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5日 星期二

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上周末,在汕头呆了四天,一共吃了十五顿饭,还远远没吃够。遇到了不少潮汕人,他们除了揶揄家乡的发展,总是不忘加上一句:“潮汕没什么玩的,就是吃的多。”


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威猛杜龙

我们一行人去吃杜龙火锅。

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活蹦乱跳的杜龙

汽车停在中山路红亭花园公园头路口,街角就是杜龙火锅:大块砧板、煤气罐旁边是大炒锅、贴着白瓷砖的鱼缸、冰柜放着蔬菜和其他鱼虾,走进一些,杂乱得放着一些塑料桌凳。

“你们几个人啊?” “十个人。” “一人一斤,来个五条吧!上二楼!”伙计麻利的从鱼缸中抓出一条条“杜龙”,半米来长,黝黑的身躯紧致而有力。

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细细切割后入盘,上桌

杜龙是蛇鳗的一种,学名为中华须鳗,在闽南一带被称为“土龙”,潮汕人称之为“杜龙”。

它断头亦能行,出水则蛇行,强悍的生命力为潮汕人所推崇。

杜龙主要生长在咸淡水交界的入海口处,肉质细腻,但全身细刺极多,需要大厨剔除大骨,将骨与细细肉切碎,而鱼皮却不受损。

装盘往滚汤里汆烫十余秒钟,鱼肉如花儿一般绽放,香艳逼人。放入嘴里,爽脆而丰腴,有油香而不腻。

吃杜龙有一种特制的酸酱,又酸又咸,十分霸道。

我第一口不小心沾了太多,酸咸从舌头两侧顶向舌根,刺得火辣辣,丝毫不给我们这些游客情面。

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汆烫后呈现诱人的奶白色

吃到最后,放入“龙头”、“龙骨”,炖煮片刻,就着浓郁的汤喝下米粉,脑门冒出丝丝热汗。

走出杜龙火锅,血气翻滚,身体里像塞了一个水壶,沸腾的蒸汽顶着壶口,鼻头又热又烫。

“潮汕,够生猛。” 我心里想着。

潮州怒汉

前两天北京刚刚下了一场大雪,天空碎成一片片,又急又狠地打在地上。

刚出的揭阳机场时候,相比于泠冽的北京,天气温暖湿润,我满脑子想的都是精细清淡的潮菜。

突然被这么一顿火锅烧了一下,才猛然发现,潮汕菜生猛彪悍,好似香港电影中的“潮州怒汉”。

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监狱风云》中的潮州佬

从《五亿探长雷洛传》中纵横黑白两道的探长吕乐,到《监狱风云》中罩着发哥的潮州佬,而以“壁虎功”闻名的谭道良师傅的代表作干脆就叫《潮州怒汉》,多年来潮汕人给人的印象生猛无比,“天上有雷公,地上海陆丰”,“胶己人拍死无相干”。

潮汕风土孕育了“潮州怒汉”,也孕育出了彪悍的潮汕美食,一如闻名海外的潮汕手打牛肉丸—几条赤膊大汉一字排开,挥舞6、7斤的铁棒将整片后腿包肉锤烂,再手工拍打,挤成肉球。这是一道“男人”的美食,爽脆劲道,口嚼汁水四溢,肉香十足。

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手打牛肉丸,豪气

同样“男人”的还有大热的牛肉火锅,我们专门去吃了“八合里海记火锅”。

将牛肉细分成十几个部位,餐桌上满眼诱人的大理石色。

“五花趾”是我的最爱,这是牛的趾屈腱肌,口感弹牙,一辆火车把我送去了这头牛所在的云贵高原。

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五花趾口感极佳

阳刚潮菜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狮头鹅们一字排开,色泽诱人

改变对潮汕菜一切清淡的印象之后,我才发现潮汕菜的底子阳气十足。连本地鹅都长得异常健硕,肉瘤发达呈狮头状,也称“狮头鹅”。潮式卤鹅闻名中外,以回味悠长著称。我们一行人去澄海吃了日日排队的“日日香卤鹅”,大圆桌上摆着鹅头、鹅肝、鹅掌、鹅翅、鹅血、鹅肠、鹅肫、鹅肉等配上新鲜的车白(花蛤)和豆苗,猛烈而过瘾。厚切鹅肝肥美松软,大块鹅肉丰腴味甜,三年龄的老鹅头,用双倍时间和双倍卤料卤制,味道浓到化不开。

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鹅油拌饭和鹅肠

还有一碗鹅油,拌上米饭,油光锃亮,唇齿留香。

谈到生猛,就不得不说说潮汕的海鲜。

富苑饮食”算是潮汕打冷的集大成者,这两年风头无二。

一长条点菜台,几百种食材,大铁锅里炖煮着海鲜;卤好的猪肠、猪脚泛着亮光;最抢眼的是各色鱼饭,一尾尾放在竹篓里,让人食指大动。

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潮汕特别的鱼饭

鱼饭就是鱼,旧时因为没有冷冻保鲜条件,渔民们将鱼打捞上来就直接用水煮熟保鲜。我们吃了乌鲻鱼,鱼身坚挺,鱼肉洁白,吃进嘴里像拥抱了一片海洋,咸、鲜、矿物质,回口带着鱼肉的香甜。

“以鱼当饭”,广阔的海洋深入潮汕的文化之中。

传说潮州书生张羽曾起灶煮海,逼迫龙王答应与龙女的亲事,敢作敢为、简单直接的特点传承到了每一份美味鱼饭之中。

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潮汕的清炒芥兰也有自己的讲究

阳刚蔬菜则要数潮汕地区产的芥蓝,一盘清炒芥兰,要用厚朥(猪油)、猛火、芳臊汤、洒水四招,硬桥硬马,像一套太祖长拳,刚猛有力。

炒出来的芥兰脆生生、香喷喷,我们几乎每顿都要吃。

汕头还有一种“部队芥蓝”,根根香嫩,坚挺脆翘,据说是驻扎汕头部队的小伙子天天浇灌长大的,想让他们软下来都难!

精细潮菜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存心善堂

漫步汕头老市区,骑楼陈旧,墙壁斑驳,岁月背后却藏不住细致的雕刻。

多立克式的立柱、洛可可式的窗檐雕花,一笔一画极具西洋特色。

我还探访了汕头著名的存心善堂,这是创立于1899年的民间慈善组织,百年来救无数人于水火之中。

建筑上嵌瓷、木雕、石刻、漆绘绚丽多姿,香火鼎盛。

“潮州怒汉”们建出了精妙的建筑,现代潮菜大师们则把传统潮菜重油重糖的风格改进,烹饪出了精细清淡的潮菜。

这一次旅行,好几个朋友都是冲着张新民老师主理的潮菜研究会来的。

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与我们分享美食文化的张新民老师

张新民老师温文尔雅,将潮汕美食与传统文化娓娓道来。

这是我们一行十二人的菜单。

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一顿标准十二菜宴席过后,大家都大呼满足。

嫩滑的卤鹅肝经过一道烟熏的工序,多了一分甜美;两道主菜都是上品,新鲜而平衡,口感奇妙;惠来鱼丸配头造紫菜,紧致有力;半干的鱿鱼新鲜而味浓,配上冬笋冬菇,留住了冬天;生腌大闸蟹和冬蠘,用臭氧消毒,调味时加入白兰地或者单麦威士忌,越吃越甜,有冰淇淋的感觉。

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生腌大闸蟹

我最喜欢的一道是花椒焗膏蟹,满溢红膏的梭子蟹混合着炒香的花椒焗熟,做法简单,滋味却十分美妙。蟹肉吸足了花椒的滋味,麻辣香浓,口舌发麻之中却有甜味晕开,犹如性感女王,欲罢不能。

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花椒焗膏蟹烘托出了蟹本身的甜味

最后来一碗泉水砂锅粥,配上杂咸,清淡可口,还魂人间。

潮汕功夫茶

至刚易折,潮菜底子刚猛,潮汕人还懂得用消脂解腻的功夫茶来应对,这道理与中医里讲究的平衡为贵异曲同工。街头巷尾,小摊贩菜市场中,都可以见到有人在泡功夫茶。悠悠茶香,浸润着潮汕民间生活。

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茶痴”林贞标,人称标哥

在汕头呆了四日,我天天都去林贞标工作室喝茶。标哥爱茶,人称“茶痴”。他喝茶,化繁为简,省去了那些装神弄鬼,而是注重科学,以茶为本。

就说这次我们主要喝的凤凰单丛茶,标哥每年都会上潮州凤凰山采茶,监制产品。

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凤凰山茶树

单丛属乌龙茶类,产于潮州凤凰山,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

凤凰山终年云雾弥漫,空气湿润,土壤肥沃,孕育出的凤凰单丛也千姿百媚,富含茶多酚和芳香物质。

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白叶清淡

我们先喝了鸭屎香与蜜兰香,香气浓郁。

后面品了白叶,相较于之前却清淡了不少,标哥说前两款香型比较突出,而清淡的白叶则体现一种平衡之美。

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桶装的单丛茶,一桶就是一棵古茶树

标哥有一个宝贝是桶装的单丛茶,采集一株古树一年的所有茶叶盛入一桶,每一桶就是一棵古茶树。

这跟威士忌中的单桶威士忌类似,每桶都有自己独特的香味,每桶都藏着凤凰山古树和周围风土雨露的味道。

潮汕族群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上世纪末,新加坡电视剧“潮州家族”风靡一时,讲的是过番潮州人在海外的奋斗史,我一边写文章的时候,一边轻哼着张学友唱的主题曲:“潮起潮落,看风云变幻无常”,“潮来潮去,浮萍追随流水”。

潮汕人拥抱了大海,却也继承了中国人的故乡情结,潮菜对于潮汕族群来说格外重要。

在汕头呆了四天,总结了4个字:潮汕,真猛!

电视剧《潮州家族》

遍布世界各地的潮汕人,由于地理隔绝和社会隔绝,发展出了潮汕本土、香港和南洋三种流派的潮州菜。

下南洋的华侨,保留了最传统的潮菜,用味觉记忆思念故乡;而富裕的潮商,则将高档食材结合潮州技法,将潮菜不断发展。

阳刚潮菜也好,精细潮菜也好,诉说的都是潮汕人的族群性格,有些保守,却又敢闯敢做,细腻精明。

潮汕菜,既直接、生猛、接地气,又精致、平衡、创新,背后就是一整部潮汕近代史,从碧蓝的南洋到浓雾弥漫的凤凰山,潮汕人拼搏的同时,也烧出了独领风骚的潮汕菜。

文:刀刀

图:部分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新闻

挑战迪拜,越南建全球最长大楼!名为“龙塔”

下一篇新闻

陈吉明任四川资阳市委书记 吴旭任市委副书记、提名市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