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月27日 星期六

9名华裔候选人角逐英国大选,这个新记录值得庆祝吗?

执笔:丁纯

由于事关英国能否在明年一月底按时脱欧,从而结束长达三年多的脱欧进程,本周即将揭晓的英国大选无疑成为重大的新闻事件,拽住了全球的目光。

与此同时,在这个大热点之外,包括BBC在内的媒体也捕捉到了此次大选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小清新现象:华裔参选者人数创新高,达到创历史记录的9人之多;同时,其党派分布非常多元,甚至连非传统的脱欧党都有华裔议员候选人。那么,这一增长的成因和影响究竟如何?

9名华裔候选人角逐英国大选,这个新记录值得庆祝吗?

首先,什么原因导致了华裔候选人的空前增加?

其一,在英国的华裔人数的逐渐增长。按英国2011年人口普查的数据,目前在英国的华裔人数约占英国新增人口的0.7%。43万人,初略而言,既有1960、70年代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移居英伦的,也有1980代港台赴英国的,更有改革开放以后从大陆前往大不列颠的。目前,40%的在英华裔来自大陆。

其二,第二、三代华裔以及新移民自身基础好,更多地融入当地社会。对于移民来说,具有规律性的现象是,第一代移民一般较多地肩负着适应、融入新环境和更多为生存和物质生活而打拼,而少有空闲和更多的条件从政。而土生土长的第二代相较其父辈而言,则无疑具有天然的优势:娴熟的语言、与主流族裔同龄人一同成长的背景经历、相似的教育背景、对主流社会价值观更为深入的了解、更多接受主流社会思维定式和行为模式的浸淫,凡此种种,都使得移民的第二、三代从政构筑了坚实的基础。

9名华裔候选人角逐英国大选,这个新记录值得庆祝吗?

崔琦(Catherine Cui)对BBC中文说,正因英国政治"不成气候",才让她下定决心进入政坛。

以英国而言,由于英联邦、前殖民地等缘故,印巴族裔移民相比华裔更早登陆英伦,其移民迭代也比华裔早久,相应地,从政人数更多,更成气候。不论是伦敦市长还是内阁部长,均有他们的身影;一般而言,华裔的第一代移民开中餐馆、开卡车等从事体力劳动和小商业的较多,除了华人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秉性之外,大多很重视下一代的教育。

2018年的数据显示:在英华裔学生的高校入学率达到66%,不仅高于白人29.5%,也远高于亚洲裔46.7%的比率,傲视群雄,这为其后代从政和跻身主流打下了社会基础。考虑到受惠于改革开放、近年大规模赴英留学的群体,其自身的素质和视野均助力这种嬗变。

其三,华裔移民的思维在逐渐变化,更为积极地融入主流社会;加上华裔团体的积极推动;以及英国社会氛围相对对少数族裔从政较为宽容,少数族裔参政空间扩大。第一代华裔移民,囿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初来乍到,更多为生计而奔波,物质生活的压力一定程度限制了其政治的诉求的表达。留给英伦社会的形象更多是为生活打拼,勤勉持家,照章纳税,不惹事,对政治无感,社会参与度不高的边缘角色。

华人从政意愿弱,从政人数凤毛麟角。远不及其他少数族裔。从议员数来看:目前,占总人口0.7%的华裔,议员仅有1人,同样人口比例的孟加拉裔,议员数达5人,而占的2.3%和1.9%的印、巴族裔,却各有议员12名。差异完全不成比例;从不同族裔有资格但不去登记投票的比例来看,华裔高达30%,白人仅为6%,少数族裔总计平均为17%。

但近年来,随着二、三代和新华裔移民数量的增多,其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出于对保护自有资产、保障自身地位、追求社会平等诉求表达等意愿逐渐增强,华裔参政的政治诉求明显上升,不愿被忽视和被代表;加上华裔、华侨组织近年来通过华人参政计划以及华人工党、华人保守党之友等积极鼓动也功不可没。

9名华裔候选人角逐英国大选,这个新记录值得庆祝吗?

这已经是保守党的王鑫刚(中)第三次参加大选。在华人中,他算是“政治老人”了。

其四,中国在全球地位的提升和脱欧等给在英华裔的从政提供机遇和助力。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国际地位的上升,无疑使相对较为务实的英国社会对华裔从政的宽容和期许在不断上升;同时,随着脱欧演化成脱欧,使得整个英国社会出现严重分裂,其结果对社会各界各族影响直接而深远,对包括华裔在内的少数族裔尤甚,促使华裔发声;同时原先的政治色谱也发生偏转和重构,尤其是英国的不同政党竞相以推出华裔等少数族裔候选人、显示多元包容为荣,自然也为华裔露头和从政提供机遇。

其次,无疑更多华裔移民参选对改变英国社会对华裔“沉默一族”的形象认知,更多地反映来自华埠的视角和声音具有积极正面的作用。但凭心而论,要提升华裔在英国社会的政治影响力,尤其是扩大政治权力,影响相关的政策,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仅以真正体现政治影响力和政策制定、执行效能的指标-高级公务员的族裔人群占比,就很能清晰地反映出其真实的差距:白人为压倒性的91.9%,华裔占比只有0.3%,远不及亚裔平均4.2%的水平。

最后,如何评价更多的华裔参政对英国对华政策的影响,笔者主张:以辩证、平和的心态去预判。一方面,更多华裔参政,无疑相比其他族裔,相同或近的思维方式、文化传承、行事习惯、甚或血缘、人络、在深化相互理解、强化英国与中国沟通,或许具有一定的天然优势。尤其是在英国这样相对务实的国度,现又面临脱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之际,深化中英关系无疑是双赢的。

9名华裔候选人角逐英国大选,这个新记录值得庆祝吗?

一半华人血统的工党参选人莎拉·欧文(Sarah Owen)说,英国的华裔在草根阶层十分活跃,但到了前线政治,就并不是那么回事了。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在英国从政的华裔,首先是英国而中国公民,其次他们是英国社会遴选的,当然是以英国社会而非中华的视角、共识和标准来制定政策的,有时甚至为了避嫌而反而选择示强。如现在印巴裔的内政部长,反而对移民的态度极其强硬;不同背景的华裔从政人员观点立场也不尽相同;还有,大选选的是议员,而真正政策的制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公务员。故而,我们乐见英国华裔日益融入主流社会,从政发声,希冀他们推动中英友好合作,但也不必对他们偏向中国国家利益抱有过高的期望。

(作者为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中欧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教授)


图片来自BBC网站

上一篇新闻

虞书欣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大学,95年漂亮的射手座姑娘,身高168cm

下一篇新闻

服装发货到新加坡双清专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