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谈真实的中国与世界(12):西方欧美国家真的更开放吗?
原标题:《思想上“闭关锁国”的欧美社会》
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西方学术界则流传着这样一句经典:二十世纪属于美国,二十一世纪属于中国。但是很可惜,大部分的西方民众和媒体依旧沉浸在自我脑补的“世界中心说”中,不肯承认中国乃至是亚洲的崛起,甚至有的媒体将数十年前的中国影像反复播出,试图营造一种“落后的东方世界”的社会印象。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西方媒体和民众是怎么面对世界的风云变化的。
【容不得说中国好,封杀得风驰电掣】
和在中国可以比较完整地看见西方社会发达或没落面貌的情况截然相反的是,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则很难看见中国的发达一面。我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年底的时候,在欧美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上广为流传着一个叫《如你所愿,这就是中国的2016》的视频,视频所传达的内容是与西方政府、媒体所营造的“落后”中国的形象有很大的出入的,视频比较完整地展现了中国高度发达的城市面貌、先进的交通系统以及革新背景下的工业实力等。
视频的传播速度很快,在短短几日内就达到了数亿的点击,但也是在短短的几日内,该视频就被做了“下架处理”,背后的原因可想而知。在这之后我还试图搜索了“负面报道中国”和“正面报道中国”的视频内容,结果不出所料,负面的内容传播得很快,并且很多人乐此不疲;正面的传播比较少,参与的多半是海外华人华侨。
这不仅仅是西方政府和媒体层面的问题,普通的欧美民众,很大一部分在心态上也不能接受“中国变得发达”的信息,所以即便有关于中国的正面视频和文章出现,也会迎来诸如“假信息”之类的论断。
于此截然相反的是,如果西方先进真相的视频流传到中国,中国人更多的是讨论自己如何超越,或者是寻找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这一点差别表现得十分明显。
【世界中心思想严重,没意识到危机感】
这一点和百年之前的清朝政府很像,不论如今的世界怎么变化,欧美人的心态始终停留在:你落后我几十年的发展时间,再怎么追也追不上,我始终还是世界的中心。
我曾经问过我的欧洲朋友,我问他怎么看待欧洲的”大量外来人口“问题的,他的回答是:”因为我们欧洲,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地方,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来到这里。“
我很想跟他们说,在欧美数十年的停滞发展后,东方世界的新加坡,日本,中国等地区可能更发达。但是我始终不敢开口,因为如果说了,他们也不信,还可能就此认为我得了“妄想症”。
不管是时下的通讯基础建设、重大工程技术,还是社会发展的前瞻性,欧美国家都开始显示出较为迟钝的社会态度,在近些年,更是几乎止步不前,但是他们很乐观,依旧认为自己的高度,是世界之巅。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所有欧美的国家,都没有普及“手机支付”的概念,即便是有“苹果支付”,也没有商家愿意为这样的小众群体提供相关服务。可当我们向他们介绍中国的“网络经济”和“手机支付系统”之后,他们则表示了无比惊讶和不解,甚至会有人认为:“我们这么发达的地方都没有,你肯定是吹牛。”
于是乎,耸耸肩,笑一笑,不想多做回复。
【看不惯中国人的财富,消费购物也被喷】
相较于在萧条经济背景下的西方人紧巴巴的日子,中国人的生活呈现给世人的则是“逍遥”。于是,在每一个国家的街头,你都可能找到专门为中国人写的广告标语:“大折扣,免税”。这里面自然少不了“威慑八方”的“中国大妈”的功劳。于是,在老外眼里,中国人就是“买买买”和“富人”的代名词。
就目前全球范围内来说,中国人的人均购买力确实是世界第一。按理说这应该是值得全世界都高兴的一件事,难不成我愿意买,你还不愿意卖吗?但是,在扭曲的心态下,许多人还真不能接受这样的局面,我曾经被人问到:“为什么你们中国人就知道买买买,我真的不喜欢。”我的回答很简单,我回他们说:“我要是不买,你们卖给谁呢?”
大学的宿管大爷更加直接,逮着我囔囔说:“你们中国人太过分了,把AC米兰给买了,我很不高兴,有钱就了不起吗?我可不愿意为你们服务。”我回答:“买的人不是我,冲我生气干什么?你们愿意卖,我们愿意买,这有问题吗?有钱没什么了不起,但是你们有吗?”大爷在后来的时间里,再也不理我了。
(偏见似乎是历来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尊重对方,但如果对方不尊重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我就必须给出回应,并且是带着自信的回应。)
【道德高点看中国,指指点点很遭嫌】
欧美人天生的高傲给人的感觉就是:道德制造师。以我们所在的大学宿舍为例,最脏的是他们自己,但是只要我们无意间将面疙瘩掉在了水池子里,次日就会接到举报,说:“中国人扰乱了厨房卫生,禁止中国人下厨房”。而同样的情况如果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则是“寻常”。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出现,和维护国家的形象,我们几个中国留学生甚至在做完饭后,会把他们留下的垃圾清理干净(老外有的真的特别不干净),可是即便是把桌面擦得干干净净,还是经常会被投诉,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厨房不干净了,就是中国人干的。
更为让人不快的是,他们除了看不见中国人的文明进步外,还习惯性地把所有黄种人的行为都扣上“中国人”的符号,比如蒙古人、韩国人,只要是挂着黄色的皮肤的亚洲人,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有相关的不雅举止,就会扣上“中国人”的符号。这与西方媒体的“丑化”有不可脱干的关系。
【总问中国有没有,回应往往很伤人】
2017年年初的时候,在出行的旅途中认识了一个印度人。在和我简单地攀谈的同时,他一直在我的面前摆弄着手机,那手机是那种中国多年以前流行的厚重款式。最后谈及国家差异问题的时候,他直接伸出他的手机问我:你们中国有吗?在被我告知世界上一大半的手机产自中国,中国的手机品牌席卷了欧美之后,他就尴尬地走开了,然后再也不和我说话了。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陈述了一个事实,却连朋友都尴尬地做不了了。当然,这是一个个案,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国外某些极端的民众,宁可相信中国落后,也不肯承认中国的发展。
目光回到西方社会,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地铁和交通的问题上。已经不知道多少次被问及“中国有没有这么大的机场”,“中国有没有地铁”之类的问题了。有时候实在出于无奈,只能回一句:“你们的机场最大的股东是中国,你们最新的地铁是中国产的。”
我的一个在俄罗斯留学的同学则分享了这样的经历: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白人大妈刻意地回过头来问了一句:“小伙子,你们中国有吗?”然后大妈高傲地转回身去,蔑视了一个世纪的风霜雨露。
有时候我也很好奇老外眼中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但总不好直接问,因为很怕又被问到“你们中国有没有银行卡”这样尴尬的问题。
【信息数据有点狂,与世隔绝好多年】
与中国人不断更新的大数据不同的是,西方人手里的数据,可能不那么“赶得上时代”。这一点,在我的主观体会中很明显,例如对于城市的评级和人口素质的指数评级上,很多数据都是和时代脱轨的。这里为了摆脱主观认识错误的嫌疑,举两个客观的例子:
我的一个学习网络信息技术的学长抱怨说,在课上,教授所出示的世界网络普及率以及网速的相关调查数据,都是多年以前的了,中国的数据和一些落后国家相差不多,可当事后他向教授提及的时候,教授则表示数据是最新的,不过愿意重新核查一下。
另一个和我关系密切的同学,则在一次课后爆发性地怒怼了教授。事情的原因是这位教授在授课过程中出示的世界女性文盲率图表中,中国的女性文盲率比印度等国还要高,仔细一看才发现,教授拿出的是中国70年代的的数据和世界2000年之后的数据进行整合,但中国2000年之后的知识女性比例已经很高了。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以往的数据中,也多多少少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问题其实并不能归咎了教授的“刻意而为”,传授知识的人通常是追求客观的,如果说根本的原因是什么,那就是“刻意抹黑中国的西方媒体”和某些片面的组织数据导致的社会认识偏差现象。
【好的事情不想提,抹黑抹得很开心】
你永远不要以为世界看到的中国会是我们眼中的中国,你也永远不要相信,你眼中的中国“盛会”,会是西方媒体口中的中国“盛会”。
我们以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为例,法国媒体在这方面可谓是“蓄意抹黑的先驱”。在08年的这一场盛会上,法国的新闻媒体成功地做到了“不正面转播”、“不正面报到”,甚至一些媒体选择了无视。但是更多的法国媒体则把重点落在了尽情抹黑中国的“伟大道路上”。当时的法国总统萨科齐甚至和法国媒体站在一块,表示“不排除抵制北京奥运会”。
事情很快发酵。之后,30多名中国留学生联合向法国总统萨科奇发出一封公开信,希望他能够重视中法友谊,排除干扰,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信后还附有中国留学生的签名,以及中国和西藏的历史材料。此外,留学生们还建立了支持奥运的多语网站。
最后,法国总统亲自前往了北京,但是法国的媒体对于北京奥运会的奖牌版等热点问题,选择了无视,不过只要有负面的消息,就无限放大,并且乐在其中。
【过度宽松的自由,导致主观引领社会】
欧美的媒体能说话的权力很大,大到可以“胡说八道”,你甚至可以看见他们拿中国十多年前的农村面貌报道“这就是现在的中国”。很多人说欧美的这种宽松制度很好,新闻的真实性和社会的曝光性会更客观。那么问题来了:事实是这样的吗?
事实可能恰恰相反,任何东西如果没有了约束,那么就会走向极端。用之前新加坡副总统在美国演讲的话说就是:我每次到美国都感觉到很沉重的压抑感,美国的媒体正在扭曲世界,沉浸在无尽的自娱自乐中,美国人在他们的带领下都快与世隔绝了。
这一点都不夸张,因为没了管束的西方媒体,脑补的能力就自然提升了,主观的情绪则更为不加约束地无限放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欧美会出现一些媒体主播,主观地表达对种族、对社会的偏颇问题了。
最客观地总结这样的现状就是:自娱自乐,不亦乐乎
切身感受,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中国的媒体,至少中国的媒体能帮助我比较客观地了解到世界,而在西方,我则无法很好地从哪些虚伪的媒体里获取足够可靠的信息。
文末,我要说的是:外面的世界看不见我们的发展,但是我们要肯定自己的成就。当然,未来的路还很长,同胞们,加油!用更多的事实,惊艳世界吧!
偷偷告诉大家,英国BBC广播公司今天公开讨论了一个问题:中国将取代美国引领世界发展。那么问题来了,态度怎么变化这么快?
作者留言:
从我第一次踏足西方土地的那一刻起,我就经常会被欧美人问到“中国有机场吗”、“中国有电影院吗”、“中国有商场吗”等等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尽管我的回答一次次刷新了他们世界观,但从他们的眼神和语气中,我依旧感觉到了很强烈的怀疑感和偶尔存在的不懈之意。从落后并且年久失修的基础设施、萎靡不振的社会心态以及“孤芳自赏”的病态心理上看,西方人有种意识上的“闭关锁国”的味道,做一个形象的比喻:西方世界好比是当年的清政府,自拥“天朝上国”,而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则是迅速崛起的雄狮。不同的是,欧美人当初的崛起凭借的是掠夺,中国人的崛起,凭借的是毅力与创造。
真的不像欧美人和某些“媚外”的“慕洋犬”说的那样不堪,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国家,要相信自己,继续建设民族之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