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最先看上的地方,为什么是地图上的舟山
海潮青年:但凡学过历史,都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都知道在《南京条约》上香港岛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但其实英国最开始对香港并不感兴趣,因为那时候的香港人烟稀少,而且还是个海盗、劫匪等不法之徒的集聚地,英国人最开始看上的是舟山,英国人在地图上看到的舟山,是地理条件独一无二的宝地,英国两度占领舟山。
近代的中国史,是一部屈辱史和人民反抗史,而在华夏大地上,舟山岛的定海是近代首个响起西方殖民者枪声之地,英吉利首次把米字旗插上了这座独一无二的岛屿,只不过最终因为民众的反抗和英国方面的认识,英国才放弃舟山,选择了香港。那英国最开始,为何更想要舟山呢,就结合地理知识来聊聊。
我国最大群岛
现在说起舟山,不只是舟山岛了,而是包括了钱塘江入海口杭州湾外的1300余座岛屿和3300余座岩礁的舟山群岛或舟山市,这时更多地会想起丰富的海产、风光秀丽的海岛,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群岛,舟山市是群岛型地级市。
舟山全市拥有近1400座大小岛屿,占我国海岛总数五分之一,这些海岛分布在2.22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其中陆域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内海面积约2.08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岛屿是舟山岛,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是我国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之后的第四大岛屿。
根据地质研究结论,我们得知舟山群岛是天台山的余脉,群岛全部位于东海大陆架上,这就可以解释舟山群岛的地形为什么以低山丘陵为主,以及这片海域为什么海水深度比较浅。在1万年前至河姆渡聚落时代,地球海平面上升,外延的天台山余脉被海水淹没,舟山群岛诞生,此后的数千年里,这些由岛屿历经了海水不断的冲蚀,所以海蚀阶地、洞穴在群岛中随处可见;杭州湾频繁的潮流,以及地球海平面的数次升降,把大量泥沙搬迁到各大岛屿外围,形成了岛屿沿岸的堆积平原。
台湾北上的暖流(日本暖流的分支)和日本南下寒流(千岛寒流的分支)在舟山群岛海域交汇,靠近长江、钱塘江、甬江等淡水大江入海口,加上位于大陆架上,海水较为温暖、海水不停搅动,带来了丰富的饵料,它们把海里的鱼虾和贝类喂饱喂肥,因此舟山群岛又是我国最大的近海渔场,舟山沈家门渔港曾经与挪威卑尔根港、秘鲁卡娅俄港齐名(世界三大渔港),奈何舟山渔场的海货根本无法满足我国数量庞大的吃货,多年的过度捕捞,现在舟山的渔港已经无法与挪威卑尔根港、秘鲁卡娅俄港相提并论了。
群岛的起落
舟山岛是舟山群岛最大的岛屿,衢山岛、六横岛、岱山岛、朱家尖岛、金塘岛、鼠浪湖岛、鲁家峙岛等岛屿面积也不小,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岛屿有58座,但这些岛屿毕竟与火山运动催生的岛屿不同,加上地形比较破碎,淡水资源欠佳,所以舟山群岛的耕种条件是不好的,这就导致了江浙的农民忽视,却成了鱼虾贝类和渔民的天堂。
大约5000年前,就有大陆的先民进入舟山群岛了,他们以捕鱼为生,并在这里繁衍生息;唐朝在这里设县,居民同样的还是渔民为主。但到了海上贸易发达的宋元时代,这里海岸曲折,海湾较为宽阔,海面波浪较为平静,背靠江南繁华地,是明州港往高丽、日本的必经航道,一时间海内外的商船在舟山往来,善于营商的江南商人成功控制了舟山群岛,这时候渔民退商人进,舟山岛商贸繁荣一时。
然而随着明朝实行海禁,“片板不许入海”,商人退出舟山返回大陆,渔民也无法轻举妄动了,舟山变回了荒无人烟的海岛,正如明朝统治者所言的“悬居海岛,易生寇盗”,只不过易生的显然不只是寇盗,还有走私,来自东洋、南洋的走私商船来了,江浙商人又来了,沿海渔民也来了,还有葡萄牙人也来了,这时候舟山群岛的双屿港已经兴起,但没多久,明军就进剿了双屿港。
清朝初期也实行海禁,舟山群岛只有一些渔民在这里暗中开发,直到1683年清朝收复台湾,随后颁“展海令”,开海禁,江浙的渔民才大量进入舟山群岛,渔民们也可以光明正大地获取舟山群岛的资源了;清廷还在宁波设立了“浙海关”,而且后来海关的官署还移至舟山定海,并设立“红毛馆”来管理西洋商务,英国人也曾经在这里立了事务所,但是江浙的商人似乎已经对舟山商贸不感兴趣了,1757年“浙海关”被关闭,舟山群岛又成为渔民的天堂。
英国人与舟山
上面说到清朝设置浙海关的时候,英国人在舟山定海设立事务所,他们迫切与古老、巨大的中国进行贸易,在浙海关被关闭之后,英国商人也离开了舟山,但英国的高层在看了中国的地图后,发现这里背靠富庶的江南,往西直面杭州湾,往北是长江入海口,从华南到北京的船队必然经过这里,朝鲜、日本及南洋的商贸活动也能汇集起来,所以英国人认为舟山岛是在中国海上建立贸易基地的最佳选项。
1793年,英国派出了以马嘎尔尼为首的代表团来到中国,这个人二话不说,很直接地向乾隆皇帝提出英国想要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屿存放货物和居住,当时的清朝皇帝仍视中国为强大的天朝上国,当然不理会英国人的要求了。
英国的要求没能得逞,并不代表英国已经忘记了舟山,他们在谋划怎么得到中国的岛屿,用来长时间居住和存放他们的货物,与中国进行“自由”贸易。40多年后,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帕默斯顿)就指示驻华外交代表,需要占领中国沿海的一座岛屿,让外交代表选择厦门或舟山,其中舟山是首选,英国前线军官、驻华全权大臣也觉得舟山是极佳的目标。
所以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英国就扬言英国战胜后,要中国割让台湾、海南、福州、厦门、舟山中的一座岛屿。英国人挑来挑去,最先放弃的是海南,然后是台湾,他们认为海南经济价值低,台湾情况复杂,英军屡次妄图登录台湾岛,都被台湾岛军民击退;而福州和厦门,在距离上离清朝京师较远,对清廷施加政治和军事压力的效果不佳,其次就是福厦的经济腹地,远不如舟山的腹地——江南繁华地。
需要说的是,英国对舟山的认识,一是来源于曾经到过舟山的商人,二是来源于地图,无论是英国的国王、还是外交大臣,或是外交代表、英军军官,战争爆发前均未进入舟山。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好方法之一,但要很好地利用地理来解决问题,需要实地探看、深入认识才行。
等到1840年7月,英军用枪声第一次登上舟山,把米字旗插到舟山的定海,他们才发现舟山的港口海水深度不足,要想停泊大型舰船无疑是很难的事。另一方面,清廷代表琦善坚决拒绝割让舟山,舟山人民、“黑水党”反抗激烈,英军也不再坚持割占舟山了,英军找了“台阶”暂时离开舟山。清廷及琦善使出了“太极拳”招式,首次谈判不成,全权大臣因病去职,到了年底,新任的全权大臣很快又被革职,英国派出了璞鼎查爵士代替他们。
璞鼎查的到来扩大了战争,占领了广东和福建数座港口,舟山也再次被占领,这是英军第二次占领舟山,不过这次的舟山及浙江沿海的百姓也使出软招了,他们不把食物和淡水售卖给英军,英军只能从新加坡、澳门运来“粮草”补给,接着到处抢掠,因此以“黑水党”为骨干的民间武装,痛打了英军,民间的反抗、补给困难、水土不服,病死的英军人数超过战死人数5倍,璞鼎查也认为应该无法长时间占有舟山并经营舟山。
最后的最后,英国放弃了舟山,出现在《南京条约》的是当时人烟稀少、海盗劫匪集聚、淡水充足、港口水深、远离清廷京师的香港,同时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至此舟山的商贸价值在近代被稀释,1846年,在签订了《退还舟山条约》后,英国人全面退出了舟山,舟山回到中国人手中。
中国人的舟山
1846年英国人退出舟山后,注定了商贸让位于渔业,这时候的舟山渔民装备更加齐全了,大上海及江浙对海产品(鲜美的大黄鱼首当其冲)的极大需求,促进舟山渔业捕捞的兴盛,舟山群岛及邻近的深海也成了渔场,舟山崛起了沈家门渔港,这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渔港。
江浙渔民在舟山渔场的好日子,持续了不到一百年,1939年,日本海军控制了舟山群岛,渔民被日本打压,轻巧灵活的小渔船和续航极佳的大渔船都被日本金属结构的机械渔船取代,这时的舟山与大陆失去联系,孤悬海外。好在英勇的中国人,以巨大的代价,坚持到了日本溃败,等到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舟山终于回到中国的怀抱,从此舟山群岛将永远是中国的群岛。
随着渔业资源有所萎缩,舟山人一直在寻找新出路,2009年底舟山跨海大桥的通车,让舟山不再孤悬海外,人们也意识到依托既有的区位优势,走贸易港口之路,舟山也有兴盛的机会,加上旅游业的风生水起,舟山群岛迷人的海岛风光,已经走向人们的视野,不少海岛成了“网红”,通往这些海岛的船票也常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
2011年,舟山群岛新区成为了第四个国家新区,2017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落地舟山,舟山的贸易港口之路虽然任重道远,但海洋能源产业、海洋旅游业、现代渔业、海港物流业、港口船舶业、港口大宗商品仓储业等产业在舟山的勃兴可以预见,舟山群岛也可以兴起我国独一无二的港口群。
参考文献:
-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作者:[美]马士(Hosea Ballou Morse)
- 《鸦片战争在舟山史料选编》,作者:冯琛(主编)
-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人对舟山群岛的调查及其影响研究》,作者:李诗媛
- 《双屿港史料选编》,作者:张荣
- 《浅论舟山群岛区域地理特征》,作者:岳云华、冉青红
- 《消失的渔场》,作者:陈童临
- 《舟山渔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作者:赵淑江、夏灵敏、李汝伟、朱爱意、赵晟、吴常文
- 《从非舟不渡到大道通衢 群岛架长虹 天堑变通途》,作者:陈楠枰
- 《舟山群岛新区创新创业蓝皮书》,作者:吕煜昕、陈旭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