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7日 星期三

光绪皇帝亲自在送给日本的国书上添加九个字 有何用意

发生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将中国几十年洋务运动的成果——北洋水师打得荡然无存,也在很大程度上毁掉了洋务派人士“自强”“求富”的信心。

洋务运动的道路行不通了,下一步怎么办?

1895年4月,以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公车上书”为标志,维新派人士开始活跃在政坛。1898年初,年轻的光绪皇帝接见了康有为,表达了变法图强,不做“亡国之君”的意愿。当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发《定国是诏》,启动戊戌变法。

光绪皇帝亲自在送给日本的国书上添加九个字 有何用意

在《定国是诏》中,光绪皇帝说:“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并确定变法的第一件事是创建京师大学堂,“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其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不得敷衍因循,循私援引,致负朝廷谆谆告诫之至意。”

《定国是诏》被刊登在6月16日《申报》1版,向全社会进行公布。这是不是中国古代第一份通过新闻报纸向公众公布的上谕呢?

在那以后,光绪皇帝先后颁发了100多道关于变法的诏令,内容涉及政治、文教、经济、军事、社会等方方面面。

如果说洋务运动的学习对象是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强国,那么戊戌变法的学习对象就变成了日本。这大概是因为日本与中国的命运如同一辙。都是东方君主大国,都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不同的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在没有废除天皇的情况下,走上了国富民强的道路。

光绪皇帝亲自在送给日本的国书上添加九个字 有何用意

康有为这样描写学习日本的美好蓝图:“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广土众民,近采日本,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在康有为看来,只要学习日本,10年即可完成霸图。

毫无疑问,对于光绪皇帝而言,这是很具有诱惑力的。

为了更好地向日本学习,1898年8月,光绪皇帝任命黄遵宪为驻日公使,出使日本。

黄遵宪,字公度,广东嘉应人,出生于1848年。黄遵宪父亲叫黄鸿藻,是一名户部官员。20多岁时,黄遵宪被父亲带到北京,见到了一些官员。后来,黄遵宪还认识了著名的晚清重臣李鸿章。黄遵宪在李鸿章等人面前毫不畏惧,侃侃而谈。李鸿章对黄遵宪刮目相看,当着别人的面称赞他为“霸才”。

光绪皇帝亲自在送给日本的国书上添加九个字 有何用意

1876年,黄遵宪参加顺天乡试,考中举人,被选为知县。1877年,黄遵宪接受好友、清朝第一任驻日公使何如璋的邀请,以驻日参赞官的身份跟随何如璋出使日本,开始了他的外交官生涯。1882年,黄遵宪调任清朝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还亲眼目睹了美国总统大选。1889年,黄遵宪被任命为清朝驻英国二等参赞,奔赴欧洲。在英国,黄遵宪仔细考察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表示非常尊崇这种制度。1891年,清廷为了保护华侨在新加坡的利益,改任黄遵宪为清朝驻新加坡总领事。在新加坡,黄遵宪首创为华侨颁发“护照”的制度。

正因为黄遵宪拥有丰富的外交经验,光绪皇帝在酝酿维新变法之前,亲自召见黄遵宪,询问:“泰西(欧美国家)之政何以胜中国?”

黄遵宪回答:“泰西之强,悉须由变法。臣在伦敦,闻父老言,百年以前,尚不如中华。”

光绪皇帝闻言大喜,坚定了变法维新的信心。很快,黄遵宪就被任命为湖南按察使,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实施变法。光绪皇帝正式启动维新变法后,任命黄遵宪为驻日公使,与日本商谈友好往来事宜。

按照国际惯例,黄遵宪赴日就任时,要携带一份国书,呈递给日本天皇。国书由总理衙门撰写。国书写好后,交给光绪皇帝审阅。光绪皇帝斟酌再三,亲笔在“大日本国皇帝”前面添加了9个字:“同洲同种同文最亲爱。”

这9个字,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光绪皇帝那时候对日本的亲和心理。

【参考资料:《戊戌政变记》《戊戌变法档案史料》《清稗类钞》等】

上一篇新闻

没有可比性?历史上唯一一次正面交锋,德国和日本谁更能打?

下一篇新闻

近代日本征服世界分五步,竟完成了三步,要不是中国差点就成功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