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房产比中国房产还脆弱
在美国第一大房地产网站Zillow的市场上,挂着一段今年2月份的房产预测:“过去一年中,美国房价上涨了3.8%,Zillow预测明年它们将上涨4.1%。”
刚预测完,Zillow的股价就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暴跌了57.4%,从65.59美元下跌至27.95美元。
在3月16日史无前例的历史性暴跌中,Zillow的单日跌幅达到了23.05%。
无独有偶,相较于三大股指12%上下的跌幅,主营业务在美国本土的地产类股票3月16日的跌幅全面跑赢大盘。
美国本土三大建筑商里,Lenna,Horton和Pulte,股价分别下跌了19.61%、20.23%、21.13%。
最大的家居饰品零售商Home Depot,股价暴跌了19.79%;头部的搬家服务提供商Realogy股价暴跌了28.13%。
“五大行”中总部位于美国的CBRE、JLL,股价分别下跌下跌了17.14%,16.15%。业务集中在美国本土的经纪公司Redfin下跌19.84%。
医养地产类的投资信托Sabra暴跌28.84%,娱乐类的投资信托EPR Properties下跌了27.81%。
一天的时间,整个美国地产圈和直接关联产业同时遭到斩首。
而更加引人关注的,是上述暴跌的房地产行业企业,除了EPR之外,都不是酒店、度假购物相关的企业,而是住宅类为主的公司。
继美股之后,美国房产市场会在重压之下随后崩溃吗?
早已退却的国际资本
正如同新冠病毒只是美股暴跌的导火索,美股暴跌也可能是压垮美国房产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9年9月底,我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讨论美国房产市场的隐忧:富人在离场、平民在进场。
本次没能逃过暴跌的Redfin在当时发布了一份报告,上面显示2019年美国整体房产销售额在持续增长,可是150万美元以上的房屋在滞销。
在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外国买家在美国的房地产投资额暴跌36%。自上次经济危机结束,外国买家的抛售数量首次超过购买量。
加拿大亿万豪剑桥、新加坡的物流开发商GLP、日本投资公司Unizo、德国的知名房地产投资公司Deka Immobilien、科威特主权投资基金沃夫拉,这些大的房地产投资集团,都在过去的一两年内折价抛售美国房产。
春江水暖鸭先知,即使没有此次的危机,众多的现象也在暗示着,美国房产的顶点已经到来。
面临重创的销售额
美国股市和中国楼市,这两个全球最大的市场在重压之下终于分出了高下。
从线上销售到疯狂拿地,中国的房地产企业似乎不仅没有被疫情击垮,反而不断地释放出信号:我,活得很好!
真的是气运加身。本身由于春节的原因,一季度,尤其是1-2月份,中国的房产销售额就不算高。2019年,第一季度的全国商品房销售只占到总销售额的17%。
可美国不同,考虑到孩子升学变更学区的问题,2、3月份正是美国市场房源激增的周期。
一般来说,每年的3-6月的房屋成交额会占到美国全年总成交额的40%,这个时期的房价也一般比全年同期更高。
然而,即使没有3月的紧急状态和封城令,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二月份的调查都显示,买家的流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1%。
财务出问题了,我要卖房。可是,房子卖不掉呀!
而当市场上积压了大量的房源无法交易时,是否又会是信贷危机的重现呢?
次贷危机的幽灵
很多人会认为,这次的危机与2008年截然不同。
毕竟在2008年,美国的房贷利率超过6%,在市场过热时贷款进场的投资者,无力承担高额的浮动利率,而房子又无法出手,最终导致了大批的借款人违约。
最近美联储的接连降息,已经把利率拉低到0%-0.25%的水平,危机如何出现呢?
首先,由于次贷危机对美国人民造成了严重的心里阴影,人们普遍抛弃了受到利率波动影响明显的浮动利率。
在2004年,有将近50%的人选择浮动利率进行抵押贷款,而到了2017年,仅有2%的选择浮动利率。
所以,降息又如何?跟固定利率的我没有关系呀!
此外,美联储降息并不会直接影响到房贷利率。相反,由于大量的购房者为了获取更低的利息选择再融资。
3月3日那一轮降息后的一个周,贷款申请量暴涨了70%,对于贷方来说已经满负荷运行。
在3月11日,各个贷方反而主动提高了30年期固定贷款利率。美联储的降息在短期内并不能实现实现房贷降息的效果。
相反,从房地美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房贷利率已经逐渐逼近197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众多缺乏监管的借贷机构蜂拥进场,次级抵押贷款名义上消失了,但在这两年贷款的热潮中,它又改头换面,又重新以Non-prime loans的形式出现。
房价或许会上涨,利率或许会下降,但是债务不会消失。
当经济衰退到来之际,当借贷人的公司裁员降薪之时,当那些身负房贷之人股票套牢之时,他们还得了贷吗?
想要卖房子?对不起,房子卖不掉。或者说,你的房子已经不值钱了。
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在这次危机中崩盘,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有的人还要在太阳之间旅行几个来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