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7日 星期五

日本首相向靖国神社献祭品 媒体:日本“投降日”的警钟从未停鸣

2022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7周年。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相关人士证实,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通过自己的事务所,以自民党总裁的名义用私人费用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玉串料”(祭祀费)。此外,岸田文雄15日在出席日本政府组织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前,先拜访了东京的千鸟渊公墓,并在那里献花哀悼——千鸟渊战殁者公墓收存超过数十万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死于海外、身份不明的日本人遗骨,其中主要是军人。当天,岸田文雄在相关仪式上致辞,向日本全国的战殁者表示“敬意和感谢”,称“日本不会再次引发战争惨祸”。但其未对日本曾经发动的侵略战争表示道歉。

日本首相向靖国神社献祭品 媒体:日本“投降日”的警钟从未停鸣

岸田文雄。(央视军事资料图片)

与此同时,继13日日本新任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参拜靖国神社后,15日上午又有2名新任日本内阁大臣“拜鬼”,分别是日本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复兴大臣秋叶贤也。

中国驻日使馆:已提出严正交涉

对于日本领导人和内阁成员的上述做法,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发言人称,日方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出现消极动向,事关国际公理和历史正义,涉及亚洲受害国人民的尊严和感情。中方对这一错误行径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发言人说,中方多次强调,日本必须以史为鉴,正确认识和深刻反省过去那段侵略历史,同军国主义彻底划清界限,才能真正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才能切实以负责任的态度面向未来。我们敦促日方恪守迄今在历史问题上作出的表态和承诺,停止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歪曲历史认识的行为,以实际行动体现记取历史教训、坚持和平发展的姿态。

此前一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参拜靖国神社答记者问。汪文斌说,日本内阁成员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再次反映出日本政府对待历史问题的错误态度。中方敦促日方切实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负责任态度妥善处理有关问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日本“投降日”的警钟从未停鸣

日本首相向靖国神社献祭品 媒体:日本“投降日”的警钟从未停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图为日本天皇在议会宣布投降。(图片来自新华社)

对此,《北京日报》15日发表评论称,近期,岸田文雄政府的一系列做法再次表明:日本不能接受中国和平崛起并大步超越日本的事实,也不可能对自己的侵略罪行进行反省和清算。

日本首相向靖国神社献祭品 媒体:日本“投降日”的警钟从未停鸣

日本经济产业相西村康稔。

文章称,西村康稔10日出任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上任才3天,他就参拜了靖国神社。要知道,8月14日是第10个世界“慰安妇”受害者纪念日;8月15日,是日本战败并宣布无条件投降77周年纪念日。西村康稔13日“拜鬼”,俨然有一股挑衅意味。甚至在参拜后,西村康稔还大言不惭地对媒体说:“念及已故的前首相安倍晋三,我决心为日本的和平与发展竭尽全力。”

日本首相向靖国神社献祭品 媒体:日本“投降日”的警钟从未停鸣

(资料图片)

同日,中国网亦发表评论提到,从篡改历史教科书到参拜靖国神社,从否认南京大屠杀到推卸民间赔偿责任……日本右翼势力的种种不负责任的言行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在77年后的今天,右翼势力又企图通过修改“和平宪法”让日本走上重新武装道路。这种危险的倾向再一次向世界敲响了警钟。

多国人士:日本否认侵略历史不可接受

对于此事,亚洲多国人士亦表示,日本当局这种做法十分危险,不可接受。

旅居新加坡的马来西亚资深媒体人钟天祥表示,在亚洲,包括新加坡在内的许多国家。我们每年都会纪念和哀悼那些无辜的受害者,目的是强调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日本否认侵略历史,篡改教科书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因为这是故意歪曲历史事实,误导年轻一代,非常不负责任,甚至是犯罪行为。钟天祥还表示,近年来,日本一些右翼政客不仅不认真反思战争罪行,反而一直图谋修改和平宪法、追加军费,意图改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这一动向值得警惕。爱好和平的人们都不希望历史重演。

菲律宾国际关系专家安娜表示,日本人或日本政府必须接受真实发生的事情,这不是可以隐瞒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地区的每个国家都知道他们确实实施了暴行,他们在不同的国家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在不少国家都有很多“慰安妇”受害者,这都是有证据的。

缅甸国际问题专家肯佐温表示,日本没有公开承认自己的战争罪行,日本也没有真诚地就战争罪行道歉,否认南京大屠杀就是日本最糟糕的表现,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相当令人担忧的。(完)

综合央视新闻、央视军事、《北京日报》、中国网等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的书店

下一篇新闻

管理失控 暴跌油价 新冠疫情压倒石油交易巨头新加坡兴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