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美国加州开幕 黄河科技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外专家协同探讨“共生”智慧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樊雪婧 通讯员 王兆屹
4月27日,第12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著名生态城克莱蒙开幕。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缅甸等地160余位学者围绕“生态文明与共生性发展”主题展开研讨,呼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论坛上,为第11届“柯布共同福祉奖”进行颁奖,中国著名生态批评家、黄河科技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鲁枢元教授获此殊荣。旨在表彰鲁枢元教授对生态文明的关注,为中国的生态运动所做出的开创性努力,特别是在生态文学艺术及精神生态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
据了解,论坛由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中国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黄河科技学院、美国克莱蒙培泽学院、中国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克莱蒙市政府联合主办。
鲁枢元在题为“陶渊明的田园时光·柯布先生的生态愿景与中国当下的新农村建设”的大会发言中认为,面对地球人类苦苦追求的“共同福祉”,陶渊明的“田园时光”、柯布先生的“生态愿景”、中国政府的“新农村建设”已具备了共同的语境。他指出:“当古代的、现代的、西方的、东方的关于'过好日子'的愿望与智慧汇聚一起时,一个美丽的新时代或许就要降临,那就是工业时代之后的又一个时代——生态时代。”
论坛围绕“生态文明与共生性发展”主题,设置“生态文明与文化教育”、“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生态文明基本理论”、“生态文明的实践进展”、“生态文明与中国”、“首届国际生态文明青年论坛”六个分论坛。黄河科技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兵主持“生态文明与文化教育”分论坛,并以《生态文明与高校责任》为题介绍了黄河科技学院生态教育的开展情况,他认为:“在高校开展生态教育,激发当代大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激情、智慧与活力,整合资源凝炼生态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正是生态文明时代高校的责任与担当。”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编辑部主任王兆屹以《生态意识的培育与生态文化教育》为题分析了通过生态文化教育培养生态意识的路径。
据了解,自2006年以来,“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每年四月下旬在美国南加州生态名城克莱蒙举行,迄今已有数千位来自中国、北美和欧洲的生态文明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非盈利机构负责人参加了该论坛。
此外,“柯布共同福祉奖”是世界范围生态哲学和生态文明领域的最高奖项,以世界著名后现代哲学家、生态经济学家,有西方绿色GDP之父之称的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John B.Cobb,Jr)博士命名的奖项,旨在奖励世界范围内为推动生态文明和增进人类与自然共同福祉做出杰出贡献的生态环保人士。每年4月于“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召开之际举行颁奖仪式。
“柯布共同福祉奖”每届设1人。前10届得主是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主任廖晓义;耶鲁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玛丽·塔克;著名生态农业学家、后现代农业先驱迪安·弗罗伊登柏格;加拿大幸福经济学家马克·安尼尔斯基;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院长、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刘宗超;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温铁军,国际生态文明联盟主席杰伊·迈克丹尼尔;生态经济学奠基人赫尔曼·达利;“中国第一农民”、有机农学家安金磊;毕生推动中西文化深度交流的克莱蒙研究生大学和克莱蒙女子学院教授莎伦·施诺伊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