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9日 星期日

新加坡的防疫之路

为什么要关注我们?——因为我们提供最确切、关键的财经讯息!

为什么要推荐给朋友关注?——因为“好东西”不忍独享!

新加坡的防疫之路

新加坡的防疫之路

新冠防疫政策“松绑”后近三个月,新加坡卫生部公布改过最新疫情数据。

在近一个月内(10月18日至11月14日),新加坡共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12.42万人,其中本土病例3.22万人,输入性病例3286人。截至11月18日,新加坡累计确诊病例超200万,总患病率为37%。

在今年8月24日,新加坡宣布自8月29日起取消在室内戴口罩的规定,所有入境旅客即使没有完成疫苗接种,只要在行前两天内取得核酸阴性证明,抵境后不再执行七天居家隔离。

不过,在新加坡,搭乘地铁、轻轨和公共巴士,以及在室内的公交设施如巴士转换站内的上下车处和地铁月台时人们也仍须戴口罩。

新加坡的防疫之路

界面新闻根据新加坡卫生部公布的新冠病毒确诊病例数据制图发现,新加坡在防疫政策“大松绑”后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并未出现爆发式增加,反而呈逐步下降趋势。

新加坡的防疫之路

11月18日,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向界面新闻分析指出,新加坡的新冠病毒确诊数已过爆发期。目前,新加坡的新冠病毒确诊人数呈下降趋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新加坡的主要流行毒株XBB致病性更低;二是新加坡拥有全球最高的疫苗接种率构建了充足的免疫保护。

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80%的新加坡人已构建最低疫苗保护,即完成三剂mRNA新冠疫苗或重组蛋白疫苗,或四剂灭活疫苗的接种。此外,68%的新加坡人还在最低疫苗保护的基础上,在过去一年内再接种了加强针疫苗。

新加坡的防疫之路

此外,新加坡的新冠感染者死亡率极低。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已构建最低疫苗保护的人群的总体死亡率为0.024%;在最低疫苗保护基础上过去一年接种加强针的人群的总体死亡率为0.025%;未接种任何疫苗人群的总体死亡率为0.067%。

具体数据为:

  • 在60岁以上人群中:已构建最低疫苗保护的60岁至69岁人群的总体死亡率为0.012%,70岁至79岁的总体死亡率为0.097%,80岁以上总体死亡率为0.51;
  • 在最低疫苗保护基础上,过去一年接种加强针的60岁至69岁人群的总体死亡率为0.015%,70岁至79岁的总体死亡率为0.097%,80岁以上总体死亡率为0.55%;
  • 未接种任何疫苗的60岁至69岁人群的总体死亡率为0.24%,70岁至79岁的总体死亡率为0.44%,80岁以上总体死亡率为2.2%。

新加坡的防疫之路

至10月份以来,新加坡遭受奥密克戎变异株XBB袭击。XBB也成为了当前在新加坡的主要流行毒株。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从10月份以来,在新冠病毒本土确诊患者中,感染XBB的比例为65%,感染BA.5及其分支的比例为23%,感染BA.2及其分支的比例为12%。

金冬雁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XBB是BJ.1和BA.2.75的混合重组株。虽然其传播性相比与此前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都要更强,但从新加坡的真实数据看,也反映出其的致病性也更低。

金冬雁表示,虽然变异株XBB拥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但这是符合自然进化规律的。这也证明新加坡建立了较好的疫苗免疫保护,否者其也不会从众多的新冠病毒的进化中脱颖而出。这并不能说明现有的免疫保护已失效,因为所有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都是大同小异,其不可能完全突破已经构建好的免疫保护。

截至目前,新加坡未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现象,从10月26日起,新加坡新冠病毒确诊病例人数已逐日下降。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截至于11月13日,当日新加坡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入院数为49人。

新加坡的防疫之路

此外,新加坡目前的新冠重症ICU病床使用率也极低。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截止于11月6日,新加坡公立医院ICU病床床位总数为301张,非新冠重症患者使用156张,占51.8%,新冠重症患者使用13张,占4.3%,另余下132张,占43.9%。

新加坡的防疫之路

金冬雁认为,由于新加坡已在社区建立便利的吸氧设施,可以有效的防止新冠确诊病毒大规模前往医院就诊而造成的对公立医疗资源的大面积挤兑。

看过了最新的整体情况,我们再来听听新加坡防疫最前线专家对新加坡这几年防控成果的解析。

作为总人口550多万的岛国,截至目前累计确诊216.7万人,但新加坡重症和病死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面对传染力大幅提升的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加坡近期7天平均新增人数也控制在1000多人,没有出现医疗资源挤兑和社会性恐慌。

新加坡很特殊么?常年生活在狮城的梁浩楠或许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新加坡作为重度依赖国际贸易和交流的岛国,当政府了解到已无法摆脱新冠病毒时,从最初坚持清零的抑制性政策转向与病毒共存,是通过不断研判疫情走势、科学调整防疫政策逐步摸索出来的。

作为新加坡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传染病专科医生,梁浩楠此前有应对SARS和H1N1疫情的经验,多年来坚持在新加坡媒体上分享对传染病课题的见解。用专业知识回应民众关切的疫情走势、病毒如何进化、孩子老人如何接种疫苗、补充剂的保护效力等问题,已成为梁浩楠每日出诊外的工作日常。

2020年1月23日,新加坡报告了首例新冠确诊病例。同年4月,随着外籍员工宿舍感染的病例激增,新加坡政府下令实施全国性封锁政策,关闭除民生供应外的所有服务业。

“新加坡政府之所以实施‘断路器’式的封锁措施,是因为医院床位不够了。如果继续下去,整个医疗设备会崩溃。当时国民也了解到没有疫苗,同时没有治疗方法,而病毒的杀伤力非常的强,所以每个人都会配合。”梁浩楠说那时的情况很棘手,很多人都说政府做得慢。

梁浩楠曾判断,假设无症状者把病毒传给家人,预留两周“等”那名家人发病,再预留两三周让病毒完全排出,前后估计要六周;但阻断期一周后,就还有人问是否可以出去跑步或遛狗。梁浩楠当时判断,当新加坡新增社区传播病例降至每日少于五起,就能放宽一些管制措施,相信到5月底或6月就能大致克服疫情。

经过56天的病毒阻断措施,2020年6月2日,新加坡的社区病例数量终于降为零。但仅仅过去3天,新增社区病例倍增至15起。“之前的阻断措施实行了近两个月,仍无法把社区病例持续控制在零,即便再实行多两个月也不会好转。国人必须学会适应和接受,每天总会有几起社区病例确诊。”梁浩楠当时建议认为,不应重启病毒阻断措施。

事实上,自2020年6月后,病毒在新加坡的传播速度放缓,每日新增病例逐渐下降,因此政府切换成抑制策略。例如,2020年7月起,新加坡不再关闭所有学校,只有出现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学校才会在短期内被封锁起来。新加坡还与其他国家合作,推出了“航空泡泡”计划,逐渐放宽旅行限制。

到2020年12月中旬,处于阻断措施解封第二阶段的新加坡,随着社区病例长时间成功保持低位,不少新加坡国民开始对进入第三阶段解封充满期待。此前11月,由黑箱研究(Blackbox Research)对1000名受访者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52%新加坡民众对于迈入第三阶段感到兴奋;持中立看法的有36%;感到担忧的则占12%。

除此之外,新加坡国内还有专家声音认为,何时进入第三阶段属于政策决定,疫苗才是扭转局面的关键所在。2021年1月1日新加坡启动了疫苗接种计划,首批医护人员将率先接种。

梁浩楠就是当时带头首打疫苗的医生代表之一。此外,新加坡政府也在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国民施打疫苗,如让国民看到国家领袖也在接种疫苗。经过一系列宣传,2021年2月《联合早报》一项网络调研显示:逾七成受访者会劝家中长者去接种,也有约六成表示对疫苗已比较有信心。随着首批莫德纳疫苗在2月中旬运达,接种计划开展一个多月来,约25万新加坡人已接种首剂疫苗,包括前线和必要服务人员以及部分70岁及以上长者。

2021年6月,新加坡开始转变防疫思路,提出打造“对新冠更具适应性国家(COVID-resilient nation)”的目标,逐步放宽社会管控措施,恢复正常生活。新加坡政府为此制定了四阶段的路线图,并表示在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比例,如80%时进入“共存”阶段。

2021年6月29日起,新加坡卫生部不再通报确诊冠病病例的年龄和职业等资料以及曾到访的公共地点,更着重重症患者情况和疫苗接种进度。梁浩楠认为,这是当时新加坡步入新常态、应对地方流行病的必然演变。公众在任何地方都应时刻提高警惕,不只是病例到过的地点。

但当2021年8月新加坡疫苗接种率接近80%时,新冠病毒新变种德尔塔毒株开始在世界蔓延。德尔塔毒株不仅传染性高、致死率也高,而且对疫苗具有逃逸性。德尔塔毒株的出现,让新加被迫按下了推进“共存”策略的暂停键。

2021年9月中下旬,新加坡因新冠病毒住院病患日增约1000起,占全国医院床位近一成,专家普遍对医疗系统的负荷感到担忧,尤其是医院须保持收治其他疾病患者的能力。

“除了新冠病毒,也有心脏病、中风和盲肠炎等病患,医院一定也要有能力去收治这些非新冠病毒的急性病患,当时的情况很吃紧。”梁浩楠说。9月底的一项民调显示,为稳定本地冠病疫情,防疫措施再次收紧,超七成(72.2%)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必要之举。

“已完成疫苗接种者一般会认为没必要收紧措施,一直不肯接种疫苗的人则会觉得政府太快开放,新加坡可说是根据‘最慢的人’的步伐前进。”梁浩楠说。

受到德尔塔变异株的冲击,感染人数快速增加,新加坡ICU的使用率逼近九成,在发现疫苗不像之前所期望的那样完全制止病毒传播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2021年10月9日发表全国讲话,明确新加坡的防疫政策方向。

李显龙表示,在疫情初期民众对病毒完全没有抵抗力,新加坡的“清零”政策是正确的,挽救了大量生命。但李显龙指出,新加坡的国情决定了无法长期封锁。封锁不会成功,且代价很高。每一次封锁,都会再一次冲击商业,员工会失业,儿童会失去正常的童年和校园生活,分居两地的家人难以见面。这些都加剧了人们的心理和精神压力。

李显龙强调要转向共存策略,首先必须调整的是心理。“我们必须敬畏病毒,但不能被它吓坏。我们必须尽可能正常地过生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遵守限制措施。有了疫苗,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新冠现在是可治的、不严重的。对98%人口来说,如果我们被感染,完全可以在家康复,就像患了流感在家康复一样。未来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居家康复将是常态。”

事实证明,当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来势汹汹,新加坡国内专家几乎都认为,新加坡宣布一系列加强边境检测的措施,最多只能延缓奥密克戎在本地传播,但无法阻止它流入新加坡。尽管奥密克戎传播力远高于德尔塔,但其杀伤率减低了大概5到10倍,这是梁浩楠眼中的“祸中有福”,“病人自己也看得出差别”。

2022年2月奥密克戎毒株流行高峰期间,新加坡每日的确诊病例高达2万例,是德尔塔流行高峰的四倍左右。但由于疫苗加强针的快速推进,加上奥密克戎毒株毒性较低,疫情的重症患者和致死人数并没有大幅提高。

2022年3月15日新加坡政府宣布,社会管控措施将进一步放宽,新加坡将进入与新冠共存阶段,并取消了户外口罩佩戴的强制要求,10月8日又宣布取消500人以上聚集活动的限制和对疫苗接种情况的差异化管理措施。

回顾新加坡走过的三年防疫之路,如果要总结最主要的策略,梁浩楠认为还是“用疫苗来保护国民”。新加坡在2021年8月按计划突破70%的两针接种率。

在梁浩楠看来,仅仅依靠疫苗还是不够的,因为病毒会变异。他认为,避免病毒的方法是要实现混合免疫力:即感染和疫苗混合在一起,才能实现足够的群体免疫力。此外,梁浩楠认为,新加坡政府在与民众沟通政策时,保持一定程度的透明度,对民众逐步摆脱对病毒的恐慌心理起到了关键作用。

新加坡的防疫之路

(本文完)

【重要提示】股市、基金等投资都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代表相关作者或媒体意见,不代表闻基有道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所涉及的股票、基金等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综合自经济观察、界面新闻。

上一篇新闻

20221116 新加坡新冠疫情最新图文汇总(新增确诊3111)

下一篇新闻

20221209 新加坡新冠疫情最新消息(新增确诊1363例)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