层次。

在盟友这个层次上,法案重点提及的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泰国。

从美国根据国别、地区做的不同战略安排来看,把中国正常的发展视作挑战,并鼓吹渲染“中国威胁论”,这是美国一以贯之的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法案的表述中,中国台湾地区被直接归类为“国家”,而不是中美建交之后美国政府一贯承认的“一个中国之下的省份”。

这严重违反了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向“台独”势力发出严重错误的信号,踩了红线,完全是蛮横无理地干涉中国内政。

提出“全面对抗中国法案”,这些美国议员想干什么?|新京报专栏

拜登。图/新京报网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霸权心态

尽管美国新政府一再强调,当前美国遭遇的最重大挑战是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和中产阶级的萎缩,但是美国两党似乎对此视而不见。

按照《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中的界定,美国在与中国竞争时,追求8个政策目标,列第一位的是美国的全球领导力有赖于与中国长期的政治、经济、技术和军事竞争,这种表述在以前是不多见的。

第2个目标是印太地区的均势——这个词也是现实主义者特别喜欢的——仍然有利于美国及其盟友。

第3个目标是地区国家与美国结盟有利于制定符合国际社会的规则、规范和标准。第4个目标是美国及其盟友可以向中国显示权力,以此阻吓中国。

如果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看待中国崛起,那么很难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可以说,美国两党确立的这些目标,完全是建立在美国近100年来对中国的错误认识上。

理解这份战略竞争法案的核心,关键还在于第一部分有关“未来”的重大事项。在美国两党看来,中美关系的竞争性显著加剧,决定未来30年中美谁赢谁输的关键事项一共是4项,第一是科技,第二是全球基础设施发展,第三是数字技术,第四是两国的政治体制。

在科技部分,美国的政策是“脱钩”,将供应链退出中国市场。

这样做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美国在技术上仍然领先,并认为中国离开了美国,就没有办法很快发展先进技术。

显然,这种判断的根基并不牢固,随着中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而美国与中国在技术领域的部分“脱钩”并不一定对美国有利。

与技术脱钩相配套的是,美国试图限制中国人接受美国的高等教育,参与美国的科研活动,例如限制对美国大学科研机构100万美元以上的捐赠。

在全球基础设施领域,美国更加重视的是“一带一路”和中国获取全球能源。美国两党认为,“一带一路”增强了中国国有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经济影响力,并为港口和铁路等战略节点提供了更大的通道。凭借“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正在快速将经济依赖转化为政治影响力。

很大程度上,美国这种说法是美国历史的一个映射。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在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将西欧拉入了对抗苏联的阵营。

这的确是一种经济援助产生地缘政治影响的安排。在美国某些政客看来,只要中国大规模在海外帮助发展基础设施,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地缘政治后果。

毋庸置疑,美国人现在的心态,是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霸权心态。美国将自己的历史强加于人,非但不得人心,还会损人更害己。

□钟飞腾(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陈静 实习生:唐杰婧 校对:陈荻雁

来源:新京报

上一篇新闻

下一个新加坡?北极航道经济潜力巨大,一旦开启俄罗斯会成大赢家

下一篇新闻

赵隆:美国正在谋划新“边缘地带”战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