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新加坡杜志强:从“杀鸡厂小工”到侨团会长

中新经纬客户端11月16日电(常涛)1991年,在四川省外经委系统有稳定工作的“77级大学生”杜志强,为了给家人寻求更好的生活方式,决定举家迁往新加坡。

如今27年过去了,杜志强不仅在新加坡打拼出了自己的事业,还创立了新加坡天府会并担任会长。杜志强说,改革开放40年来,他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各方面的变化,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成就令他印象深刻。


新加坡杜志强:从“杀鸡厂小工”到侨团会长


 新加坡天府会会长杜志强 受访者供图

 从“杀鸡厂小工”到自己当老板

作为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杜志强大学时候学的机械专业。大学毕业后,杜志强先后在机械研究所、四川省外经委系统工作。

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工作关系,他结交了一些东南亚的商人朋友,其中也包括在新加坡从事家禽屠宰业的朋友。当时的新加坡政府欲打造“优雅社会”,需要家禽屠宰逐步走向工业化、机械化、高科技化,机械专业的人才很紧缺,于是杜志强“被选中了”。

“有朋友聘我去新加坡做厂长,我以为是一个不错的职位,可能会给我配副厂长或助手,等去了后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杜志强说,当时,新加坡的小工厂都是家庭作坊式的,老板和董事长都要亲自干活,更别说厂长了。“其实我就是一个打工仔,什么活儿都要干。”杜志强说。

刚进工厂的时候,杜志强遇到了很多困难。“杀鸡鸭、开膛破肚这些活儿我此前从来没有干过,和工人交流也很困难,有时我给他们安排工作,他们会来挑战我。”他说。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杜志强放弃了厂长的虚荣和面子,和工人们吃住在一起,叫他们师父和大哥,虚心地向他们学习。就这样,不到三个月,工人师傅们会的技术杜志强基本上都学会了。“各种岗位的活儿我都能干,有些机械安装、维修方面的活儿,工人们不懂,我也能干,而且遇到问题,只有我能和老板及外国客户沟通,所以工人们也从内心开始尊重我了。”杜志强说。

杜志强说,在当时的新加坡,他是唯一一个从事家禽屠宰工作的中国人,因此他下决心要为中国人争光。“本来我和公司签的合同是每天工作8小时,但我的实际工作时间基本都超过了12个小时,有时候甚至达到十五六个小时。所以当时我的老板、同事都知道我有责任心,工厂外面也有很多人夸我工作能力强。”他说。

在当地积累了一些口碑后,有很多人请杜志强帮忙推荐能干的中国人来新加坡工作。之后的一个月,他从四川介绍了50多人到新加坡,有的还很快被“提拔”为企业骨干。逐渐地,不仅是家禽行业的人来找他,很多其他行业的人也来找他推荐中国工作人员。

杜志强从中看到了商机,他决定自己创业,专门做人力资源方面的业务。1994年,杜志强创办了唯一国际集团,并很快取得了新加坡政府的执照。目前公司的业务涉及投资、人力资源、高端猎头等多个方面,在新加坡市场闯出了“一片天地”。

 创立新加坡天府会,初衷为缓解思乡之情

在经营自己事业的同时,1996年,杜志强创立了以四川古称“天府”为名的新加坡天府会,并于1999年正式注册为本地第一个新移民社团。杜志强说,创立天府会的初衷,一是为了缓解同胞们在新加坡的思乡之情,二是帮助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更快地融入当地社会。

据杜志强介绍,天府会成员主要是在新加坡生活工作的各行业新移民,天府会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协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同时也为新加坡和中国两地人员的沟通往来提供便利。

虽然出国27年,但杜志强一直和中国国内保持着密切的交流,近几年更是几乎每两个月就要回国一次。杜志强说,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尤其是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成就令世界瞩目。

此外,杜志强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一些互惠互利的项目,我认为要把这些事情做好,不仅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还需要更多地了解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而且‘一带一路’建设也不是一两天搞成的,可能需要一两代人的付出。”

谈及对未来的展望,杜志强说,他比较看好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成都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城市,它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这也意味着有很多的投资机会。”杜志强说。(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上一篇新闻

海底捞多豪横?联合创始人2.5亿元买下新加坡前总理女儿洋房

下一篇新闻

海外首秀!成都双流国际空港商圈惊艳亮相新加坡!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