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元钞票上的中国人:陈嘉庚将上亿美元捐献教育,一生爱国
近日,为了纪念新加坡开埠200周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推出20元新钞票。据报道,这张20元新钞,正面是新加坡首任总统尤索夫·宾·伊萨克的肖像,背面则印着19世纪初到新加坡的8位先驱人物。其中有一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他是出现在新加坡钞票上的首位华侨面孔。身兼多种身份的他,曾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橡胶大王”
陈嘉庚生于1874年,是福建厦门集美区人。他的父亲陈杞柏早年下南洋谋生,在新加坡经营米店,陈嘉庚17岁时来到父亲的店中协助管理米店。 不久其父破产,陈嘉庚独立经营后偿还父亲的全部债务,走上了创业的道路。陈嘉庚在新加坡最早引进橡胶并进行大面积种植,并加工橡胶制品并投人大规模工业生产。同时他还兼营菠萝罐头厂。同时把业务拓展到泰国、马来亚及厦门等地。
经过经过20年的发展,陈嘉庚成为当地华侨中最大的树胶种植者之一。陈嘉庚公司发展鼎盛时期,经营着菠萝罐头,冰糖,肥皂,药品,皮革等十余种产业。销售网点遍布东南亚各大城市以及香港,上海,厦门,广州等地。 1925年,他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拥有资产1500万元(新加坡币),雇佣员工数万人,其经济势力称霸整个马来西亚半岛。
- 支援抗战
陈嘉庚虽身处南洋,但一直心系中国,积极支持中国内的革命活动。他加入同盟会并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嘉庚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他自己带头捐款,还组织各类活动。从卢沟桥事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陈嘉庚共计捐款约15亿元。此外,他组织各地筹赈会为前方将士捐献寒衣、药品、卡车等物资,以及在新加坡和重庆投资设立制药厂、直接供应药品等。
- 散尽家财,捐资助学
尽管陈嘉庚已是称霸南洋的大实业家,但他经商得来的资产,没有作为遗产留给子孙,终生过着简朴的生活。他认为振兴工商业的目的在报国,但报国的关键在提倡教育,因而“立志一生所获的财利,慨办教育”。陈嘉庚一生所捐献的教育经费,据有关人员统计,陈老一生用来办学的捐款达一亿美元以上,相当于他拥有的全部不动产。
陈嘉庚先后在集美乃至厦门和闽南各地及新加坡等地创办和资助的各种类型学校,总数达118所。在新加坡,陈嘉庚创办华侨中学,设立了南侨中学,还创办了新加坡历史上第一所海外华人大学——南洋大学。
图为厦门大学
自1926年起,陈嘉庚为了维持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经费,在资金紧缺时,他甚至贱价出卖了橡胶园。在公司资不抵债时,公司资产仅在200多万元,但陈嘉庚一直提供集美、厦门学校经费达90万元。虽然他的事业走到了末路,但陈嘉庚却从不后悔,因为他成功地创办了这么多学校,尤其是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
- 大公无私
抗战期间,校舍和他的住宅都曾因日本飞机的轰炸而炸毁。然而在校舍和住宅之间,他却坚持先修校舍。即使到了陈嘉庚实业进入极低谷时,他对教育也“不忍放弃义务,毅力支持”,陈嘉庚表示“不幸因肩负校费致商业完全失败,此系个人之荣枯”。
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应邀回国参加新政协筹备会,成为一名新中国的积极建设者。1961年陈嘉庚先生在京病逝,陈嘉庚临终遗嘱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祖国统一。陈嘉庚逝世后,国内存款尚有300余万元,可按照他的遗嘱,一分钱也没有留给子孙。
陈嘉庚的孙女陈佩仪表示:爷爷奉献巨大的财富兴建学校,不只是在新加坡,在中国也这么做,虽然她并未真正见过爷爷一面,但爷爷影响了数以万计的人,她也深受爷爷的影响。爷爷坚韧不拔的态度和远大的眼光给人很深刻的印象。
陈嘉庚先生一生爱国、一生创业、一生兴学,陈嘉庚光辉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千百万华侨心中,受到祖国人民的尊敬和怀念。此次新加坡金管局首次推出的20元纪念钞, 陈嘉庚被誉为华人教育先驱,也印证了他对新加坡教育事业发展的杰出贡献。20元纪念钞上,新加坡将他的面孔印在钞票上,更是对他的一种缅怀和崇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