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5日 星期一

PMET人人抢著做 有些职业想请新加坡人却无人问津

服务生职缺对本地人的吸引力不大。(海峡时报)

作者 李国豪

新加坡人力部日前宣布调高就业准证及S准证的薪金门槛,加上李显龙总理、各部门部长以及朝野议员在最近开议的国会,频频以本地人及外国人在工作上的竞争作为核心讨论议题,如果说本地员工与外籍员工竞争饭碗是近日最火红的课题,相信不会有太多人反对。

不过,舆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所谓的专业人士、经理、执行员与技师(PMET)上。换句话说,属于该范畴的就业准证才是讨论热区,另一个也被调高薪金门槛的S准证,则相对少承受了些炮火……

属于中级技术水平外籍人员持有的S准证在这一波调整中,薪金门槛从原本的2400元进一步调高至2500元,这也是S准证今年第二度调高门槛。

对一些需要聘请S准证的雇主来说,这项新措施来得不是时候,同时也对提升国人就业机会及收入没有多大帮助。

PMET人人抢著做 有些职业想请新加坡人却无人问津

人力部日前宣布今年第二度调涨就业准证及S准证的薪金要求。(联合早报)

想请,但请不到

至今仍有不少舆论认为政府提高属于PMET的就业准证薪金门槛只是治标不治本,可能变相导致企业调涨外籍员工的薪水,进而压缩到本地员工的机会和待遇。

然而,薪金门槛调涨对旗下有S准证员工的餐饮业、零售业或建筑业领域的雇主而言,他们所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不是不请本地人,而是请不到本地人!

本地连锁中餐厅“家嫂”(Ka-Soh)的招聘过程“完美诠释”了上面这句话。

根据亚洲新闻台报道,该集团最近在网上刊登了服务员的职缺,但招募结果却是每十个申请者当中,只有一人是新加坡人。

“家嫂”负责人邓伟亮指出,外籍人士往往都是应征餐饮业职缺的大宗。

“我不认为餐饮业是他们(待业新加坡人)想加入的首选行业,因为这些工作是体力活,需要轮班。比起朝九晚六的白领工作,这需要时间来适应。”

PMET人人抢著做 有些职业想请新加坡人却无人问津

“家嫂”第三代负责人邓伟亮。(商业时报)

李显龙总理日前指出,PMET职位占据我国劳动力的比率已从20年前的40%,增加至目前的60%,也有越来越多国人有能力胜任PMET职位。

毫无疑问的,这组数据带出的另一层含义是,需要付出汗水,劳力性质的工作对国人,尤其是教育水平普遍提高的年轻一代已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服饰品牌StyleLab总裁John Ng就表示,他也想优先聘请新加坡人,但过程并不容易,因为本地人应征的状况并不踊跃,即使入职也往往待不久。

“这是我们这个行业普遍面对的问题,所有零售业者在聘请本地员工方面必须彼此竞争。”

PMET人人抢著做 有些职业想请新加坡人却无人问津

轮班,长时间站立,甚至是他人眼光往往导致国人对服务业工作却步。(法新社)

除了餐饮业和零售业,建筑领域同样也面对没有新加坡人愿意投身的困境。

提供太阳能解决方案的Sunpro Energies执行董事刘一平认为,提高相关准证的薪金门槛只对那些新加坡人有意从事的工作有效,但对本来就没有多少本地人愿意投入的行业根本没有帮助。

相反的,这还会不必要地提高相关行业雇主的营运成本,最后业者甚至可能被迫提高服务价格,把成本转嫁到本地消费者身上。

面临本地应征者过少的困境,邓伟亮无奈表示,他最终可能仍必须调高旗下外籍员工的工资,以更新他们的相关准证。

新加坡餐饮业协会在政府宣布调高S准证薪金门槛后也发表声明,称本地餐饮业者因疫情打击已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打击,收入大幅减少,因此呼吁政府进一步公布这项新措施的详情,以及会有什么配套措施协助鼓励本地人从事餐饮业工作。

PMET人人抢著做 有些职业想请新加坡人却无人问津

大家都抢PMET工作,剩下工作谁来做?

除了此次S准证薪金门槛调涨,政府在2019年财政预算案亦宣布将服务业的客工比率顶限(Dependency Ratio Ceiling)逐步减少至2021年的35%,S准证的比率也逐渐调低至10%。

换句话说,相关行业雇主能聘请的外籍员工占全体员工的比率将进一步限缩,但国人较为排斥相关行业的情绪,造成业者担忧未来请不到人以及衍生成本上涨等问题。这在当时已引发一波讨论。

在一味迎合本地人对PMET职位趋之若鹜的态势之际,当局却没有为改善国人对需要运用劳力及相关技能职业的观感而采取积极作为,让相关业者叫苦连天。

有业者就建议,政府或许可以考虑提供一些制度性诱因,以奖励那些愿意投入餐饮业、零售业的国人。

除此之外,整个社会文化也应该朝尊重服务生、厨师、技工等掌握一门技艺工作人士的方向努力。

PMET人人抢著做 有些职业想请新加坡人却无人问津

图为一名工艺教育西区学院修读烹饪技术专业文凭的年轻学子。(联合早报)

国会反对党领袖毕丹星日前在国会辩论中提到的概念值得当局参考。

他认为我国政府应该从制度面如教育和收入着手,提升技术人员的地位,包括精进技工的训练模式,以及改变普罗大众对技工的观感印象,如此一来,相关人员收入及地位较低的问题就能获得改善。 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及品格是否高尚本来就不该与其学经历及工作职位划上等号。把镁光灯过度集中在光鲜亮丽的PMET职位下,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出现盲点。

是时候省思我们想要塑造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极端社会,还是“行行出状元”的大同世界了……

PMET人人抢著做 有些职业想请新加坡人却无人问津
上一篇新闻

反对党女议员谈多元种族应实现“肤色盲”,却在国会提出“有色”问题

下一篇新闻

李显龙谈李光耀的领导方式,以及本届大选看到的“搭便车”行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