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 星期日

新加坡官方机构居然也会因为“太破旧”,事故频发不得不搬迁……

编者按:新加坡加利谷山广播中心,是由一栋栋建筑物在不同时期组成的,而这些楼房,最早建于1950年。由于年久失修,这里曾发生了不少事故…

本文出自世界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回望加利谷山》一书。

·林耀庆 Lim Yao Ching

一、简介

我于1997年加入新加坡电视机构。以下是我当年在加利谷山亲身经历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以及整个搬迁的一些花絮。

加利谷山广播中心的面积约为7公顷,以下这些建筑物是在不同时期建设的:

新加坡官方机构居然也会因为“太破旧”,事故频发不得不搬迁……

• 旧广播房 (Old Broadcasting House):建于1950年代(两层)

• 电视大楼 (TV Building):建于1964年(四层)1972年和1986年进行了扩建。

• 广播大楼 (Radio Building):建于1983年(六层)

• 东翼 (East Wing):建于1982年(单层,地下三层)

• 西翼 (West Wing):建于1983年(单层,地下五层)

• 附属大楼 (Annex Building):建于1995年(单层,地下五层)

• 媒体学院 (Media Academy):建于1984年(三层)

• 多层停车场大楼 (MSCP Building):建于1990年(五层,地下四层)

最初的加利谷山广播中心从多栋旧广播建筑群开始。它由几栋单独的建筑物组成,以下是它们在新传媒搬迁以前的用途:

新加坡官方机构居然也会因为“太破旧”,事故频发不得不搬迁……

Blk A(A 栋) 两层木结构建筑,用作室外制作的办公室(戏剧/ 综艺)。

新加坡官方机构居然也会因为“太破旧”,事故频发不得不搬迁……

Blk D (D栋)这座位于电视大楼边缘的单层建筑专门用来存放衣柜用品,里面有各种不同时代、不同种族的服装、头饰和脚饰。

新加坡官方机构居然也会因为“太破旧”,事故频发不得不搬迁……

Blk E(E栋)这座单层木结构的建筑虽然外表陈旧,但却很整洁,是经常来这里化妆和理发的艺人、播报员和来录制节目的嘉宾们难忘的地方之一。

新加坡官方机构居然也会因为“太破旧”,事故频发不得不搬迁……

Blk F(F栋)这栋单层的建筑物,是服装收集和分发中心也经常有艺人和临时演员光顾。 这里提供各种与服装相关的服务,包括修改服装、洗衣、选配和归还拍摄用的服装。

新加坡官方机构居然也会因为“太破旧”,事故频发不得不搬迁……

Blk G(G 栋)这座单层建筑是音响后期制作中心,包括了配音、音频/音乐混合等音频室。

二、旧广播建筑群火患事件

2002年12月25日,F栋楼后面的一间道具储藏室怀疑是因为电器短路而引发火患。

新加坡官方机构居然也会因为“太破旧”,事故频发不得不搬迁……

当我抵达 Radio Gate(加利谷山广播中心大门之一)时,很震惊地看到浓烟已从E 栋化妆间后方的建筑物那里袅袅升起。当时我紧张到手脚冰冷,尝试给上司打电话却一直无法拨通。

当时,值班的保安已经试图控制进入火场的通道。当我进入火场时,看到许多人正冲进G栋的音响后期制作中心抢救音频室中的器材和录音带,顿时让我为他们的安危感到担忧。虽然我尝试阻止他们进入,他们却无视我的阻拦。

尽管当时消防员正在屋顶上喷水,但由于高温导致几栋单层木制建筑物的屋顶不端冒出浓烟,场面令人感到惊恐。幸好服装储藏室只有单层楼,消防员很快就控制住了火势。因为火势控制得及时,大火并没有蔓延到隔邻的建筑物。火势得到控制后,当时的新加坡民防局局长陈赞诚(James Tan)也亲自到火灾现场巡视。

三、建新的道具仓库

在旧广播建筑群的大火烧毁了储物楼之后,作为保险索赔条件的一部分,我们重新盖了一个储存道具的仓库。

四、摄影棚制作设施

新加坡官方机构居然也会因为“太破旧”,事故频发不得不搬迁……

加利谷山广播中心包含了6个摄影棚:

演播室A:位于广播大楼内,整体设计为礼堂;

电影摄制棚:位于旧广播建筑群,进行电视连续剧与电影制作;电视剧院:位于多层停车场大楼内;

演播室1:用于英语戏剧和情景喜剧制作;

演播室2:用于中文新闻和时事节目制作;

演播室3:用于Caldecott 加利谷山的商业委制;

演播室4和6:用于中文戏剧制作;

演播室5:用于临时制作和供制片公司租借。

在所有的演播室的中心都有一个临时的布景大厅,用来存放需要的小道具。

五、旧街场景

80年代新广刚开始摄制电视剧时,有一部分的旧广播建筑被搭建成电视剧拍摄的旧街头场景。

然而,当电视剧制作量增加时,新传媒在位于新马大士第二通道的关卡旁边建了一个称为“电视世界”的仿古电视剧拍摄景区。

“电视世界”在1992年间建成,面积相当于四个足球场。它有两个侧翼,设计成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新加坡街景以及旧时的中国街景。街上有老电影院、火车站、消防局、教堂、大厦和传统商店。拍摄景区里还有一条供拍摄用途的人造河。

新加坡官方机构居然也会因为“太破旧”,事故频发不得不搬迁……

新传媒用“电视世界”的仿古道具和背景为8频道制作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中文电视剧。曾在这里拍摄的一些电视剧有:《奇遇3》 ( 1995年) ,豆腐街(1996年),《和平的代价》(1997年),《生命的锅》《福满人间》(1999年) 和《琼园咖啡香》(2000)。

新加坡官方机构居然也会因为“太破旧”,事故频发不得不搬迁……

2001年,由于“电视世界”的维护成本高而且使用率低,新传媒决定放弃这个仿古影视拍摄景区。如果剧情需要,拍摄组改在马来西亚、中国或加利谷山广播中心的旧街景拍摄。

六、电视大楼失火

电视大楼曾经发生了另一起轻微火患事件( 不确定年份和月份,可能在2003/2004年左右),导致在电视大楼工作的员工紧急疏散。后来火患被控制在空气处理机组房(AHU)内,在造成任何损坏之前已受到控制。事后调查发现,是烟头被吸入空气输送口,与空气处理机组的过滤材料接触导致火苗缓慢烧起,并排放大量烟雾。

七、建筑物年久失修

电视大楼因为年久失修,常有渗水的状况。在2004年4月24日下午2点45分左右,一名工作人员发现在电源开关柜附近的数字媒体中心(DMC)的天花板有水渗入。直播间经理赶紧采取了紧急抢救措施,在渗水的区域周围用塑料布把设备保护起来。当工作人员清理混乱的现场时,第5频道的传播讯号已中断。

后来工作人员发现,在数字媒体中心和毗邻的卫星运行中心(SOC)天花板的其他部分也有渗水的状况,影响了容纳第5频道设备的机架。由于音频设备的故障,造成了第5频道在播放时出现了间歇性音频停断。

这次的渗水事故造成了第5频道节目中断了约19分钟,并在下午3点10分左右恢复操作,幸好没有其他频道受到影响。

八、电视大楼的墙体加固

电视大楼是使用传统的梁板系统建造的。它建于1964年,并于1972年和1986年进行了扩建。

电视大楼的某些部分用钢制屋顶覆盖,而变电站则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覆盖。钢制屋顶由钢条支撑,而钢条又由钢桁架支撑,然后锚定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柱上。专业工程师会对这些建筑结构进行为期5年的目视检查。

专业承包商于2010年9月20日至11月30日进行了结构检查后,建议对结构进行更全面的取芯测试和定期维修工作。因为专家发现电视大楼建筑物中的混凝土强度普遍偏低。根据第一份报告的建议,我们进行了维修加固,三个碳化试验样品(所有样本均来自一楼)和岩心提取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钢筋腐蚀的可能性非常高。

第一份结构研究报告出炉了。从测试结果中可以明显看出,这座拥有47年历史的电视大楼已经受到了负面的环境影响,并遭受了至少15年的碳化破坏。结果, 混凝土的强度降低了将近一半,并且出现了混凝土劣化的迹象,例如裂缝、剥落和锈迹。预计在接下来的5至10年中,会有更多具体恶化的迹象。因此,至关重要的是必须尽快修复那些严重恶化的混凝土构件,以防止进一步恶化。

考虑到建筑物的占用时间不超过5年,我们还将维修工作限制在主要位于广场的20根柱子上,在该柱子上进行加固工程,同时对其余部分进行每隔一个月的持续监控。

九、 制定加利谷山广播中心总体规划,重新开发旧广播设备和翻新建筑物

经过几起火患和重大渗水事件后,我们显然早就需要进行重大的综合翻新和改造工程。

根据记录,我发现早在新加坡媒体机构(MCS)时代,公司已经对开发新园区取代现有加利谷山广播中心的可能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事实上,公司在1994 年就买了武吉巴督西街6号的一块地,准备建一个新的媒体中心以取代老旧的加利谷山广播中心。我不知道武吉巴督重新开发计划迟迟未进行的原因,或许是与成本有关吧!

根据我们2005年的研究,重新开发一部分加利谷山广播中心并对现有建筑进行翻新更具成本效益。我当时是制定一个总体规划的主要推动者。该计划旨在提升加利谷山广播中心的建筑,并用新建筑重新开发旧广播设备。我亲自起草了招标文件,任命顾问来制定重建加利谷山广播中心的总体规划。

由以下公司组成的财团于2005年9月被任命,为翻新加利谷山广播中心的概念作总体规划:

DP建筑师私人有限公司被任命为建筑师;

Beca Carter Hollings & Ferner(S.E.Asia)私人有限公司被任命为土木、结构和机电工程师;

KPK工料测量师私人有限公司被任命为工料测量师。

总体规划提案已完成,随后于2006年3月提交给新传媒管理层。但是最终的决定,是在武吉巴督建造一个新的综合体。在空地上建房子有明显的优势。翻新提升现有的老建筑非常困难和不方便,因为这会影响日常的业务运作。办公室,尤其是新闻室对施工时所发出的噪音非常敏感。广播间、演播室、戏剧和娱乐制作设施也都必须搬迁。在一座新大楼里建造一个全新的广播基础设施框架要容易得多了。

在新传媒管理层做出决定后,一个内部项目管理团队随后任命了一名项目管理顾问,负责监督武吉巴督地段新建筑群的施工。为了了解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我们开展了一次全面的研讨会和讨论会,并为新综合体制定了一份综合技术要求、规范和空间合理化计划。然而,在招标邀请更多学科加入咨询团队之前, 该项目因2007年的经济大萧条而流产。

2011年,新传媒最终决定在纬壹(One North)购买一块地建造一个新的媒体中心,以取代加利谷山广播中心。新的地段位于纬壹科技城媒体工业园(Mediapolis),那是一个新加坡为迅速发展知识型经济打造的一个综合产业园 区,拥有最先进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平台,为各个新型产业提供了有力和全面的支持。

新大楼拥有许多先进的设施,包括两个大型演播室、后期制作设施、新闻收集和广播设施、一个拥有1500个座位的演艺剧院和办公场所,还有一个综合的新闻编辑室,可容纳700名电视、广播、数字和平面媒体的记者和编辑。

十、胎死腹中的发展计划

或许有人会好奇想了解一下,当初由顾问团队制定的加利谷山广播中心翻新的总体规划和一些初步设计的想法。这些观点最终止于初步的说明设计,没有进一步发展。以下就是当时的构想图。

新加坡官方机构居然也会因为“太破旧”,事故频发不得不搬迁……新加坡官方机构居然也会因为“太破旧”,事故频发不得不搬迁……新加坡官方机构居然也会因为“太破旧”,事故频发不得不搬迁……

以下所示是武吉巴督地段拟建造的建筑群构想图。这些都仅仅是处于初步阶段的工作草案。

新加坡官方机构居然也会因为“太破旧”,事故频发不得不搬迁……

最后我以我拍摄的两个电视台石匾的照片结束此篇记述。

新加坡官方机构居然也会因为“太破旧”,事故频发不得不搬迁……新加坡官方机构居然也会因为“太破旧”,事故频发不得不搬迁……新加坡官方机构居然也会因为“太破旧”,事故频发不得不搬迁……

林耀庆

作者简介:

林耀庆于1997年加入新加坡电视机构,负责其物业服务部,该部门包括维护必要的机电基础设施。随后,他参与了项目管理并制定了重新开发总体计划。他于2012年离开新传媒,目前在基础设施发展的咨询公司担任项目管理顾问。

《回望加利谷山》是第一本详细记录新加坡广播电视发展史的重要中文书籍,是50多位曾在加利谷山新传媒(MediaCorp)中文节目组的台前幕后人员撰写的集体记忆,图文并茂地讲述了80年来发生在加利谷山(Caldecott Hill)的重大事件和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50个篇章分为八辑:统帅、先驱、广播、新闻与时事、综艺节目、华语戏剧、幕后大军、熠熠星光,时间跨度从1942年日本占领新加坡时期一直到2016年新传媒搬迁到纬壹科技城。真实地记录了一批热爱广播电视事业的台前幕后人员,如何在摸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从零开始不断追求卓越;如何为观众制作更好更精彩的广播和电视节目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新加坡官方机构居然也会因为“太破旧”,事故频发不得不搬迁……

点击这里,可直接购买此书。更多精彩图书,可关注公众号:WorldScientific Education。

— END —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圣淘沙美丽的景色下也充斥着绝望与奇迹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金鹰集团李润明:对山东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